毓嵒
中國當代書法家
毓嵒是道光帝第五子奕誴(1831年—1889年)的曾孫,祖父為載濂(1854年—1917年),承襲了貝勒並恩准加郡王銜;父為溥偁(1873年—1932年),為頭品頂戴、任乾清門行走。
毓嵒幼年喪母,少年又遭遇父親離家出走、過世等不幸。1936年,被溥儀選中成為滿洲國帝宮內廷學員,幫忙管理國事。毓嵒和溥儀的關係很好。1943年毓嵒與滿族馬佳氏成婚,並隨後生有二子,為恆鎮和恆鎧。
1945年滿洲國滅亡,毓嵒和溥儀被蘇聯送往西伯利亞當戰俘。
1948年,馬佳氏病逝,後年再婚。溥儀1950年在西伯利亞時以毓嵒為嗣子。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毓嵒回到中國,被關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受教育與思想改造。
1957年,毓嵒被政府免訴釋放。出獄后,靠教漢語及賣雜貨為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毓嵒因其特殊身份再次受到牽連,被送到山西勞改做苦力。
1979年回到北京。
1997年病逝於北京。
母:敬貴,富察氏
姐 毓菊英,和陳曾壽之子陳英三結婚
第一任妻子:靜蘭
長子:恆鎮(1944年-)
毓嵒
次子:恆鎧(1945年-)
次媳:劉秀娟
孫:金英輝(譜名“啟琪”)(1980年-)
第二任妻子:張雲訪
三子:恆鈞(1966年-)
三媳:范秦(1971年-)
孫女:啟桐(1996年-)
《我隨溥儀二十年∶末代皇子回憶錄》
以父名“恆鎮”一字“恆”為姓氏,單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