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門鎮

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下轄鎮

夏門鎮,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地處靈石縣中部。

徠1949年,分屬靈石縣第一區、第五區;1983年10月,夏門公社改夏門鎮。至2020年6月,夏門鎮轄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夏門村。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夏門鎮常住人口為7866人。

歷史沿革


1949年,分屬靈石縣第一區、第五區。
1956年,分屬文殊原、庄立、峪口3個鄉。
1958年,屬衛星公社。
1961年,屬夏門公社。
1971年,張家莊鎮從夏門公社劃出。

人口民族


總人口16808
9405
7403
家庭戶戶數4484
家庭戶總人口(總)15493
家庭戶男8160
家庭戶女7333
0-14歲(總)4256
0-14歲男2306
0-14歲女1950
15-64歲(總)11573
15-64歲男6630
15-64歲女4943
65歲及以上(總)979
65歲及以上男469
65歲及以上女51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2902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7866人

行政區劃


轄26個村委,44個自然村。

夏門村

在山西省晉中市境內,與長治、呂梁、臨汾三市的接壤地帶,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夏門村。地處太原盆地南端的夏門村,居住人口1400餘人,用地面積約63公頃,是靈石縣夏門鎮政府駐地。在國家大力加強歷史文化名鎮(村)保護工作的時代背景下,夏門村由於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及特色,正煥發出勃勃的發展生機。
夏門村主要建築群始建於明萬年間,居住於此的梁氏家族是當時靈石縣的四大望族之一,官宦學士眾多,工商財力雄厚,因而古村落選址、布局及營建極為講究。古村落中半數以上的建築群為明清時期的山西傳統建築風貌,古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現有保存完好的院落6組共60餘幢,窯洞、傳統民居千餘間。窯上建窯、院中修院、窯窯相通、院院相連,是夏門古村落建築環境的一大特色。加之諸多造型雄渾、雕飾精湛的廟宇、祠堂、牌坊、店鋪等,共同構成一個城堡式的古建築群。
夏門村的百尺樓(清朝御史府)、關帝廟(清朝知府院)、對碑灘摩崖石碑三處歷史文化遺產於1974年被確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村落內還有韓信墓、秦王嶺、老生寨、雀鼠谷以及大夫第、深秀宅、惇敘祠堂、祭祖堂、家廟、關驛、文昌宮、竹林書院、“志矢柏舟”牌坊等多處獨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
靈石縣夏門村已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夏門村主要建築始建於明朝,在此居住的梁氏家族是當時靈石的四大旺族之一,族內官宦學士眾多,工商財力雄厚。村裡現有的古村落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保存完好的院落共60餘幢,其中半數以上的建築群為明清時期的山西傳統建築。民居內窯窯相通、院院相連,街、巷連通且有暗道相連,除方便交通和藏匿外,還具排水功能。此外,村內還有多處文物與歷史遺跡。該村正按照已編製完成的古村落保護原則進行修繕和保護措施。

梁家疙瘩村

位於靈石縣城南8公里處的夏門鎮境內,東臨張家莊村,西接後庄村,北靠燕家莊和鹿坡嶺,南依汾河與南同蒲鐵路相望。大運公路108國道線橫貫村內、經梁家圪塔橋與國道東夏線相通,交通非常便利。
全村耕地面積600畝,387戶,總人口1213人(男635人,女578人)。其中黨員39人,團員53人;大學生、高中生在校49人,小學學生218人,學齡前兒童72人;55歲以上村民161人,流動暫住人約2000餘人。支部書記張海龍,村委主任王利峰,報帳員李雲傑。
由於本村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便利、依山傍水,為發揮區域優勢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之路。村黨支部和村委決定,實施“開放引進,創建工業園區”的重大舉措。先後引進6家大中型企業,解決了300餘名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並帶動了運輸、餐飲、修配、商業等服務業的發展。集體所收入60萬元,農民年收入4000元,農民生活走向富裕。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以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為目標,對村域的橋、路街、小學校、衛生所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配套,40餘家商鋪設在了大運路的兩旁,新建了自來水供水站,綜合辦公大樓和娛樂活動場所等。同時退耕還林、護河林植樹,“園林村”工程正在實施,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加快進行。明天,梁家圪塔村將會成為大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逐步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村域的橋、路街、小學校、衛生所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配套,同時退耕還林、護河林植樹,“園林村”工程正在實施。努力完成“三清六改
”(清污泥、清垃圾、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改溝),確保解決95%群眾飲用上潔凈水,村莊改造面實現60%以上,鄉村公路硬化率達100%。“五有”(有健全的村級組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功能齊備的科普文化活動中心、有文體娛樂場所、有標準的宣傳欄)和“五化”(硬化、凈化、綠化、亮化、美化),使我村基本達到“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活安康、環境整潔優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務配套、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為全面建設小康村奠定紮實基礎。

