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
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
《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薄一波(1908-2007)著。該書是作者將回憶和檔案材料結合,並帶有研究性質的有關中國當代史的專著。書分上、下兩卷,分別論述了1949年到1966年間黨和國家有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重大決策的形成過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
《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帶有國史性質,薄一波於1988年申請並得到中共中央支持,遂在專門成立的協助寫作組的配合下,經5年時間編撰並完成出版工作。該書20世紀90年代初面世后,在史學界影響巨大,大量的原始史料,令該書被譽為“在中國黨內是一個重大的創舉”,並且其資料、學術價值為世所公認,是“黨史著述中有長遠歷史價值的力作”。西方學者更稱該書是“了解中國當時的歷史事件和中共決策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一般認為,這本書是了解中共黨史乃至解放后中國歷史的“第一必讀書” 。
2008版封面
《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一書,時間跨度為1949年建國初期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全面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年,內容涉及中國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建設等方面,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重大歷史事件的背景材料。其中,上卷記述了新中國成立前後中共中央與毛澤東主席形成的一些重大決策的客觀依據,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運用經濟槓桿,遏制通貨膨脹、平抑物價、打擊投機分子的經歷,評述了中共黨內在農業合作化問題上爭論的是非,加快手工業改造問題上的得失等。而下卷中回憶“大躍進”、廬山會議等,則希望“以史為鑒”,啟發後人“少走彎路”。書中對於一般研究者感覺到很難處理的問題,如中共建政后,黨內的某些意見分歧,特別是毛澤東和劉少奇在一些問題上的分歧等,沒有迴避,而是詳細地論證了黨內分歧的實際情況及其產生的原因。這對於澄清國內外的一些錯誤看法有極大意義。《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帶有國史性質,為研究中國共產黨黨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史料。
《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目錄 | |
---|---|
前言 | |
一 接管平、津 | |
(一)革命高潮的到來和先期赴北平的任務 | (二)毛主席的談話和中央關於接管城市的指導方針 |
(三)平、津的做法和經驗 | (四)進城以後鄉村仍然是黨必須關注的關鍵環節 |
二 新中國的建立 | |
(一)七屆二中全會繪製的新中國建設藍圖 | (二)關於《共同綱領》 |
(三)“一邊倒”的外交格局 | |
三 劉少奇同志關於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的構想 | |
(一)進城前的思索 | (二)天津講話及引起的風波 |
(三)春耦齋講話 | (四)幾點評說 |
四 平抑物價,統一財經 | |
(一)組建新中國經濟工作的領導機構中財委 | (二)金融物價的初步治理 |
(三)統一財政經濟 | (四)初戰勝利的經驗 |
五 調整工商業 | |
(一)緊縮銀根后私營工商業遇到的困難 | (二)中央關於調整工商業的決策 |
(三)調整工商業的措施和成效 | |
六 新區土改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 | |
(一)黨對富農政策的歷史演變 | (二)民主決策的一個範例 |
(三)實施情況和效果 | |
七 貫徹防腐蝕方針,開展“三反”鬥爭 | |
(一)在增產節約運動中察覺反腐蝕鬥爭的重要性 | (二)發動群眾,雷厲風行地進行“三反”鬥爭 |
(三)處決劉青山、張子善 | (四)不能忘記的歷史啟示 |
八 發動“五反”,打退不法資本家的猖狂進攻 | |
(一)“五反”的發動 | (二)關係全局的上海“五反”鬥爭 |
(三)要讓資本家重新靠攏我們 | (四)在新的基礎上調整工商業 |
九 圍繞山西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問題的爭論 | |
