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編碼

群編碼

群編碼(group coding)是指對頻分復用(FDM)信號進行脈衝編碼調製的方式。脈衝編碼調製(PulseCodeModulation),簡稱PCM

群編碼的概念


群編碼(group coding)是指對頻分復用(FDM)信號進行脈衝編碼調製的方式。
脈衝編碼調製(PulseCodeModulation),簡稱PCM。是對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進行抽樣、量化和編碼產生的數字信號。PCM的優點就是音質好,缺點就是體積大。PCM可以提供用戶從2M到155M速率的數字數據專線業務,也可以提供話音、圖象傳送、遠程教學等其他業務。
脈衝編碼調製 (Pulse Code Modulation)是一種對模擬信號數字化的取樣技術,將模擬語音信號變換為數字信號的編碼方式,特別是對於音頻信號。PCM 對信號每秒鐘取樣 8000 次;每次取樣為 8 個位,總共 64kb。取樣等級的編碼有二種標準。北美洲及日本使用 Mu-Law 標準,而其它大多數國家使用 A-Law 標準。
脈衝編碼調製主要經過3個過程:抽樣、量化和編碼。抽樣過程將連續時間模擬信號變為離散時間、連續幅度的抽樣信號,量化過程將抽樣信號變為離散時間、離散幅度的數字信號,編碼過程將量化后的信號編碼成為一個二進位碼組輸出。
所謂量化,就是把經過抽樣得到的瞬時值將其幅度離散,即用一組規定的電平,把瞬時抽樣值用最接近的所謂編碼,就是用一組二進位碼組來表示每一個有固定電平的量化值。

群編碼的工作原理


脈衝編碼調製編碼原理與規則:PCM數字介面是G.703標準,通過75Ω同軸電纜或120Ω雙絞線進行非對稱或對稱傳輸,傳輸碼型為含有定時關係的HDB3碼,接收端通過解碼可以恢復定時,實現時鐘同步。Fb為幀同步信號,C2為時鐘信號,速率為2.048Mbps,數據在時鐘下降沿有效,E1介面具有PCM幀結構,一個復幀包括16個幀,一個幀為125μs,分為32個時隙,其中偶幀的零時隙傳輸同步信息碼0011011,奇幀的零時隙傳輸對告碼,16時隙傳輸信令信息,其它各時隙傳輸數據,每個時隙傳輸8比特數據。
波形編碼器的一個重要分支稱為差分編碼器。這一類編碼器包括增量調製(DM)和差分脈衝編碼調製(DPCM)。差分編碼器的工作原理就是消除冗餘和減熵。消除冗餘是對輸入樣本與預測值之差進行量化,達到一定的幅值水平。因此,差分編碼器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預測器和量化器。
DPCM的工作原理以時刻k-1的輸出值為基礎預測時刻k的預測值。記為ŝ (k|k-1),從時刻k的輸入信號s(k)中減去預測值,得到預測誤差信號e(k),量化預測誤差,然後對量化的預測誤差e(k)進行編碼,傳送到接收端。e(k)加上同樣編碼后的ŝ(k|k-1)就得到了輸入樣本重構值ŝ (k)。假定不存在通道誤差,接收端可準確完成重構。在發送端和接收端,均能以時間k的重構值為基礎預測時刻k+1的預測值,然後重複以上的過程。
DPCM系統的主要成分是量化器、二進位編碼器/解碼器和預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