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荷

唐代盧照鄰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曲池徠荷》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花好月圓,后兩句突然借花之自悼,實寫人之自悼。此詩托物言志,情感真切自然。

作品原文


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浮香:荷花的香氣。曲岸:曲折的堤岸。
⑵圓影:指圓圓的荷葉。華池:美麗的池子。
⑶飄零:墜落,飄落。

白話譯文

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
圓實的花葉覆蓋著美麗的水池。
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
使你來不及飽賞荷花就調落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永徽三年(652年)。盧照鄰,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他任新都尉時染上風痹病,辭職北返,“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咸亨四年(673年),他寫的《病梨樹賦·序》中說:“癸酉之歲,余卧病於長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雲是鄱陽公主之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廢,時有處士孫君思邈居之……余年垂強仕,則有幽憂之疾,椿囷之性,何其遼哉!”此時他雖求助於神醫孫思邈,但對自己身體已經不抱什麼希望。常常“伏枕十旬,閉門三月。”在《病梨樹賦》中他寫道:“怯衡飆之搖落”,忌炎景之臨迫。”這裡的“怯搖落”與《曲池荷》詩中的“嘆飄零”是一樣的含意,其中深深寄寓著詩人一生的憂憤與感慨。

作品鑒賞


賞析

“浮香繞曲岸”,未見其形,先聞其香。曲折的池岸泛著陣陣清香,說明荷花盛開,正值夏季。“圓影覆華池”,寫月光籠罩著荷池。月影是圓的,花與影,影影綽綽,莫能分解。寫荷的詩作不在少數。而這首詩採取側面寫法,以香奪人,不著意描繪其優美的形態和動人的純潔,卻傳出了夜荷的神韻。“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句意,但又有所變化,含蓄地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盧照鄰在去世前不久寫的《釋疾文》中說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榮悴兮萬端。春也萬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見其盛而知其闌,秋也嚴霜降兮殷憂者為之不樂,冬也陰氣積兮愁顏者為之解歡。聖人知性情之紛糾。”這不免也有詩人自己的性格原因。由於他被病痛所折磨,對事物變化的反映特別敏感。如《釋疾文》中所說:“神翳翳兮似灰,命綿綿兮若縷。一伸一屈兮,比艱難若尺蠼,九生九死兮。同變化乎盤古。萬物繁茂兮此時,余獨何為兮腸邅回而屢腐?”“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獨蘭騨兮不自勝。”萬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機勃勃,他就越發感覺到自己的形象枯槁。同時他對繁榮的萬物是“感其生而悼死”,“見其盛而知其闌”也有對自己和他人盛時的回憶與感慨。他的這種思想突出表現在他晚期的詩歌里。
《曲池荷》的前兩句寫的是花好月圓,而後兩句突然轉寫花之自悼。這花之自悼實為人之自悼。詠物詩,“因物以見我”,乃見其佳處。除余山《竹林問答》中說:“詠物詩寓興為上,傳神次之。寓興者,取照在流連感慨之中,《三百篇》之比興也。傳神者,相賞在牝牡驪黃之外,《三百篇》之賦也。若模形范質,藻繪丹青,直死物耳,斯為下矣。”如此看來,可見盧照鄰詠物詩之造詣。
這首詩托物言志,為中國詠物詩之正宗手法,自不待言。其略可稱道者大致有兩點:一是詠花詩最易落入精雕細刻、鏤金錯彩的細微描寫套路,這首詩寫曲池荷,雖略帶六朝餘韻,然能於大處落墨,氣象較為闊大。二是切物抒情,較為真切自然,婉轉寫來,並無造作,筆未離題而深沉之意盡蘊其中。

評價

唐·皎然《詩式》:以荷之芳潔自比,荷受秋風飄零,不為人知,以喻人負異才,流落無人知也。
清·沈德潛徠《唐詩別裁》: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末二句,托興蘊籍。
清·王士禛《唐人萬首絕句選評》:鶗鴂先鳴,騷人同悲。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詩亦《離騷》“恐美人之遲暮”之意,言為心聲,發於不覺也。

作者簡介


盧照鄰(約635~約680),唐代詩人,字升之,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北京市)人,為“初唐四傑”之一。曾任鄧王李
盧照鄰
盧照鄰
元裕府典簽,繼調任新都尉。後為風痹症所困,辭官,住太白山中。後來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穎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鄧王謀反武則天,受株連入獄,出獄後身染惡疾,生活十分艱辛,常靠乞葯乞錢為生,故他的詩多憂苦憤激之辭。其作品對當時的詩歌創作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