安家莊村

村委位於夏門鎮西山片,距解木路2公里,村委分別由安家莊村、王家莊村、王家嶺村、瓦窯占村四個自然村組成,居住人口1000餘口人,耕地面積1900餘畝。
我村委自改革開放以來,積極響應黨的政策與號召,急村民所急,辦村民所想,1990年村委投資271萬元擴深井一口,建立了西山萬人供水站,解決了村民人蓄吃水緊缺問題,2000年國家號召綠色產業結構調整,我村委四個自然村栽植核桃樹1200畝,村委累計投資約40萬元,現核桃樹已初見成效,大批掛果,使村民又有一塊可觀的收入。
2004年政府號召村村通柏油路,我村委給四個自然村的循環公路鋪了砂路,並路面修通了排水渠,總投資160萬元。
2006年國家號召移民並村,我村委的四個自然村面臨村莊下的煤田被挖空,村民房屋大都處於裂縫狀態,我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峪口村修建了安家莊村民住宅小區,新農村建設總投資約2200萬元,新農村能容納210戶村民入住,並每位村民村委白給10平方米樓房折價6500元,到2008年9約底,新農村已完工並交付使用。
安家莊村委的發展,使全體村民逐步走上小康之路,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關家莊村

位於夏門鎮西山,總人口527人,耕地面積710畝,192戶。支部村委各四人,共八人。

庄立村

位於夏門鎮西山,轄區內有3個自然村(庄立、堡只上、西坡村),全村共296戶,762人,擁有耕地面積3311餘畝,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種植玉米。支部村委成立以來,致力於解決全村人畜吃水工程和道路修建,現已竣工,村委還將4496多畝林地分到戶下,為有效利用林地資源、增加農民收入奠定了基礎。
庄立村人民如今正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新農村建設當中。

溝西村

位於夏門鎮西山,轄區內有2個自然村(溝西、郭家上),全村共224戶,756人,男女勞力483人,有兩處衛生所,擁有耕地面積1600餘畝,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種植玉米。新一屆支部村委成立以來,致力於解決全村人畜吃水工程,現已基本竣工,村委還將6498畝林地分到戶下,為有效利用林地資源、增加農民收入奠定了基礎。
溝西村在歷史上曾有多人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和犧牲,如今人們正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新農村建設當中。

弓家莊

人口237,戶數82戶,耕地750畝。現有煤礦一座“晉山煤業”,弓家莊將在煤礦利潤的帶領下向種植業、養殖業大力發展。帶領全村人民奔小康。

後庄村

位於夏門鎮之北,與大運公路相連,距鎮政府約0.5公里,交通條件非常方便,地理條件非常優越,是開拓創業者投資的好地方,現有人口545人,其中:男273人,女272人,現有耕地485畝,水澆地80畝,現有私營洗煤廠1座,汽車運輸戶20戶,經濟收入達100萬元以上,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我們村正向一個物質、精神文明雙豐收的現代化新農村邁進。
2009年後庄村加大對村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修建500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投資4萬元;計劃硬化村公路4公里;在村莊環境整治上下大力氣,努力營造宜居宜業宜游的三宜村莊。在黨委組織建設上,努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使實踐活動落到實處,真正使群眾得到實惠。使整個後庄村踏著穩健的步伐,走進人民富裕安康,社會安定有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佔道窪