(一)爭論經過 | (二)1950年爭論的繼續 |
(三)今天的反思 | |
十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醞釀和制定 | |
(一)1952年秋後的醞釀 | (二)總路線的提出和最後確定 |
(三)回顧中的思索 | |
十一 1953年夏季的全國財經工作會議 | |
(一)財經會議的起因:修正稅制 | (二)財經會議的召開和會上對我的批評 |
(三)周總理的結論和毛主席的講話 | (四)“誤會”的解除 |
十二 統購統銷的實行 | |
(一)嚴峻的糧食購銷形勢 | (二)兩種“炸藥”中的選擇 |
(三)統購統銷政策的基本內容 | (四)統購統銷制度的發展 |
(五)改革中的評說 | |
十三“一五”計劃奠定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 |
(一)“一五”計劃的任務和編製過程 | (二)確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指導方針 |
(三)展開以“156項工程”為中心的工業布局 | (四)從實踐中摸索的可貴經驗 |
十四 關於高、饒問題 | |
(一)高、饒政治野心的膨脹 | (二)高崗向黨發難 |
(三)饒漱石緊密配合 | (四)高、饒問題的揭露和處理 |
(五)應該記取的教訓 | |
十五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加速進行的轉折點 | |
(一)關於浙江整頓和鞏固合作社問題 | (二)農業合作化發展速度之爭 |
(三)失誤在哪裡 | (四)對“五月變化”的一種分析 |
十六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出版 | |
(一)為什麼編這部書 | (二)建國后的“第一次調查” |
(三)是非評析 | (四)社會效果 |
(五)對農業合作化運動的估價 | |
十七 資本主義工商業全行業公私合營 | |
(一)出乎預料的速度 | (二)大勢之所趨 |
(三)全行業公私合營形式的選擇 | (四)成就和問題 |
(五)1956年底毛主席同工商界人士的一次談話 | |
十八 加快手工業改造的得失 | |
(一)我國手工業的特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 (二)建國頭六年手工業改造的進程 |
(三)加快改造帶來的曲折 | (四)用發展的觀點看得失 |
(五)對三大改造高潮的幾點看法 | |
十九 《論十大關係》形成前後的調查和探索 | |
(一)調查和探索的目的 | (二)彙報中提出的主要問題 |
(三)從聽彙報到論十大關係 | (四)探索帶來的新風 |
二十 向科學進軍的兩項重大部署 | |
(一)大規模經濟建設展開後面臨的新問題 | (二)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 |
(三)制定12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 (四)對知識分子問題的思考 |
二十一 反冒進和八大的正確決策 | |
(一)冒進傾向的產生 | (二)為組織好1956年生產建設反冒進 |
(三)為拿出一個實事求是的“二五”建議反冒進 | (四)在探索中形成八大的正確決策 |
(五)為編好1957年計劃繼續反冒進 | |
上卷結語 |
《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卷目錄 | |
---|---|
二十二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 | |
(一)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 (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形成過程 |
(三)從講話到論文的發表 | (四)《正處》的理論貢獻與實踐過程中的曲折 |
二十三 整風、反右派和修改八大關於主要矛盾的論斷 | |
(一)發動全黨進行整風的意圖和方針 | (二)從整風到反右派的轉變 |
(三)反右派鬥爭的嚴重擴大化及其教訓 | (四)修改八大關於主要矛盾的論斷 |
二十四 批評反冒進 | |
(一)批評反冒進的經過 | (二)毛主席對反冒進問題的分析 |
(三)今天的認識 | |
二十五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制定 | |
(一)成都會議的醞釀和討論 | (二)八大二次會議正式制定總路線 |
(三)一點評析 | |
二十六“大躍進”的發動 | |
(一)農業“大躍進”的發動 | (二)全民大辦鋼鐵的由來 |
(三)“大躍進”第一個回合的得失 | (四)從發動階段看到的問題 |
二十七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 |
(一)在“大躍進”中萌發人民公社的構想 | (二)北戴河會議的討論和決議 |
