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大白茶

產於中國雲南省景谷縣民樂鄉大村秧塔的茶

大白茶產於中國雲南省景谷縣民樂鄉大村秧塔,其特點是茶樹品種優良,芽葉滿披茸毛,成茶肥碩重實。大白茶產自景谷縣,海拔1600米。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觀,白毫特顯,茶味清香,並具有橄欖清香的特點。

產地


有性系。喬木型,大葉類,中生種。二倍體。產地及分佈:原產雲南省景谷縣民樂鄉秧塔村。在當地廣泛栽培。雲南其他茶區有引種。特徵:植株高大,樹姿半開張,主幹顯,分枝密,葉片下垂狀著生。葉片特大,寬橢圓形,葉色深綠,葉面隆起,葉身內折,葉緣平,葉齒淺粗,葉尖漸尖,葉質厚軟。芽葉粗壯,黃綠色,茸毛特多,一芽三葉百芽重163.8g。花冠直徑2.6~5.3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果徑2.2cm,種子褐色,種徑1.5cm。特性:生長勢和持嫩性均強,發芽整齊,新梢年生長6輪。春茶開採期在3月上旬。產量高,每667平方米可達200kg左右。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兒茶素總量15.3%、咖啡鹼5.2%。適制紅茶、綠茶和普洱茶,品質優良。抗寒性弱。結實性弱。適栽地區:雲南南部和西部茶區。栽培要點:深挖種植溝,施足基肥,育苗移栽採用雙行雙株或雙行單株種植,每667平方米植3000株左右,嚴格多次低位定型修剪。注意預防凍害。

特點


大白茶產於中國雲南省景谷縣民樂鄉大村秧塔,其特點是茶樹品種優良,芽葉滿披茸毛,成茶肥碩重實。白毫顯露,條索銀白,氣味清香,茶湯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飲,以產地特色命名。秧塔地處高山密林的雲霧山中,氣候溫涼,種植歷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種樹尚在。白茶與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賣樣好,於是當地土官責令精心採製成“白龍鬚貢茶”,向朝廷納貢,成為稀有珍品。
大白茶適制多種茶類,製作傳統曬青茶,以春茶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稱明前春尖,製成炒青,烘青茶類,香氣更好,毫色銀灰,湯青綠。製成紅茶:金毫顯露,條索肥碩、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評為雲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為地方名茶良種。
景谷大白茶傳說
大白茶產自景谷縣,海拔1600米。陳六九去江迤(即瀾滄江)邊做生意,在茶山壩發現白茶種,便偷偷地摘得數十粒種籽,藏於竹筒扁擔中,帶回秧塔。
先種在大園子地,經數年培育,成長很快,而後擴種到周圍十四塊茶地,曾達三、四畝面積,年產三、五擔茶。目前,大園子地還存活著大白茶樹,其中有株基莖圍達88厘米,胸圍61厘米,主幹分枝六個,樹高4.26米,樹幅35×360厘米,年產白茶六、七市斤。這株茶樹是陳六九第一次所種的母樹,距今已有150年左右。
歷史上大白茶的製作方法,鮮葉採下后,隨即手工殺青,然後攤涼揉捻,揉捻一道后,經充分解塊,均勻地攤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時,再復揉一道(稱為收二道漿),然後抖散,曬乾即成。
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觀,白毫特顯,茶味清香,並具有橄欖清香的特點。在封建王朝時曾製成龍鬚茶,以紅絲線紮成谷穗狀,進貢朝廷,稱為白龍鬚貢茶。現在的大白茶已改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後,採摘一芽二、三葉初展,經殺青、揉捻、烘乾而成。大白茶外形條索碩長壯實,銀毫閃爍,形狀優美。內質香氣濃郁清鮮,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沖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蘭茶瓣懸浮水中,令人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