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交口鄉的結果 展開

交口鄉

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下轄鄉

交口鄉,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地處靈石縣西北角,東臨英武鄉,北依孝義市,南接夏門、段純兩鎮,西至交口縣接壤。地勢為兩峽一川,解木公路延川而過,孫義河貫通南北,煤炭資源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行政區域面積61.36平方千米。

1949年,屬靈石縣第五區;1983年10月,交口公社改交口鄉。截至2018年末,交口鄉戶籍人口為8000人。截至2020年6月,交口鄉轄12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交口村主街1號。

2011年,交口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1676元。2018年,交口鄉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

歷史沿革


1949年,屬靈石縣第五區。
1953年,分屬交口、峪口、西邏、興旺原4個鄉。
1956年,分屬金庄、峪口2鄉。
交口鄉
交口鄉
1958年,屬紅旗公社。
1961年,屬交口公社。
1983年10月,交口公社改交口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1年,交口公社轄交口、靳家圪塔、金庄、東邏、小王莊、木瓜曲、樓珍、孫義、西庄、慶余、南頭、漫河、溫家溝13個生產大隊。
1983年10月,交口鄉增轄馬家莊、朱家嶺、梅印、程家莊4個行政村。
2003年6月,交口鄉增轄安家嶺村,轄18個行政村。
2011年末,交口鄉轄18個行政村:交口、南頭、漫河、溫家溝、馬家莊、慶余、西庄、孫義、安家玲、圪塔、程家莊、樓珍、朱家嶺、梅印、金庄、東邏、小王莊、木瓜曲。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交口鄉轄12個行政村。
交口村
是交口鄉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優越、人口集中、民風淳樸、村容村貌整潔、干群團結。全村共有170戶,570人,0黨員32人;總面積5200畝,其中耕地1392畝,林地700畝,硬化道路1600米;新建垃圾池26個,安裝果皮箱80個,路燈80盞,綠化樹池400個,並有深井一處,解決了人畜吃水難問題,村辦幼兒園一所。
交口鄉
交口鄉
東邏村
位於交口鄉中後部。擁有163戶、638人。是交口鄉較大的一個行政村。擁有黨員22人,耕地1348餘畝,2010年人均收入9000元以上。多年來我村支部、村委帶領全體幹部、黨員、群眾高舉-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黨的十-會議精神,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本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以促進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為著力點,以完善文化設施、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以城鄉共建、多辦實事為重要途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展特色產業。
金庄村
位於交口鄉西五公里處,地理位置優越,民風淳樸,村容村貌整潔,干群團結全村共有135戶,638人,0黨員26人,東至圪塔村,南至樓珍村,西至李家坡、東邏,北至孝義地界,總面積9978.89畝,面積屬交口鄉第一大村。其中耕地2340.13畝,林地畝,主導產業為養殖業、種植業、運輸業。村民健身場所10畝,村民養殖山羊400隻,養雞500隻,新建沼氣池10座,衛生所一座,經濟林有杏樹40畝,核桃樹150畝,全村道路硬化1800米,鋪磚路面5000平方米,新建垃圾箱10個,安裝路燈25盞,路旁綠化樹池150個,打深井一個,解決了人畜吃水問題,村辦幼兒園一座。
程家莊村
座落在交口鄉東嶺交界處,全村有530人,大多數村民還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全村以農業為主。
圪塔村
位於解木公路旁,由圪塔原小組兩個自然村構成,全村總面積4101畝,農用地2045畝,未利用的地1962畝,居住道路佔地93畝,圪塔有66戶,221人;圪塔原有21戶,74人;共計87戶,295人。
安家嶺村
位於交口鄉東北角,距離縣城約30多公里。全村共有89戶265人,耕地面積600餘畝。安家嶺村民在交口鄉黨委、政府及村委會幹部的帶領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帶領全村廣大群眾,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開拓,勇於創新,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使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抓好經濟建設、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同時,我們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設文明新村為目標,從每個家庭入手認真實施了文明建設的“細胞工程”,不斷提高了全村群眾的整體素質,初步實現了內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發展生產力的目標。
孫義村
座落在交口鄉東北角孝義交界處,全村有82戶,247人,大多數村民還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個人餵養有羊一群80隻,煤礦和洗煤廠各一座。
