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大豐鎮的結果 展開

大豐鎮

成都新都區歷史建制

大豐街道(原名大豐鎮、崇義鄉、蠶叢鎮等)地處成都市外北、新都區西南,位於成都火車北站的正北邊,在繞城高速公路與三環路之間,素有成都“北門門戶”之稱,距成都市區5公里,離新都城區16公里,幅員面積17.5平方公里,下轄2個城鎮社區、13個涉農社區,共117個村民小組。截止2018年底,總人口已達4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萬、常住人口30多萬人。

歷史沿革


公元前316年,秦國滅蜀,在成都置成都縣。從秦朝至唐代,大豐區域都是成都縣附郭。宋元時期,大豐境內有蠶叢鎮,另有石犀鄉,明代有王家鄉、沙橋鄉、玉溪鄉,諸鄉均以蠶叢鎮為集,蠶叢鎮及諸鄉受成都縣轄治。明末清初戰亂后,蠶叢鎮開始蕭條,之後崛起的崇義橋取代了蠶叢鎮。崇義橋起於元末明初的第一次移民潮,興於明抹清初的第二次移民潮。崇義橋成為建制后仍屬成都縣轄領。1952年成都縣撤消,大豐(原崇義鄉)劃歸新繁縣,屬溫江地區管轄。1965年大豐(原崇義鄉)隨新繁縣劃歸新都縣。1986年大豐隨新都縣劃歸成都市。
清代,移民在芙蓉渚畔建起了大街小巷,當年有十餘條溝渠從街上穿過,於是鄉人或捐資,或出力,修建了座座木橋、石橋。街中有崇義橋一座,人們就以橋名為地名,後來崇義橋的地名就聞名遐邇了。1959年,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田家英在崇義橋做調研,看到當地百姓在自然災害和浮誇風影響下生活相當困難,為了鼓勵大家戰勝困難,奪取糧食豐收,田家英提議把“崇義”改為“大豐”,寓意奪取大豐收。經社員(當時建製為人民公社,所以稱群眾為社員)代表大會通過,縣政府批准,“崇義”更名“大豐”。從大豐人民公社、大豐鄉、大豐鎮到大豐街道辦事處,“大豐”的稱謂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的大豐
歷史的大豐
大豐原名崇義橋,毛澤東同志的秘書田家英1959年在此調研工作時,改崇義橋為大豐,取“大豐收”之意,2004年10月經省政府批准,大豐正式由鎮改為街道管理模式。大豐自古民風淳樸,工商發達,以工為本,以商為用的傳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大豐人從田野中走出來,從手工作坊中走出來,用勤勞和智慧開創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熱土,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著世人的關注,吸引著中外投資者的目光。

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

大豐街道地處成都市外北、新都區西南,位於成都火車北站的正北邊,在繞城高速公路與三環路之間,素有成都“北門門戶”之稱,距成都市區5公里,離新都城區16公里,東依金牛區天回鎮和鳳凰山街道,南連金牛區沙河源街道,西接郫都區安靖和團結兩個鎮,北靠新都區龍橋鎮、斑竹園鎮和金牛區天回鎮,北星大道、成彭高速公路入城段、北星幹道縱貫全境,繞城高速、大天路橫穿東西,成都市公交163路、15路、103路、24路、503路、512路和城鄉3路城鄉690路等線路車均可直達,新增4條“小公交”線路。
大豐街道地形,西北偏高,東南偏低,自西北向東南,呈微度傾斜,唯有鄰地鳳凰山一高低,平均海拔507.3米。

舊渠系

石堤堰河渠,從郫縣團結鄉分水,流入大豐街道芙蓉渚,過積蓄橋,聯陞橋,鮮碾橋,仍合石堤堰正河。該河渠在大豐街道境內分如下支渠:
經梓潼宮,磨河橋,沈家碾流入成都市郊區;
經三道堰(廠西2里許),曲流入場,從火神廟穿街,繞南場之後東流而去;
從兩路口(安靖鎮)方向,流經夏家寺,一里橋,朱家碾,而入成都市郊區。
所有渠流,皆以西北向東南,斜貫街道境內,水源十分豐富。上列渠系解放后,基本上都改建為新渠所替代