(三)超階段空想的進一步發展 | (四)從“共產風”看人民公社的弊病 |
(五)對幾個問題的初步探索 | |
二十八 改進經濟管理體制的嘗試 | |
(一)改進經濟管理體制的提出 | (二)1956年改進經濟管理體制方案的形成及主要內容 |
(三)1957年擬定的改進工業、商業、財政管理體制的規定 | (四)1958年的“放權”與“收權” |
(五)今天的一些認識 | |
二十九 鄭州會議開始糾“左” | |
(一)毛主席在“大躍進”的高潮中提出要“壓縮空氣” | (二)人民公社問題的癥結所在 |
(三)降低鋼鐵指標 | (四)讀書、總結經驗與逐步認識客觀規律 |
三十 廬山會議的“反右傾” | |
(一)廬山會議的初衷 | (二)彭德懷同志的信 |
(三)會議轉向:從糾“左”到“反右傾” | (四)“反右傾”的嚴重後果 |
(五)黨內鬥爭的深刻教訓 | |
三十一“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的提出及初步實施 | |
(一)違背客觀規律行事而造成的懲罰 | (二)“八字方針”的醞釀過程 |
(三)“八字方針”的初步執行情況 | |
三十二 《農村六十條》的制定 | |
(一)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第一個碩果 | (二)“三月草案”的形成和內容梗概 |
(三)“六月修正草案”的新突破和重要補充 | (四)1962年的修改 |
三十三 《工業七十條》的誕生 | |
(一)在調查研究中誕生 | (二)條例的主要內容 |
(三)條例的試行 | (四)對兩個問題的說明 |
三十四 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調整 | |
(一)科研、高教、文藝等條例的制定 | (二)為知識分子“脫帽加冕” |
(三)成就和局限 | |
三十五“七千人大會”的召開 | |
(一)大會始末 | (二)對“大躍進”以來所犯錯誤的分析 |
(三)犯錯誤的根源何在 | (四)幾點看法 |
三十六 西樓會議和進一步調整國民經濟的措施 | |
(一)實事求是精神的體現 | (二)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 |
(三)西樓會議在調整經濟中的作用 | |
三十七 八屆十中全會和強調階級鬥爭 | |
(一)會議的進程 | (二)對形勢的不同看法和對“黑暗風”的批判 |
(三)包產到戶問題引起的爭論 | (四)為何發生對“翻案風”的批判 |
(五)重新強調階級鬥爭及其失誤 | |
三十八 開展城鄉“四清”運動 | |
(一)“四清”運動的由來和《前十條》的制定 | (二)運動的初步開展和《后十條》的制定 |
(三)《后十條》的修正和“左”傾錯誤的發展 | (四)《二十三條》制定前後的思想分歧 |
三十九 關於防止“和平演變”和培養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 |
(一)防止“和平演變”問題的提出 | (二)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措施 |
四十 試辦托拉斯 | |
(一)問題的提出 | (二)試辦方案 |
(三)試辦的初步成效和遇到的矛盾 | (四)初步總結 |
四十一“三五”計劃的制定與三線建設的展開 | |
(一)“吃穿用計劃”的提出 | (二)三線建設 |
(三)成立小計委與備戰計劃的形成 | (四)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
四十二 文化領域的大批判 | |
(一)毛主席關於文藝工作的兩個批示和各個領域批判的開展 | (二)對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批判 |
(三)從《二月提綱》到《五·一六通知》 | (四)歷史的教訓和啟迪 |
四十三 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十年的經驗與教訓 | |
(一)關於階級鬥爭 | (二)關於經濟建設 |
(三)關於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 (四)關於黨的建設 |
後記 |
1997版封面
曾參與主持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編寫工作的陳威,追隨晚年薄一波十餘年時間。他表示,十三大之後,薄一波在一線的工作量也少了些,自己也下定決心來完成這部重大的回憶錄。這本回憶錄中央是有文件批准的,中央檔案館也給了重大的幫助。陳威且強調“這個事情也只有他有資格做,沒有他的身份和資歷,不好弄。幾位國家領導人都很關注,可以說這個組直接受到中央的重視。”
