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木葉鰈

角木葉鰈

角徠木葉鰈,體近卵圓形,很側扁;尾柄長約等眼徑。眼位右側,高凸,前緣有骨突。眼間隔窄前後有棘。在國內分佈於渤海到粵東;國外達朝鮮及日本。

基本信息


拉丁目名 PLEURONECTIFORMES
中文目名 鰈形目
拉丁亞目名 PLEURONECTOIDEI
中文亞目名 鰈亞目
拉丁科名 Pleuronectidae
中文科名 鰈科
拉丁亞科名 Pleuronectinae
中文亞科名 鰈亞科
拉丁屬名 Pleuronichthys
中文屬名 木葉鰈屬
拉丁種名 cornutus
中文名 角木葉鰈
命名人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
原始屬 Platessa
原始文獻 1846, in Siebold: Fauna Jap. Pisces : 179, pl. 92, fig. 1
模式產地 長崎
俗名 鼓眼, 砂輪, 溜仔, 蚝邊, 右鰈, 猴子魚等
生境 暖溫性底層魚
國內分佈 珠江口到鴨綠江口等近海, 黃渤海較習見
國外分佈 東北達朝鮮及日本北海道東南側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 硬骨魚綱 鰈形目
同物異名 Parophrys cornutus Bleeker, 1873;Pleuronichthys cornutus Rutter, 1897;Pleuronichthys lighti Wu, 1929;Platessa cornu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

形態特徵


背鰭76—82;臀鰭54—62;胸鰭11 (5—8分枝);腹鰭Ⅱ—4;尾鰭18—19 (12—13分枝)。側線鱗8—9+89—100;鰓耙2—3+5—7。椎骨13+24—25。角木葉鰈的體長為體高1.5—2倍,為頭長4.1—4.9倍。頭長為吻長6.7—9.6倍,為眼徑3.1—3.9倍。角木葉鰈體近卵圓形,很側扁;尾柄長約等眼徑。眼位右側,高凸,前緣有骨突。眼間隔窄前後有棘。口小。上頜達眼前緣,僅左頜有錐狀齒2—3行。前鰓蓋骨緣埋皮下,鰓峽凹深,鰓耙尖小。有肋骨而無腎脈弓。體蒙圓鱗。側線直線形,顳上枝長。角木葉鰈的背鰭始於上眼左側;臀鰭似背鰭;右胸鰭尖刀狀,左鰭短圓;腹鰭基短,對稱;尾鰭截形。右側褐色及鰭黃色有許多小黑斑;左白色。角木葉鰈在國內分佈於渤海到粵東;國外達朝鮮及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