新渠系

友誼渠(即盤海堰):渠長8950米,貫穿街道王家、高堆、皇花、鐵路、甫家、太平、高家、方營等八個社區。下分王家村斗渠、鐵路村斗渠、甫家村斗渠。
九道堰支渠:原為兩道渠系現已合為一條渠系,分教堂斗渠、華美斗渠、趙家斗渠,流經雙林、教堂、華美、王橋、崇義、方營、三元、高家、太平9個社區后,進入金牛區天回鎮,最終匯入新都三河的毗河。
東風渠:為人工灌溉渠,從郫縣安靖土地村流經大豐高堆、皇花、鐵路3個社區后,進入金牛區天回鎮街道境內。
氣候特點
大豐街道的氣候特點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冬短無嚴寒,春早多變化,夏長無酷熱,秋濕多陰雨。氣候溫和,雨水集中,霜期較短,濕度大,雲霧多,日照短。平均溫度為16.2度,一般以十二月份最冷。

土壤和土地

大豐街道的土壤,分為油沙,二泥,大泥,沙田,下濕,冬水六種,而以大泥,二泥為主。

行政區劃


大豐街道轄13個居委會,大豐街道辦事處駐仁愛路99號。
(一)居民委員會(13)
序號名稱
1南豐社區
2皇花社區
3鐵路社區
4甫家社區
5方營社區
6三元社區
7趙家社區
8雙林社區
9王橋社區
10高堆社區
11太平社區
12高家社區
13崇義社區

人口民族


街道轄區幅員面積17.5平方公里,下轄15個社區,共117個村民小組。截止2018年底,轄區總共人口達4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萬、常住人口30多萬。

政治


辦事處機關

大豐街道辦事處機關,按“四辦一所一中心”設內設機構,即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管理辦公室、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群眾工作辦公室、財政所、社區管理服務中心。其中,黨政辦公室主要承擔黨務、政務、人大、政協、工、青、婦、人事、編製、檔案、文書、後勤管理等職能;經濟發展管理辦公室主要承擔農村與社會經濟、企業服務、招商引資、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管理、科普、水利、農業、能源服務等職能;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主要承擔村鎮房屋建設批審、城鄉規劃、土地管理、揚塵治理、工程建設、征地拆遷、違建整治、村鎮道路與交通、市容市貌與市政管理、廣告招牌標誌整治等職能;群眾工作辦公室主要承擔民政、司法、教育、衛生、文體、殘聯、計劃生育、群眾信訪、防邪、維穩、綜治、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等職能;財政所主要承擔財政、農村經營、協稅徵收管理等職能;社區管理服務中心主要承擔社區管理、文化體育、社會勞動保障、人才開發等公共服務職能。

文化


民國時期文化
川戲班子: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至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崇義鄉崇聖宮舵把子葉鶴皋所統率之“太鴻班”為最有名。全班共有一百人,生,旦,凈,末,丑,角色齊全,以演唱三國戲和東周列國戲馳名。每年除崇義場各廟會演出外,併到各場和外縣演出,后合併與其他班子。
民國初年,崇義橋的廖瑞公和張瑞公也組織一個川戲班子,角色和道具次於太鴻班,專門演摺子戲,亦名噪一時,后因角色凋喪,繼起無人,而自動解散。
川戲坐唱(俗稱玩友會):一個是崇義宮碼頭組織之玩友,名同樂會,人數較多,長於杜家花園和又新茶社兩處坐唱,還接待外地跪江湖的來賓,有時又在某些做生,拜年,結婚,弔喪之家坐唱;另一個是崇義宮碼頭所組織之玩友各雅樂會,人數較少,大辦皆瑞宮道士之類,坐唱時間較少,偶爾得見之。———新都縣大豐鄉志