洗煤廠是個人籌建,長年不生產,煤礦剛剛資源整合完畢,正在整頓籌建中。自家門上的企業都沒開,村民只能種地為生或外出四處找工,生活老是沒著沒落的。在新的一年裡盡量更多的維護煤礦和洗煤廠走出困境步入軌道以解決村裡的剩餘勞動力,讓村民有事做,這樣村風和村貌也能提高。
西庄村
位於交口鄉東山區,民風淳樸,村容村貌整潔,干群團結,全村共有101戶,247人,0黨員16人。全村耕地面積771.8畝,主導產業為養殖業、種植業、運輸業。
慶余村
位於交口鄉東山區,民風淳樸,村容村貌整潔,干群團結,全村共有235戶,645人,0黨員28人。全村土地總面積2826畝,其中耕地面積2150畝,非耕地676畝。全村主導產業為養殖業、種植業、運輸業。
梅印村
村委位於交口鄉西南山區,是由兩個自然村組成,是梅印和南嶺。民風淳樸,村容村貌整潔,干群團結,村委現有農業人口130人,43戶,0黨員11人,全村土地總面積860畝,其中耕地面積720畝,非耕地140畝,全村主導產業為養殖業、種植業、運輸業。
馬家莊村
位於交口鄉的最南端,依夏木公路南傍建村,所轄馬家莊、下庄和嶺立三個自然村,有147戶454口人,土地總面積7929.12畝,耕地面積1745畝。交通便利、經濟富裕、民風淳樸。
馬家莊村煤炭資源豐富,煤炭生產歷史悠久,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在新一屆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馬家莊人幹勁實足、力爭上遊,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村裡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完成,工程進展順利。
在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馬家莊已走在了臨近村乃靈石縣的前列,是靈石縣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
小王莊村
全村共有220戶,720人,0黨員31人,未開地面積1200畝,主導產業為農業。黨員科技示範戶45戶,現有男女勞力310人,其中外出勞務3人,共安裝程挖電話180部,現有成林面積400畝,其中經濟林150畝,荒山荒坡購買治理面積3293畝,灘塗治理面積1026畝,在校學生197人,其中大學生25人,高中(中專)23人,初中65人,小學107人。
木瓜曲村
有農業人口374人,143戶。村委現今只有誠恆洗煤廠的佔地補償叄萬元的收入。洗煤廠現出不生產。我村村民只能靠外出打工和種河裡的灘地來維持生計。和村民的日子都不好過。
朱家嶺村
位於交口鄉西南山區,民風淳樸,村容村貌整潔,干群團結。全村共有101戶,312人,0黨員14人。全村土地總面積870畝,其中耕地面積720畝,非耕地150畝。全村主導產業為養殖業、種植業、運輸業
南頭村
位於交口鄉境內,座東北面西南,民風淳樸,村容村貌整潔,干群團結,全村共有81戶,270人,0黨員9人。全村主導產業為養殖業、種植業、運輸業。
漫河村
共有251人,耕地975.5畝。依夏木公路,全村經濟以農業收入為主,為讓百姓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進一步增加老百姓的經濟收入。漫河村支部、村委幹部反覆討論,相伴去山東壽光溫室大棚基地進行了多次考察,並且到太谷縣朱村進行了學習參觀,最終決定學習朱村經驗上馬大棚蔬菜種植項目,成立了綠康蔬菜種植合作社。採用集體融資、農戶承包經營的模式,每戶投資5000元,村主任個人出資挑大頭。利用本村土地平整、連接面廣、交通、水源充足等條件,修建蔬菜大棚,進行轉型發展,增加農業收入。
漫河村對本村沿河兩側荒廢的耕地進行了復墾,已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其中投資80萬修建大棚12棟(每棟成本約7萬元);投資20萬元打深井一眼。
現已經在6個大棚內種植西紅柿每棚2200苗;四個大棚內種植黃瓜,每棚2900苗;一個大棚種植水果西紅柿、辣椒等反季節蔬菜;另一個大棚為試驗棚,主要培育水果西紅柿、辣椒、西葫蘆等種苗。預計單個大棚的收入將達到3萬元以上。還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爭取一戶一棚,綠康蔬菜種植合作社的建成運行,將使我鄉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方面起到帶頭示範作用。
溫家溝村
位於交口鄉的東南方向,總人口619人,共211戶。該村有兩座鄉辦企業,銀源公司和金庄煤礦,溫家溝村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這兩座煤礦。隨著國家對煤炭產業的整頓及金融危機的影響,該村經濟銳減,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該村正在積極轉型,尋找可以致富的新產業。正積極籌劃大棚與養殖場。基於2008年的環境衛生整治,村道路硬化2700米,實現戶戶通800米。村內無煤堆、煤泥亂放現象。有定點垃圾池13座,並成立了10人的環境衛生清掃員隊伍,及時堆垃圾池及村容進行清理。村容整潔,營造出了良好的人居環境和優良的發展秩序。溫家溝村本著“優化生活環境,提升村莊級次”的目標,投入到村莊綠化改造建設中。投資15萬元對溫家溝和岩底兩個自然村進行園林村綠化建設,綠化2.7公里,栽種1350株樹,其中包括香花槐檜柏等樹種,溫家溝村投入資金對村委院、幼兒園、村民健身場所及文化活動場所進行了統一規劃改建,改建面積達到2400平方米。
樓珍村
位於交口鄉西南山區,民風淳樸,村容村貌整潔,干群團結,全村共有101戶,312人,0黨員15人。全村土地總面積3715畝,其中耕地面積2313畝,非耕地850畝。全村主導產業為養殖業、種植業、運輸業。
截至2020年6月,交口鄉轄12個行政村:交口村、漫河村、溫家溝村、馬家莊村、慶余村、安家嶺村、圪塔村、程家莊村、金庄村、樓珍村、東邏村、小王莊村,鄉人民政府駐交口村主街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交口鄉地處靈石縣西北部,東與英武鄉接壤,南與夏門鎮相連,西南與段純鎮毗鄰,西、北與呂梁市交口縣、孝義市相望,行政區域面積61.36平方千米。

