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韓信墓的結果 展開

韓信墓

山西墳墓

韓信墓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南焉鄉高壁村的高壁嶺山。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后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后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后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人物概述


韓信,(今江蘇省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
楚漢戰爭時,劉邦重用韓信,攻佔關中。後來韓信與劉邦會合,滅項羽於垓下。漢朝建立,劉邦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因有人告其謀反,韓信被降為淮陰侯。韓信的絕世軍功和才華終於招來了殺身之禍,擔心劉邦死後韓信篡位,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九月十三日,呂后讓蕭何誘韓信至長安長樂宮的鐘室,以謀反罪名殺之。據《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描述是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是斬其首。但據民間野史傳說,因韓信功勞大,劉邦曾許下韓信“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刀不死”(即免死),呂后等殺死韓信時是將其吊在鍾室中,鍾室四周用布遮上,用竹片戳死的。韓信屈死後,留下了一葬,福建泰寧韓信墓,當地群眾對韓信墓確證無疑,並見諸當地誌書。一個大軍事家在身後留下一葬,這在古代歷史人物中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劉漢王朝辜負功臣的重要物證。

山西韓信墓


山西韓信墓
山西韓信墓
韓信墓[山西墳墓]
韓信墓[山西墳墓]
韓信墓[山西墳墓]
韓信墓[山西墳墓]
韓信墓[山西墳墓]
韓信墓[山西墳墓]
山西省靈石縣南焉鄉高壁村的高壁嶺山,距縣城10公里,海拔1200米,山勢險峻,峭壁深澗,北倚綿山,南接霍岳,東與靈空山對峙,西與秦王嶺相望,乃秦漢時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川陝通衢”之美譽。據明朝萬曆二十九年《靈石縣誌》記:“韓信嶺在縣南二十里。漢高帝遠征,呂后殺信未央,乃遣人函首送帝,值帝還兵此處,葬其首級於嶺上,後人即其墓廟祀之。”廟門楹聯是:“西望關中,百戰十年空鳥兔;北臨綿上,千秋一例感龍蛇。”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漢代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漢初諸侯王,楚漢相爭時被劉邦拜為大將,統率全軍,足智多謀,輔佐劉邦破項羽,項羽戰敗,自刎烏江,劉邦遂成帝業。劉邦封他為齊王,漢朝建立改封楚王,後有人告他謀反,降為淮陰侯。公元前196年,北方陳豨反,與匈奴聯合進犯中 原,劉邦率師親征。呂后策劃在未央宮變將韓信謀殺,遣人帶韓信首級送往山西代縣晉見高祖,行至靈石城南高壁嶺逢高祖凱旋,遂令葬於嶺上,隨從軍士每人捧土一掬即堆成墓。現存韓信墓丘方圓30米,高10米,墓外原有磚切圍牆,內有1米多寬的通道,墓前現遺存有青石刻“漢淮陰侯墓”碑一通。
墓前建有韓信廟,祠廟坐北朝南,始建於金明昌年間,元代時曾修復三次,大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又擴修祠廟,現存初創建的三孔磚券拱型十字窯(正殿),其它建築物毀於戰火。歷代過往文人墨客多有題詠。明代監察御史于謙曾題詩云:“躡足危機肇子房,將軍不解避鋒芒。功成自合歸真主,守土何須乞假王。漢帝規模應豁達,蒯生籌策豈忠良,荒墳埋骨腰山路,駐馬令人一嘆傷!”
韓信為歷史名臣,漢朝的開國元勛,其知名度很高,人文價值非同一般。靈石縣人民政府於1994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