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宗華
中國神經精神病學家
姓名是粟宗華,是中國神經精神病學家。
圖片
姓名:粟宗華
籍貫:湖南邵陽
職業:中國神經精神病學家
生卒:1904年11月21日~1970年8月14日
1924年入湖南長沙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後轉學國立上海醫學院,1932年畢業後去北平協和醫學院工作。1935年赴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及哈佛大學醫學院進修,主攻神經精神病學。1938年回國,任上海醫學院神經精神科講師及臨床科主任。1951年編寫出版《精神病學概論》,這是第一本採用中國自己的材料撰寫的精神病學書籍。1954年出任上海市精神病醫院醫務主任,1956年任院長,1958年任新組建的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院長。他前期研究神經精神病學,後期側重精神病學,在上海創建了完整的精神病防治網。
民國13年(1924年)考入長沙湘雅醫學院,後轉入中央大學醫學院(后名國立上海醫學院,今上海醫科大學)。民國24年赴美國,在霍布金斯大學、哈佛大學神經精神科從事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獲醫學博士學位。民國27年回國,任上海醫學院教授、中國紅十字總會第一醫院(今華山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同時,擔任醫學科研工作,與人合作探索脊髓與腦部的外科手術,獲得成功,成為國內第一個對頑固而又難治的精神病人施行額葉白質切斷的醫師,名噪一時。報紙上曾有《神醫剖腦記》的報道。民國28年,他在《美國神經精神病學資料彙編》雜誌上,發表了《人類脊髓的血液供應問題》論文,糾正了傳統解剖學上對此的錯誤觀點,解決了臨床上的若干難題,為脊髓神經外科手術提供了科學根據;隨後,在美國和國內的學術書刊上,陸續發表了《腦與腦血管屏障滲透功能問題》、《人類小腦的血液供應問題》等10篇論文,成為中外矚目的國內少數神經精神病學專家之一。當時,南京偽維新政府請他赴寧任職,他拒不應召。旋辭上海醫學院教授及兼職,假丁惠康開辦的虹橋療養院(今徐匯區中心醫院)內設立私人診所,專門收治精神病患者。對貧窮病人,有時免收診費,或贈藥劑。求醫者日益增多,影響日益擴大。
1951年,撰寫成解放后第一本精神病學專著《精神病概論》,也是第一本系統介紹精神病學知識的大學教材。1954年,接受市衛生局聘請,出任上海精神病院院長兼醫務主任,他傾注全部心血,從管理、診治和醫德諸方面,力求開創新局面。
粟宗華在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醫療、護理、勞作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鑒於單純藥物和物理治療,病人易於複發的問題,經多年研究,首創精神療法(心理治療),他還倡導工娛療法,他認為“工能強身,娛能養性”,在院內辟工娛療室,建精神病人療養村,引導病人參加簡易手工藝和輕度農業勞動,使病人在增強體質的同時,增進自尊、自信心理,取得明顯療效。他又破除了有結核病的精神病患者不能接受精神病治療的戒律,使不少過去為之束手的病人得到治療康復;為此發表的關於“氯丙嗪、利血平等化學劑治療精神病”的多篇科研論文,引起中外醫藥界的重視。
粟宗華於195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多次被評為市醫務系統先進工作者。“0”期間慘遭-,1970年8月14日病逝。
醫學人物
他十分重視精神衛生及精神病防治。1959年,在他的規劃和領導下,完成了全市精神病普查工作,並著手建立城市三級精神病防治網。這一經驗,後向全國推廣,還得到國際上有關專家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