水文

交口鄉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交口河、孫義河2條,河流總長度27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交口河,從北至南流經境內木瓜曲、馬家莊等11個村,長18千米。

自然資源


交口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等。耕地面積2.39萬畝,林地面積4.23萬畝。

人口民族


總人口9856
6084
3772
家庭戶戶數2212
家庭戶總人口(總)7752
家庭戶男4067
家庭戶女3685
0-14歲(總)2141
0-14歲男1138
0-14歲女1003
15-64歲(總)7166
15-64歲男4667
15-64歲女2499
65歲及以上(總)549
65歲及以上男279
65歲及以上女27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238
2011年末,交口鄉總人口939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348人,城鎮化率78.2%。另有流動人口2051人。總人口中,男性5771人,佔61.40%;女性3628人,佔38.60%。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4‰,人口死亡率3.2‰,人口自然增長率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7.30人。
2017年末,交口鄉常住人口為7608人。
截至2018年末,交口鄉戶籍人口為8000人。

經濟


交口鄉
交口鄉

農業

2011年,交口鄉完成農業總產值6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8.75%。
交口鄉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281.9噸,人均242.78千克,其中玉米1925噸。
交口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000頭,年末存欄1600頭。2011年,生產肉類12噸;畜牧業總產值24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4%。
截至2011年末,交口鄉有森林面積3.7萬畝,其中防護林2.2萬畝,經濟林L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8萬株,林木覆蓋率63%。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120噸,主要品種是核桃。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300台(輛)。

工業

2011年,交口鄉工業總產值達到2.6億元,比上年增長17.21%。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1.2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6億元,比上年增長5%。

商業

2011年末,交口鄉有商業網點196個,職工363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0.71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69億元,比上年增長14.3%。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交口鄉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292人,專任教師4人;小學1所,在校生532人,專任教師3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38人,專任教師2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交口鄉有各類科技人才30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00人,經營管理人才100人,技能人才1400人,農村實用人才11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交口鄉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8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0人。2011年末,廣播綜合覆蓋率100%,現有廣播喇叭50隻,通響率100%。有中央、省、市、縣等150多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16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02%。
2011年末,交口鄉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
交口鄉
交口鄉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交口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2張。專業衛生人員1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衛人員1.1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88人次,住院手術2台次,出院病人68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300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交口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5戶,人數335人,支出42.2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105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4人,支出7.9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人,支出1.9萬元,比上年增長0%;農村醫療救助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人次,共支出5萬元,比上年增長6%;農村臨時救濟332人次,支出5.8萬元,比上年增長13%。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交口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8千米,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300份、期刊400冊。固定電話用戶1269戶,行動電話用戶2896戶。

交通


交口鄉境內有384縣道經過。

文化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交口鄉因轄區位於兩條河流的交匯口處而得名。
交口鄉
交口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