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瓷
民間常用器皿常見的釉色之一
黑瓷也稱天目瓷,是一項古老的制瓷工藝。是民間常用器皿常見的釉色之一——施黑色高溫釉的瓷器。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黑瓷和青瓷的都是用氧化鐵作釉的呈色劑,增加鐵的含量。黑瓷釉料中在三氧化二鐵的含量在5%以上。
建窯黑釉兔毫盞(宋)
我國商周時期就已出現黑瓷。東漢時期,浙江上虞窯燒制的黑瓷,施釉厚而均勻。
東晉德清窯的黑瓷,以浙江德清窯所產黑釉為代表,釉厚如堆脂,色黑如漆。
黑瓷
元、明、清時期,黑瓷乃是民間常用器皿常見的釉色之一。
黑瓷
唐代黑釉瓷器的裝飾方法不很豐富,資料中可以找到的黑白雙色裝飾的器物,以里白外黑的碗,黑釉白邊 的罐比較常見,還有黑釉瓷塑動物。唐代渾源窯遺址發掘出了黑瓷與素燒的動物瓷胎,在交城窯遺址中發掘出了黑釉小動物瓷塑像。唐代山西黑瓷中比較有特色的是交城窯的花釉瓷器,也有人叫唐鈞,它以黑褐釉為地,釉上隨意灑點月白色彩斑,如雲霞,似岩漿,瀟灑自如,器型有拍鼓和瓷罐,可惜未見有完整器物。同時只有河南魯山窯生產類似器物。唐代黑釉瓷器釉面乳濁感強,發色偏灰暗,或偏褐色,或偏黃綠,不及宋金時候的黑釉釉面玻化程度高,玻璃質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