社會


發展目標

根據成都市總體規劃,大豐被規劃為成都“城北副中心”。大豐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將在新都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產業強城、生態護城、創新活城、文化興城、和諧優城”五大行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市、區重大決策部署,堅持從嚴管黨治黨,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主動適應新常態,抓“北改”機遇促發展,攻堅克難求突破,努力爭當全區經濟發展排頭兵、社會治理領頭羊、深化改革“試驗田”,為加快建設創業環境更優、發展活力更強、幸福指數更高的美麗大豐而不懈奮鬥。

基礎設施

一是基礎教育設施缺乏,現僅有石犀小學、大豐小學、揚帆學校、大豐二小、甫家學校、北星小學5所小學,大豐中學1所中學,2所公立幼兒園,28所民辦幼兒園;二是基礎醫療設施有待完善,有新都區第三人民醫院、村級衛生站1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個、個體診所3所、單位醫務室2個,隨時方便市民就醫;三是基礎市場逐步形成,有石犀、皇花、高堆、南豐、北延新居、保利城6個綜合市場,大小超市15個(其中規模最大有家樂福),市民購物相當方便;四是公園從無到有,先後建成東風渠濱河公園、石犀運動公園、芙蓉渚公園、潤禾公園、南豐中央公園5個公園並對市民開放,給市民休閑、健身、娛樂提供了方便;五是基礎道路寬闊通暢,主要有北星幹道、金豐高架及底層道路(蓉北路)、金芙蓉大道、大天路、三元大道、南豐大道、敬成路、詹家灣路、新水碾路、蠶蟲路、趙家寺路、方元路、大成路、甫家一路(東段斷頭路未通)、甫家二路、誠信路、利民路、太平碑路、幸福街、臨河街、桂蕊街、振興路、高堆路、博雅路等,形成了“十縱十三橫”的交通網路,市民出行相當方便。
如今的大豐,綠樹成蔭、鮮花綻放、碧水悠悠、空氣清新,實在是宜居舉家的好地方,大豐人將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期待著與您共創明天的輝煌。
大豐小學
大豐中學
石犀小學
北星小學
學校概況
學校概況
蠶叢路小學
大豐小學三元校區
金蘋果幼兒園
啟航幼兒園

旅遊


芙蓉渚

崇義橋之西,即北街之後,有河由石堤堰(郫縣團結鄉)分水至橫河堰下流再分為二。至積善橋頭,複合為一,中間長達豐條街的地段,形如小鳥,四面綠水環繞,風景清幽,孟蜀進士李進,手植芙蓉百株,並建芙蓉亭於渚上,為博學鴻儒談經論道,和賦詩宴遊之所。每逢秋日,芙蓉盛開,紅白相間,望之其麗如錦。因稱此地為芙蓉渚。——成都縣誌
相傳芙蓉渚上,有木芙蓉數珠,一日之間,顏色有數變,初呈白色,漸轉碧色,繼變紅色,傍晚則呈深紅色,人稱“芙蓉奇花”。
李進寓居渚上時,常有“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的頻繁交往,在群賢畢至,互相唱和詩篇上,有如杜詩所說:“賦料楊雄敵,詩堪子建親”的感慨。
芙蓉渚公園
芙蓉渚公園
渚上亭台,早已毀於兵亂,而殘碑斷碣已不復存在,但芙蓉渚的芳名,仍流傳至今,令人懷念!
游古芙蓉渚清發進士葉宜亭
芙蓉城北芙蓉渚,千枝萬枝開繁華。
花開錦繡笑臨水,裝點秋光換彩霞。
遙與錦城共輝映,竹蒼松茂相參差。
柳蔭清亭見坐雅,荷卷小橋香徑斜。
換色芙蓉獨珍異,一日三變澤深瑕。
憶昔唐賢隱居此,蠶市遙隔無喧嘩。
抱膝長吟虛筆硯,科頭間冗撥琵琶。
鄉士游宴恣酣醉,高冠歌嘯正風華。
太息樓台無處覓,亂蟬嘶噪幾鳴蛙。
弔古我來芳草地,水流依舊碧林遮。