在《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後記》中,薄一波認為,對新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的重大研究,只是一種初步的嘗試,卻是必須的,而要做到“如實地反映歷史發展的真實過程,並做出合乎實際的評估,必須是對個人回憶和對歷史檔案、黨的文獻、中央領導同志的選集、文選、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關於重大的總結和根據新情況作出的行的重大決策的學習與研究結合起來。”作者雖然力圖照此去做,但仍然感到(本書)做得不夠 ——雖然在書中,作者確實是引用了不少上述材料,如《上卷結語》章,便有大量的的《鄧小平文選》內容。作者自言,書中所能做到的,只是反映了作者至成書時“所了解的情況和認識”而已。
原中央黨校副校長龔育之的文章中提道:“(薄一波)晚年一方面擔任中央黨史小組的領導工作,一方面從事黨史的研究和著述。”創作並最終有此書問世,作者確實作出了一個十分必須的嘗試,至1993年初版,這個嘗試,終於令“這本書成為黨史界研究的依據之一”。
初版原書截圖
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輯組的黨史專家薛鈺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表《薄一波對科學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指導與貢獻》一文,認為該書真實反映了黨的領導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的奮鬥和探索,為後人留下了不可多得、極為寶貴的史料。他在回顧歷史時所作的深刻思考與評說,更是耐人尋味、發人深省,是對史學工作者科學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重要啟示,有如下幾個特點(註:書名下簡稱《回顧》):
(一)具有鮮明的黨性和明確的目的性。薄一波撰寫《回顧》的時候,正值國內外局勢並不平靜的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時薄一波雖已退出一線,但仍在深入思考與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攸關的問題。他認為,應接受中外歷史上朝代更迭、政權興衰、政黨消亡的教訓。他在各種場合多次說過這個道理:“中國有句古語‘思往事以知來者’。不了解自身的過去,就不能正確地認識現實,也難以探索未來。”(薄一波:1990年3月8日《在全國黨史工作部門負責人座談會上的講話》)。晚年的薄一波有著深深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把總結經驗教訓留之後人,使薪火相傳代代不息當成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我覺得,把自己了解的情況如實地寫出來,留給今人和後人去探討,是我的責任”(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序言》)。此書的目的就是,“個人的遭遇可置而不論,沉痛的教訓卻不容漠然視之。我以為,把自己的切身體驗、感受和思索寫出來,作為後人之殷鑒,對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應該是有助益的”,“回顧過去,意在前瞻”(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第230頁)。
(二)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治史。忠實於歷史真相他所記敘的對往事的回顧與思考,就是一位與黨榮辱與共、矢志不移的老戰士在有生之年對黨最後的真誠奉獻。薄一波注重用歷史的態度研究歷史問題,不苛責前人。薄一波反覆強調分析問題不能離開當時的歷史條件,不能離開黨在當時的經驗和認識水平,簡單地用現是非標準去指責過去。他說:“馬克思主義不是算命先生,革命也不是按某個‘先哲’擬定的方案進行的,只能通過實踐的發展不斷完善”,要把問題“擺到當時的環境中去分析,既不迴避也不誇大,實事求是地總結經驗教訓”。薄一波在著述中還特彆強調對於前人“應多一些尊敬之情和虛心學習之意”,“對歷史實踐,對黨和人民過去的奮鬥,任何時候都不能求全責備,‘指點’前賢,那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第28、566、230頁。)用這樣的方法,薄一波在著述中不僅講清了導致失誤的歷史原因、來龍去脈,也使後人了解到黨和人民為糾正失誤曾做過多少艱苦努力和大量工作;了解到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不易;了解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什麼能那麼迅速地確立;了解到從長遠的視角看問題,正反兩方面經驗對歷史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對這種研究方法和態度,胡喬木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全黨的同志都應該學習這種歷史的態度,研究黨史國史的同志尤其應該學習這種歷史的態度”。