村位於夏門鎮西山,總人口155人,耕地面積493畝,56戶。

碾則焉村

村委位於夏門鎮西山。全村129戶358口人。

尹家莊村

村委位於夏門鎮西山。全村156戶442口人。

寨頭村

位於夏門鎮西山,總人口411人,耕地面積449畝,147戶。支部村委各四人,共八人。

寨立村

位於夏門鎮河西片,全村共有163戶,總人口458人,支部村委共6人,其中支部3人。
寨立村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基礎設施齊全,村兩委積極籌措資金,2008年村委投資七十萬元硬化路面8400平方,新建一處健身廣場,充實黨員活動室。投資二十五萬元綠化村莊,路旁街道綠樹成蔭,村容村貌發生了重大改觀。自來水、通訊網路進戶,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在建構建和揩開拓創新的歷程中,支部、村委把道路硬化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多次開會研究道路硬化方案。由村委投資70多萬元,硬化路面8400多平方米,大大方便村民出行,告別了“晴天一身土,下雨兩腳泥”的不便。為了搞好服務、村裡還專門成立了8人的環衛隊,負責清潔路面,除草、刷樹等工作。打造出一個硬化、凈化、綠化、美化、亮化、文明和諧的新局面。

陳家嶺村

位於夏門鎮北山,緊鄰英武鄉候木村。由陳家嶺村與托子窪村合併而成。總人口340人,總耕地面積950畝,101戶。支部三人,村委兩人,共五人。現有煤礦一座“華贏煤業”。村委將在煤礦企業的帶動下向農業、種植業、養殖業大力發展。

堡上村

位於夏門鎮北山,緊鄰北庄村、文殊原村。總人口386人,總面積645畝,146戶。支部村委各三人,共六人。村委將帶領村民向農業、種植業、養殖業大力發展。

西河底村

位於夏門鎮北山,緊鄰火山村、南村、文殊原村。由西河底村與李家疙塔村合併而成。總人口420人,總面積1345畝,164戶。支部村委各四人,共八人。

文殊原村

位於夏門鎮北山中部,黃土高原,由兩個自然村組成,分別是文殊原村、楊桃嶺村,全村共有180戶,總人口600人,共有耕地面積2156畝,其中良田面積1896畝,支部村委共9人,其中支部5人。
文殊原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基礎設施齊全,建有小學一座,2006年建成竣工后校園面積達10500平方米,教室、微機室、圖書室、廚房等一應俱全,可同時容納300名學生學習活動,2007年規劃為縣園林村,粉刷牆壁12000平方米,硬化地面600多平方米,硬化6條主幹道,村裡還成立了15人的環衛隊,負責清理路面、除草、刷樹等工作,自來水、通訊網路進戶,修建了30多個沼氣池,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文殊原村土地平整且肥沃,在種植、養殖、林果業等方面有很的潛力,我們將一如既往,努力拚搏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

燕家莊村

位於夏門鎮北山,轄區內有2個自然村(燕家莊、社底窪),全村共63戶,132人,男女勞力80人,擁有耕地面積500餘畝,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種植玉米。村委還將4000多畝林地分到戶下,為有效利用林地資源、增加農民收入奠定了基礎。
燕家莊村在歷史上曾有13位烈士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和犧牲,如今人們正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新農村建設當中。

曲村村

位於夏門鎮北山,總人口459人,耕地面積942畝,182戶。村委將在村支部的帶動下向農業、種植業、養殖業大力發展,使全村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村黨委、村委將一如既往、努力拚搏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

許家店村

位於夏門鎮境內,緊鄰鎮政府,現有住戶185戶,人口397人,佔地面積3272.3畝,這裡交通便利,與夏門鎮僅有一橋之隔,公交車可直達縣城,108國道橫穿村內。
大部分土地退耕還林,剩餘小部分棄耕擱荒,所以大部分村民以在外務工為生,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大部分企業均已經停產,村組織收入大不如前。
我村孤寡老人、困難戶都加入了低保,大部分村民都參加了合作醫療。

柏坡底村

村委位於夏門鎮后河下片。全村134戶370口人。在鎮黨委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和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的帶領下,新農村建設取得可喜成果。