蠶市

崇義橋之北,三家店附近,有古之蠶叢鎮或稱蠶絲橋,俗呼新場,唐宋時,為成都縣隸屬,有廟曰“蠶市堂”(蠶絲堂),中塑衣樹葉的蠶叢氏神像,俗稱青衣神。每年三月,蠶市貿易,暢銷到省垣及附近州縣。自崇義橋之北,龍橋之南,一十二里之中,皆屬蠶市範圍。為成都附近十二市之一。
明末因戰亂關係,此鎮逐漸廢除,今三家店之北,,有蠶市橋,三家店之南,有蠶叢鎮的遺跡,三家店之左,有蠶絲堂舊址,三家店之後有滌絲池痕迹。
清代詩人張邦伸,曾作有詠蠶市
春風煦物如濟艱,一夜吹送生機還。
百草抽芽蠶蠕動,閨中從此無餘閑。
成都二月起蠶市,遊人雜沓爭追歡。
街南街北粥筐箔,累纍堆積高如山。
購買豈比惜所費,一春之計惟繒紈。
青樓兒女日衣錦,十指不動風珊珊。
哪知若輩事辛苦,坐供力役甘欺漫。
安得人人樂耕織,淳風一返羲皇年

皇花園

皇花園,本名芳林苑,相傳為五代時,后蜀皇帝孟知樣所建造的花園(有人訛傳為黃瓜園或黃花田),地址在崇義橋南數里,鎮沙橋附近(今屬皇花村)。當時,田圃中種了不少異卉奇花,據說有紅梔子樹一株,開花獨異。其間還建了許多供孟帝及其嬪妃們遊玩的樓台亭閣。此園早已無跡,分之地各而存。

榮瑩寺

榮瑩寺又名趙家寺。故址屬於今大豐街道趙家村(寺)小學中。據考,榮瑩寺所建於明代洪武年間,崇禎末年,被戰爭所焚毀。清康熙初年復建。據成都縣誌記載,廟內有明代萬曆年間用青銅鑄的釋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賢神像,以及鐵鑄佛像等。但是早已不復存在。

純陽閣

現存黃金樓石柱底
現存黃金樓石柱底
純陽閣建於1945年,地址今大豐中學內,據崇義橋數里之遙,就可以望見其閣,如是晴天,琉璃瓦,日照如金,故被人稱為“黃金樓”。
純陽閣的台階,共分三層,第一層石砌,是正方形,第二層石砌是八方行,第三層石砌為正圓形,取天圓地方中的八卦之義。石砌周圍刻有不同的花鳥人物圖案。外檐石柱下邊的石礎為八方形,每方均刻有西遊記的人物故事——唐僧取經。石階之上,還刻有仙桃,石榴,獅,虎,猿,鹿,以及海螺之類,人如果用嘴吹海螺,其聲鳴鳴然,與真海螺無異。
門前有木刻楹聯數幅極為雅觀,其一是清秀才沈澗南,以顏體書之:“先師如趁月來游,雲移只廈;弟子等迎風下拜,香溢層樓。”其二是華陽進士林山膄以米字體所書之:“袖裡青蛇,好把妖魔降服;樓頭黃鶴,遙從武漢飛來。”其三是軍人鄧驤以荀體所書之:“把酒當窗,七二劍峯收眼底;高瞻遠矚,三干世界貯胸中。”
拾級而上,由一層以至五層,每一層樓中,均供有純陽瓷像(景德鎮燒制的各種瓷像),憑欄四顧,但見套牙高啄,聞銅鈴琅璫(每層八角皆有銅鈴,五層共有四十個)。
大豐鎮[成都新都區歷史建制]
大豐鎮[成都新都區歷史建制]
純陽閣系當時該處“萃傑”組所修建的,計用近十年之日才建成。其閣琉璃黃瓦,是在彭縣定燒的,寶鼎是在江西景德鎮所定燒的,鼎為五節,又分五色,最上一個鼎尖,是在成都天去成亨金號,用十二兩黃金製成的純金外殼,故日月照射,閃閃發光昔建閣時,沒有安上避雷針,在一九六0年,柱為雷擊,欄軒樓板,又被風雨飄零而朽壞,在十年浩劫中,純陽閣成了四舊的廢物,石刻意浮雕,盡被砸碎,后因危險建築,命令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