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宗祠

廣州芳村區的寺廟

郭氏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迄今已有500餘年歷史,位於廣州市芳村區東漖街龍溪東路仁秀坊185號的郭氏大宗祠便是郭子儀的後裔遷居羊城后所修建的一座大宗祠。據介紹,郭子儀後裔傳至第25代和第26代時,在芳村東漖的居住者已達6000人左右。萬曆年(1577年)第一次重修。清康熙乾隆、宣統年間又重修。1993年再由海外港澳鄉親捐資重修。

建築歷史


據郭氏《重修大宗祠記》記載,明正德年間,郭氏大宗祠始建於橫槎之西,即廣州市芳村將軍廟舊址,後於明萬曆五年(1577年)遷建於橫槎之南的現址,建築佔地1191.4平方米。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郭氏第十七代孫郭澤乾在該祠創辦“東漖郭氏學堂”,校名後來改過多次,直至1988年,在該祠堂的東面由旅港鄉親捐建“東漖僑聯小學”,才把該祠內的課室搬到新校舍。1993年再由海外港澳鄉親捐資重修。現為“海外郭氏宗親聯誼會”和“東漖老人文娛康樂中心”。

建築特點


祠堂建築風格堪稱典範,整個祠堂由青石磚瓦打造而成,其中主體建筑前的走廊上由四根方方正正的“檐柱”支撐,每根“檐柱”的整體均由一塊石料打鑿而成,“檐柱”上搭建了四根長短不一的房梁,呈階梯形牢牢地將整個屋頂支撐而起。其中最下面的房梁從“檐柱”上突出,上面的花紋浮雕圖案栩栩如生,其精美程度令人驚嘆。在祠堂的兩側各有一塊彩色浮雕圖案,上面的花鳥造型呼之欲出。木製對聯長度羊城稱最。祠外古樸陳舊但風采依然不減當年,儼然一位飽經滄桑世事的老人。呈階梯形的“檐柱”牢牢地將整個屋頂支撐而起,充分體現了廣州的地方建築特,設計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藝術創造力。
郭氏大宗祠古建築主體分3間廳房,在郭氏大宗祠的“世德堂”內,兩塊木製牌匾的對聯鑲嵌在兩側的牆壁內,從地面上直立到屋頂總長度有近20米左右,上書“世道正方興君子有徽猷詩禮傳家同氣連枝讀父書而繼業、德風成教化光宗無別術文章華國連芳賣葉稟祖訓以揚名”。上下聯總計字數48個,在廣州城內的古建築中聯刻中,其聯長與刻工頗有王者風範,幾乎堪稱羊城對聯的“對聯大王”。在“世德堂”后的一間廳房內,8根木製頂樑柱整體由8根檀木打造而成。說明早在明朝時期,廣州的建築風格已融入中原文化。
郭氏宗祠圖
郭氏宗祠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