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鎮
廣西上林縣轄鎮
大豐鎮位於大明山東麓,北回歸線橫穿城鎮中心,是上林縣城所在地,距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132公里,桂中交通樞紐黎塘火車站70公里,距浪平鎮294公里,均有二級公路連通,賓馬公路橫貫全鎮。轄區總面積176平方公里,轄9個村委會,4個社區(居)委會,72個自然庄,246個村(居)民小組,總14665戶57412人,其中城鎮人口12016人,居住著漢、壯、瑤等民族。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4468萬元,年人均純收入達2448元。城鎮面積4.5平方公里(中心區3.75平方公里),城區轄城東一區、二區和寨柳小區、城西小區、那雷小區,目前正在開發的城東三區建成后,向陽路、智城路、霞客路、同樂路、八寨路、豐嶺路、澄洲路將形成完整街道網路,從而使上林縣城成為一個布局合理,配套功能齊全的現代小城,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鎮。
1953年,上林縣直隸桂西僮族自治區。1956年3月,上林縣改隸桂西僮族自治州。1958年11月,改屬南寧專區。1962年,大豐公社改為大豐區。1969年,大豐區改為大豐公社。1971年,上林縣改屬南寧地區。1984年8月,大豐公社撤銷併入大豐鎮。截至2020年6月,大豐鎮轄5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豐社區。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豐鎮常住人口為90090人。
2018年,大豐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3個。
1953年,上林縣直隸桂西僮族自治區。
1956年3月,上林縣改隸桂西僮族自治州。
1958年11月,改屬南寧專區。
1962年,大豐公社改為大豐區。
1969年,大豐區改為大豐公社。
1971年,上林縣改屬南寧地區。
1984年8月,大豐公社撤銷併入大豐鎮。
大豐鎮地處上林縣西部,東連澄泰鄉,南鄰明亮鎮,西靠大明山,北接西燕鎮。大豐鎮行政區域面積198.62平方千米。
大豐鎮境內屬半山區、半平原地貌,地勢為西高東低,西南為高嶺連綿的大明山脈中段,東為蜿蜒的風凰山脈,中部為里丹片、大豐片、雲溫片等幾個沖積小平原。境內最高峰龍頭山位於大明山,海拔1760.4米。
大豐鎮位於北回歸線橫穿鎮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0.9℃,最高氣溫39.7℃,絕對最低氣溫零下1.7℃,年平均降雨量為1789.2毫米,是廣西六大暴雨區之一。年平均無霜期為337天。
大豐鎮境內河流屬清水河系。清水河上游自西燕鎮北林村南入境,自東北向東南縱貫全境,至清光水壩流入澄泰鄉。發源於大明山的鼓江河、澄江河、高秋河3條一級支流自西向東匯入清水河。
大豐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大風、低溫、冰雹、雷擊等。水災平均每年出現一次,主要發生在5~8月。最嚴重的一次是發生在1983年9月10日,日降雨量233毫米。旱災最嚴重的一次是發生在1976年9月1日至1997年5月25日,澄江河大豐橋段斷流3天。
2011年末,大豐鎮轄大豐、城南、城北、皇周4個居民委員會,擁軍、雲城、里丹、雲里、三聯、雲蒙、雲溫、皇主、東春等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50個村(居)民小組。共72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大豐鎮轄5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豐社區。
大豐鎮區劃詳情 | |
城北社區 | 皇周社區 |
城南社區 | 茶場社區 |
大豐社區 | 雲里村 |
擁軍村 | 雲蒙村 |
雲城村 | 皇主村 |
里丹村 | 雲溫村 |
三聯村 | 東春村 |
2011年末,大豐鎮轄區總人口6199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4658人,城鎮化率55.91%。另有流動人口6000人。總人口中,男性31930人,佔51.51%;女性30063人,佔48.49%;14歲以下9808人,佔15.82%;15~64歲46629人,佔75.22%;65歲以上5556人,佔8.96%,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有壯、漢、瑤、苗等12個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58‰,人口死亡率4.57‰,人口自然增長率7.01‰。
截至2018年末,大豐鎮戶籍人口63990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豐鎮常住人口為90090人。
2018年,大豐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3個。
2011年,大豐鎮有耕地面積2.49萬畝,其中水田1.56萬畝;林地面積8.4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31518萬元。糧食農作物有水稻、玉米、黃豆。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蔬菜、甘蔗、桑蠶、八角、香蕉;土特產品有茶葉、香菇、竹筍等。2011年,生產糧食10760噸,人均173.53千克,其中水稻9112噸。桑園面積1萬畝,產繭2361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615畝,產量1000噸,其中花生970噸;蔬菜種植面積6.99平方千米,產量14620噸。
2011年,大豐鎮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萬頭,年末存欄3萬頭;牛飼養量0.8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羊飼養量0.2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家禽飼養量60萬羽,上市家禽40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496噸,其中豬肉4515噸,牛肉225噸,羊肉40噸;禽蛋64噸;畜牧業總產值1733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5%。
2011年,大豐鎮有工業企業7家,工業主要品種為農用打穀機,蠶絲、木製品等,2011年,工業總產值46010元,比上年增長10%。
大豐鎮為全縣經濟中心,上林市場等城鄉集市貿易3處。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大豐鎮是罪犯執行死刑的地方,取名絞場圩。清光緒元年(1875年)嫌圩名不雅改稱教場圩,后又以地處大明山峰下改稱大峰圩。1933年取諧音字“豐”代“峰”,更名大豐圩(寓五穀豐登之意)。
大豐鎮境內有488、499、500縣道過境。
2011年,大豐鎮有大豐鎮有藝術表演團體10個,演職人員235人,演出17場次;電影放映150場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60平方米,藏書1200冊。
2011年,大豐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970人,專任教師51人;小學10所,一至六年級在校生3901人,學前班936人,專任教師31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21人,專任教師50人,小學升初中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2011年,大豐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衛生院1所,中醫醫院1所;床位100張,固定資產總值2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46人,其中執業醫師32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43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8.20萬人次。13個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011年,大豐鎮有學校體育場11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
2011年,大豐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7戶,人數390人,支出80.77萬元,月人均172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22戶,人數1500人,支出113.60萬元,月人均7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5人,支出8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7人,支出14.70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醫療救助18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07人次,共支出8.50萬元,全年發放救濟災糧3.82萬斤,物資4454件。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8.10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0.8874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367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0802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保險1.2868萬人。
2011年末,大豐鎮行動電話、程式控制電話、網路等現代通信覆蓋全鎮。
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