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第制

是一種新型的學業評價體制

等第制,是一種新型的學業評價體制,實行等第制后,學生成績單上不再出現具體的分數,取而代之的是知識技能、課堂習慣、綜合實踐等板塊,每一塊下還細分若干“小項目”,每個板塊都以A、B、C、D四個級別評價,並附上老師的學習建議。學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再僅僅聚焦於學生的成績,同時還關注學生的負擔、師生關係、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狀況等方面。用“等第制”評價學生可以模糊分數的概念,轉而將關注度重新投注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能力、興趣、習慣、態度等重要素養的培養上。

內容簡介


等第制
等第制
等第制評價,是指用“優秀”、“良好”、“合格”、“須努力”四個等級指標來評價孩子的學業成績和綜合表現。用等第制評價代替“百分制”的目的,在於淡化具體的分數差異,因為單純地用分數區分學生層次,既不能反映孩子真實的能力水平差異,也不能真實反映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差異。過分強調的結果,只會令眾多的老師、家長和學生“唯分數是從”。

劃分


等第評價一般有兩種:考試等第分數和考查等第分數:
考試的等第分數是4分制:學生在修完一門功課後,參加會考,再將考試成績轉化成4分制,它的劃分和相應的考試成績的對應關係一般劃分為:
A—100—85分—優秀、B—85—65分—中、C—65—60分—合格、D—60以下—不合格;特殊情況下等第分數和考試成績會視具體情況重新劃分,比如某學期物理課,由於試題的難度較大,成績在85分以上的學生很少,60分以下卻很多,這時的等第分數就會整體下沿,如將不合格人數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內。等第分數調整為:A—75分、B—75—55分、C—55—45分、D—45分以下。
考查課的等第分數是2分制:其劃分情況及代號是P—合格E—不合格

試點


等第制
等第制
等第製為孩子們減壓、減負的呼聲持續了多年,“零起點”、“等第制”等減輕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壓力的舉措終於逐漸走入校園。2015年秋季開學前夕,上海再推減負舉措——“零起點”教學、“等第制”評價將同時在全市小學一年級新學期鋪開,上海市教委將此改革合併為“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
成績單由此變成了“體檢單”。在金山區海棠小學,二年級學生小芸的“數學學科基礎素養評估報告單”上,在“知識技能”維度下的“計算掌握”和“概念理解”指標上,她未能拿到A,但在“綜合實踐”與“興趣習慣”維度下包括“數學表達”“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在內的多項評估上,她的表現均為A。若單論學習成績,小芸在班上中等水平,但她拿到了9個A,老師看重的是她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思維。
體檢單最終呈現的是一組等第,而不是分數。老師和家長也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計較名次和得分。過去一張試卷,考分高的不見得學習能力更強,現在依照課標細分出十餘項指標進行ABCD評估,看似模糊,實則精確。
學生家長表示,實行等第制后,孩子對考試不再像從前那樣焦慮了,自己也發現了孩子對科學的強烈好奇心,現在經常帶孩子去科普場館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