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埠頭鄉的結果 展開

埠頭鄉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埠頭鄉

埠頭鄉,隸屬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位於興國縣城南郊的平江河畔,東鄰瀲江鎮、經濟開發區,南連社富、傑村鄉,西界龍口鎮、永豐鄉,北靠高興鎮,面積9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埠頭鄉轄14個行政村,214個村民小組,9253戶農戶,4.56萬人。

埠頭鄉屬丘陵地帶,氣候溫濕宜人,是傳統的農業大鄉、果業大鄉和人文大鄉。

行政區劃


轄埠頭村、廖溪村、龍砂村、垓上村、玉口村、旺口村、楓林村、程水村、西霞村、蕉田村、桐溪村、渣江村、大禾村、鳳崗村等14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埠頭村。

基礎建設


埠頭有優良的創業基礎條件。該鄉交通便利,319國道、興江公路和京九鐵路貫穿全鄉,火車站在該鄉的大禾村,有一大型貨場,已實現村村通水泥公路;通訊方便快捷,鄉現有移動、聯通基站,網路覆蓋全鄉;電力充足,農電網改造全面完成;勞動力資源豐富,民風純樸,社會穩定。

經濟建設


種植業

農業生產以稻穀、烤煙、水產、灰鵝為主。主要農特產品既有紅薯、瓜果、花生、大豆、晶頭、荸薺、生薑等傳統產品,(甘蔗2006年左右因製糖廠污染環境和縣城擴建被拆除,而大面積停止種植),主要分佈於垓上、蕉田、西霞等地,煙葉年產量15萬斤左右,主要分佈於桐溪、渣江、西溪等地;又有新興產業如大白桃、布朗李、金水一、二號梨等,年產量約1萬噸,主要在垓上、玉口等地;全鄉有果園面積3000畝,有大面積的優質臍橙,年產量可達5萬噸,主要在程水村,此外,還有優質“35”甜橙、南豐蜜桔、桃、李、梨、柿、楊梅。
農業主要以水稻、烤煙、水產、生豬、灰鵝為主,同時做大做強臍橙、甜橙、楊梅、布朗李、大白桃等果業,基本形成東部果業、藥材,中部水產、花卉、生豬,西部煙葉、制種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該鄉的產業蓬勃發展,農業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全鄉種植葡萄200畝、甜橙500畝、臍橙萬畝;種植藥材300畝、煙葉千畝;引進宏泰生豬養殖場,年培育種豬800頭,出售商品豬1300頭。同時,服務於新產業的各種新經濟組織應運而生,目前已組建煙葉、臍橙、甜橙、灰鵝等行業協會共10個。

養殖業

養殖業有灰鵝、生豬、紅鯉魚及脆肉鯇魚、甲魚、蛇、山雞、非洲鯽魚、長耳兔等10餘種特種養殖

礦產業

礦產資源豐富,有鎢、瑩石、瓷土、花崗岩,儲量大,品質好,分佈集中。另外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紅壤和紫色頁岩可供開採利用,是生產磚、瓦、瓷磚等建材的極好材料。

工業

已初步形成了以制磚、採石、選礦、花卉、食品加工、製藥為支柱的鄉工業企業體系。
埠頭是企業投資、工業發展的沃土。該鄉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鎢、螢石瓷土、花崗岩等礦產儲量大、品質好且分佈集中;豐富的紅壤和紫色頁岩是生產紅磚、環保磚、瓦、瓷磚的極好材料。全鄉現有企業36家,其中食品加工廠3家,制衣廠4家,磚廠13家,採石場3家,螢石加工廠2家,花木場2家,製藥廠1家以及防水材料廠、農機修配廠等。該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為各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硬體環境;高度重視招商引資的黨政班子,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健全的服務機構,確保了商業投資的軟環境,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濃郁的投資氛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埠頭。

社會事業


文教、衛生、醫療保險、社會綜合治理等其他各項社會事業 近年來,鄉文化、衛生、通訊、老建扶貧、民政優撫、黨管武裝、法治宣傳等各項事業取得了明顯的發展。其中,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近年來投資90餘萬元新建了空軍老將軍希望小學教學樓、龍砂小學教學樓等多所教學樓,徹底消滅了危房,大大改善了中、小學的教學環境,師資力量雄厚,教風學風濃厚;醫療保險方面,幹部職工醫療保險得到了保障,農村合作醫療成效明顯,2006年參合率達85%,2007年參合率將達90%; “四五”普法任務順利完成,廣大幹部群眾法治意識逐步提高,依法治鄉的基礎初步形成;民兵預備役工作,2005年獲民兵預備役工作綜合先進單位;社會綜合治理方面,和諧平安埠頭創建工作成效明顯,2004年度被評為鐵路聯防工作先進鄉,2005年度被評為社會穩定綜合治理先進鄉鎮、安全生產先進鄉鎮。

旅遊資源


埠頭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省保護文物——朱華寶塔坐落在青松茂盛的橫石山崗上,與平江綠柳碧水遙相輝映,利用山崗和河畔荒坡灘建造別墅,具備開發旅遊、娛樂場所等得天獨厚的條件;羊山山清水秀、風景迷人,東西兩面各有一條公路直達山頂,龍華古寺曾是蘇維埃時期共產黨活動的舊址,是待開發的旅遊觀光勝地。
歷史沿革
開埠較早,人文較鼎盛。埠頭原名大馬埠,城區拓展前,距縣城8里,又名八里街,是興國贛州的水路第一站,人流和物流都比較繁忙。埠頭又名“儒林鄉”、“力行鄉”,歷史上文風薈萃,儒家文化盛行,自古人才輩出,先後湧現出了宋代“一門八進士”的李氏家族、民國時期的草坪王氏一族等。埠頭是興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開端,著名的羊山會議是興國黨組織從遭受挫折到恢複發展的轉折點。埠頭是蘇區模範鄉,當年埠頭1.5萬人口,有5200多青壯年參軍參戰,936人為革命捐軀。在血與火的考驗中,湧現了4位開國將軍:鍾國楚,曾任江蘇省委書記,南京軍區顧問;黃文明,曾任軍委工程兵特種工程部政委;鍾生溢,曾任河南、湖北軍區副政委,是“三渡烏江”的勇士;王屏,曾任裝甲兵副政委。埠頭還是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之一,1934年10月17日,由陳伯鈞帶領的紅五軍團13師從埠頭曲冽出發,踏上漫漫征途。目前,在外擔任要職的鄉賢眾多,原中宣部副部長、國家文廣局局長王太華就是埠頭村人。

新農村建設


該鄉新農村建設以規劃為龍頭、以村莊整治為重點,整體推進,效果明顯。截至2006年,全鄉已有33個示範點,全面消除空白村。到目前為止,共完成改水2735戶,改廁2520戶,硬化主幹道35公里,修砌儋階水溝46公里,拆除空心房4.1萬平方米,裝修房屋456.81萬平方米。人居環境大為改善。

人口數據


總人口33521
16767
16754
家庭戶戶數8034
家庭戶總人口(總)33378
家庭戶男16659
家庭戶女16719
0-14歲(總)10002
0-14歲男5395
0-14歲女4607
15-64歲(總)21238
15-64歲男10369
15-64歲女10869
65歲及以上(總)2281
65歲及以上男1003
65歲及以上女127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