峪口村

位於夏門鎮北部,毗鄰108國道,位於交口河、段純、英武三叉路口,素有“潞路之喉”之稱。該村現有農戶776人,耕地800畝,交通便利,礦產資源豐富,帶動著峪口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在鎮政府領導下,在全村黨員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紮實工作下,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村容村貌發生了較大改善,群眾的健康衛生意識得到了明顯加強。

北庄村

位於夏門鎮北山,轄區內有1個自然村,全村共192戶,448人,男女勞力338人,有一處衛生所,擁有耕地面積1680餘畝,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種植玉米。新一屆支部村委成立以來,致力於解決全村移民安居工程,為老百姓安居樂業、增強農村和諧穩定奠定了基礎。
北庄村在歷史上曾有多人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和犧牲,如今人們正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新農村建設當中。

火山村

村委位於小河公路東上邊2公里,離解木公路2公里,離縣城10公里,距夏門政府6公里。火山村委共有三個自然村,113戶,303口人,60歲已上的老人45人,黨員10人,有耕地面積1155畝,退耕還林面積430畝,建築面積25畝,企業佔地70畝,良田面積630畝,

村村通


靈石縣夏門鎮籌資1724萬元實施村村通工程。2008年10月底,靈石縣夏門鎮共完成村村通工程39公里,村通數達到22個,佔到行政村總數的89%,夏門鎮全鎮已初步形成了干支貫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夏門鎮地處靈石縣中部,東、南均與翠峰鎮接壤,西南與段純鎮相連,西與壇鎮鄉毗鄰,西北與交口鄉接壤,北與英武鄉相鄰,東北與兩渡鎮為鄰,行政區域面積93.86平方千米。

水文

夏門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汾河、交口河2條。河流總長度25.8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汾河,從北至南流經境內梁家圪塔、夏門等村,長12.8千米。

自然資源

夏門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赤鐵、鋁土等,其中煤地質儲量為3.5億噸。耕地面積22900畝,林地面積61000畝。

經濟


綜述

2011年,夏門鎮農民人均純收入9184元。
2018年,夏門鎮有工業企業30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農業

2011年,夏門鎮完成農業總產值3210萬元,比上年增長8%。
夏門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高粱、穀子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233.59噸,人均糧食262.04千克,其中241.97噸,玉米3911.69噸,高粱17.16噸,穀子4.0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92畝,產量3.68噸;蔬菜種植面積1800畝,產量910.6噸。
夏門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1萬頭,羊飼養量8000隻。2011年,生產肉類890噸;畜牧業總產值18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6.1%。
截至2011年末,夏門鎮有森林面積2.69萬畝,其中防護林2.01萬畝,經濟林68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2萬株。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495噸,主要品種是核桃和棗。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8台(輛)。

工業

2011年,夏門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7.48億元,比上年增長22%。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職工1289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3億元,比上年增長70%。

商業

2011年末,夏門鎮有商業網點155個,職工290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8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7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

社會


教育事業

夏門鎮
夏門鎮
2011年末,夏門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430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5所,在校生861人,專任教師5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39人,專任教師3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夏門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9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00人,農村實用人才18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夏門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7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6個。2011年末,廣播綜合覆蓋率80.7%,現有廣播喇叭42隻,通響率100%。有中央、省、市、縣150多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22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5%。
2011年末,夏門鎮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夏門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鎮衛生院1所;病床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張。專業衛生人員1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2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2.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900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夏門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6戶,人數142人,支出32.4萬元,比上年增長54.7%,月人均189.8元,比上年增長49.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22戶,人數691人,支出82.1萬元,比上年增長9.1%,月人均99元,比上年增長0.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6人,支出9.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1人,支岀86100元;農村醫療救助7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2人次,共支出18.45萬元,比上年增長75.71%;農村臨時救濟352人次,支出6.7萬元,比上年增長10.3%。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夏門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28千米,投遞點25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12萬份、期刊8000冊。固定電話用戶1900戶,寬頻接入用戶1500戶。

基礎設施

供電
徠2011年末,夏門鎮有35千伏變電站(所)2座,主變壓器2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5%。

交通


夏門鎮境內有108國道經過。

文化


地名由來
大禹治水時,有“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之說,“靈石口”即今夏門所在處,夏門指夏禹開通之門,鎮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