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濁清化

全濁清化

"全部清化。全部清化。全濁清化

概述


全濁清化是漢語聲母自唐宋以來最重要的演變之一。從上個世紀初葉開始, 即不斷有學者進行研究。到上個世紀 90 年代前後, 更是達到高潮。海峽兩岸乃至海外的眾多學者都為此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一些問題已經取得共識, 一些問題尚有不同見解。

全濁清化的7種類型


依據楊秀芳( 1989) 的觀點, 現代漢語方言全濁清化的類型主要有七:
( 1) 全部清化。塞音塞擦音的平聲送氣、仄聲不送氣官話方言。
( 2) 全部清化。塞音塞擦音的部分, 平仄皆送氣客贛語
( 3) 全部清化。塞音塞擦音的部分, 平仄皆不送氣新湘語。
( 4) 全部清化。塞音塞擦音的部分, 多數不送氣, 少數送氣, 無條件可循閩語、徽州方言。
( 5) 全部清化。塞音塞擦音的部分, 平上送氣、去入不送氣粵方言。
( 6) 單字音清音濁流!, 連讀後 字弱讀時帶音吳語
( 7) 部分讀帶音, 部分清化老湘語
可以說, 以上共時差異已經在總體上展示了全濁清化的全部歷時變化: 吳語代表著全濁清化的初始階段, 老湘語代表著全濁清化的的進行階段, 官話方言、客贛語、新湘語、粵方言則共同代表著全濁清化的完成階段, 並分別代表著全濁清化的四種不同類型。閩語與徽州方言雖說是 無條件可循!, 但並不構成與官話方言等四種類型相平行的一個獨立類型。因為, 正如楊秀芳( 1989) 所分析的, 它的 無條件可循!, 或者是由於疊積了不同歷史層次的 全濁清化, 或者是受到其 他方言的影響, 或者是文 白讀分歧所致。
僅就完成全濁清化的類型而言, 又以前三種最具代表性。如丁邦新( 1987) 也已 發現歷史資料中官話全濁塞音除一般平聲變送氣、種類型!。前者是為客家話的來源在北方官話中找到早期的證據; 後者可以解釋漢語的早期官話和八思巴字對音的難題。仄聲變不送氣以外, 還有全部變送氣清塞音及全部變不送氣清塞音。

歷史過程研究


周長楫( 1991) 以為全濁清化“至少在秦漢或更早一些時候, 漢語某些方言已開始出現這種現象”。郭沈青( 2004) 也將漢語西北方言全濁清化的年代上溯到南朝時期。但對此一問題的研究還以李新魁( 1991) 最為全面系統, 也最有影響。論文指出: 唐宋時代, 全濁音聲母已有發生演變的萌芽, 聲調方面受聲母清濁的影響分化為陰陽兩類, 而全濁音聲母則在宋代分化為送氣濁音與不送氣濁音。南宋時代,陽平調的送氣濁音字逐漸變為送氣清音。在變化的起始階段, 這些字還保持全濁音與清音兩讀。元代中葉以後, 這種兩讀的情況漸趨消失。明朝時, 平聲字基本上變為送氣清音了, 但仄聲字仍讀為全濁音。就共同語讀書音來說, 雖至清初尚猶如此。到了清代中葉以後北方地區多數方言, 不論是平聲字和仄聲字, 全濁音都已變為清音了。這堪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