(三)重於思考。薄一波在《回顧》一書,一方面如實反映了他親身參加的集體奮鬥的大事要事,另一方面又沒有僅停留於對歷史過程的回顧、對歷史現象的認識上,而是在每一專題之後都有追本窮源的縝密反思和透闢析理,全書最後還有專章總結了17年的歷史經驗。這些思考和評說,絕不像一般人們認為的,可能會是一位高齡老人保守、簡單、僵化的八股說教,而是許多富有新意、具有啟發性的論點。薄一波這樣說過:“我覺得,《決議》(指《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筆者注)對許多重大決策和事件畢竟只能作出原則性的論斷,它們作為重要的歷史研究課題,還需要進一步展開和進一步分析。”(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卷,第747頁。)薄一波著述正是以很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對這一想法作了嘗試,其論述如胡繩所說:“並未超越《決議》的論斷,但又有許多新意,有許多獨到的見解”(胡繩:《關於薄一波同志著〈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胡繩全書》第3卷,第167頁),是對《決議》的豐富與補充。這些思考和評說,由於是薄一波這樣經歷過長期鬥爭考驗的成熟的老一輩革命家反思歷史后說出,因而尤為深刻可信,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說服力。
(四)為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薄一波是中國共產黨資深領導人,新中國建立后長期在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崗位上工作,閱歷極其豐富。有這樣的獨特優勢,他在撰寫以《回顧》為代表的著作時,一方面憑藉超強的記憶力,以親歷親聞、個人回憶為主線,另一方面又利用了大量從未公開的第一手檔案資料,在歷史上首次直接披露黨中央高層決策過程和鮮為人知的重大歷史事實真相。這些極為珍貴的史料的提供,填補了重要史料上的某些空白,為科學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作出了重大貢獻。黨中央的大力支持是薄一波的著述得以擁有強勢檔案資源的前提條件。多年來,薄一波就有把他親身經歷、知之甚詳的一些大事要事記錄下來,留之後代的想法,這一願望又正與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的計劃不謀而合。1988年,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考慮要為以後中央專職部門撰寫正式的中共黨史(社會主義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作觀點、資料的前期鋪墊和準備,計劃請若干熟悉歷史情況的領導人、親歷者寫斷代史。當時由胡喬木將共和國建立后的歷史分成幾個時期,薄一波、王任重、余秋里、汪東興等都在擬請範圍內(最後因種種原因,只有薄一波完成了這項工作)。在薄一波向中央政治局報告撰寫回憶錄的想法併當即得到贊同后,他的寫作得到中央有關部門,特別是中央檔案部門的全力支持,組成了得力的工作班子,變個人努力為一種組織行為,開創了除專職史學機構數百名史學工作者孜孜以求“官修”黨史外的另一種獨特形式。
撰寫工作是在薄一波悉心指導下有條不紊、卓有成效地按流程進行的,薄一波對著述有嚴格規定:沒有檔案材料、沒有黨的文件、沒有中央領導同志有關著作、沒有中央領導同志有關筆記作依據的一般不用。正是由於嚴格把關,薄一波的著述言必有據、翔實可信,其資料、學術價值為世所公認,被譽為黨史著述中有長遠歷史價值的力作。西方學者稱其為“了解當時的歷史事件和中共決策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和“第一必讀書”(張強編譯:《評薄一波的〈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曉晨譯:《西方學者評薄一波的〈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國外中共黨史研究動態》1995年第4期、1994年第2期)。在《回顧》出版座談會上,胡錦濤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發言說:“薄老這部長達八十萬字的宏篇巨著,無論是在對材料的科學分析和對問題的見解上,對史學界和理論界的同志研究這段歷史都會很有啟示和參鑒作用。其教益與功德,當存人們心中。”(胡錦濤1993年7月13日:《〈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座談會上的發言》。)
薄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