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腳註的結果 展開

腳註

2011年上映以色列電影

《腳註》是2011年以色列上映的劇情片,由約瑟夫·斯達執導,利奧·阿什肯納茲、阿爾瑪·扎克、阿爾伯特·伊盧茲等主演。

徠該片講述了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一對因性格差異而關係緊張的學者父子,由於以色列國家科技獎頒發前的一個失誤而導致矛盾爆發的故事。

2012年該片獲得第84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劇情簡介


《腳註》劇照
《腳註》劇照
史考尼克父子同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猶太法典專家,但不同的個性卻造就了父子截然不同的境遇。父親埃利澤(什洛莫·巴爾-阿巴飾)是一個嚴謹到極點的研究派,這種治學態度導致了他在項目研究中過於守舊和刻板;兒子烏拉厄爾(利奧·阿什肯納茲飾)則有著靈活的思維,但他在研究過程中有點急功近利。父子兩人陷入了“同行相輕”的尖銳矛盾中。父親一心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認可,兒子則以更犀利的方式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同。當最要命的矛盾導火索——以色列國家科技獎即將頒發時,互為競爭對手的父子終於撕破了臉。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烏拉厄爾·史考尼克利奧·阿什肯納茲
狄克拉·史考尼克阿爾瑪·扎克
笛瓦爾·歐迪阿爾伯特·伊盧茲
埃利澤·史考尼克什洛莫·巴爾-阿巴
Noa the reporterYuval Scharf
耶胡達·格羅斯曼阿里扎·羅森
Security GuardNeli Tagar
GrossmanMicah Lewensohn
HermanShmuel Shiloh
Talkshow hostJacky Levy
Sara foddorIdit Teperson
NursNatalia Faust
JoshDaniel Markovich
YonatNina Traub
FingerootNevo Kimchi
SoundmanJonnie Shualy
Security GuardItay Polishuk
Yona solomonMichael Koresh 
DevoraDaria Robichek
SilitDana Glozman
Young urielDali Shachnaey
Talkshow hostJackey Levi
The Costume Designer LadyEdna Blilious
NarratorDan Caner

職員表

製作人約瑟夫·斯達、Leon Edery、Moshe Edery、Michal Graidy、Tamir Kfir、David Mandil
導演約瑟夫·斯達
副導演(助理)Mandel Itai、Shir Shoshani
編劇約瑟夫·斯達
攝影Yaron Scharf
配樂Amit Poznansky
剪輯Einat Glaser-Zarhin
選角導演Hila Yuval
藝術指導Arad Sawat
視覺特效Ilan Weintrob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烏拉厄爾·史考尼克
演員 利奧·阿什肯納茲
希伯來大學研究猶太法典的學者,他機敏圓滑,在學術界如魚得水。與古典派學者的父親由於學術和生活觀點的對立而關係緊張。以色列國家最高學術獎委員會錯把本要頒給他的最高獎喜報打給了父親。他本打算將錯就錯成全父親,可是父親卻在雜誌上公開謾罵自己,這也使得事態越來越不可收拾。
埃利澤·史考尼克
演員 什洛莫·巴爾-阿巴
嚴肅、守舊的古典派學者,做學問一絲不苟,從浩繁的基礎開始研究累積,努力卻得不到足夠認可。儘管表面平淡如水,但他心裡其實比誰都更渴望得到認可。當以色列國家科技獎即將頒發時,與互為競爭對手的兒子撕破了臉。
腳註[2011年上映以色列電影]
腳註[2011年上映以色列電影]
耶胡達·格羅斯曼
演員 阿里扎·羅森
以色列國家最高學術獎委員會主席,與埃利澤曾經存在競爭關係,不認同埃利澤的研究方法和學術價值。他推薦烏拉厄爾參加以色列獎評選,反對後者把獎項讓給父親。
狄克拉·史考尼克
演員 阿爾瑪·扎克
烏拉厄爾的妻子,性格溫順,關心家庭。她深諳丈夫和父親之間的性格差異和矛盾,擔心緊張的關係會延伸到丈夫和兒子身上。

獲獎記錄


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情況獲獎方
2012年第84屆奧斯卡金像 最佳外語片提名約瑟夫·斯達
2011年第64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獲獎約瑟夫·斯達
第64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約瑟夫·斯達
2012年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編劇提名約瑟夫·斯達
2011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五佳外語片獲獎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稱國家/地區
Movie Plus
United King Films以色列

發行公司

公司名稱國家/地區
United King Films以色列 
Haut et Court法國
索尼經典美國
Haut et Court法國
Mongrel Media加拿大
Seven Films希臘
Sony Pictures Releasing阿根廷
Cinemax匈牙利
Rialto Distribution澳大利亞
Rialto Distribution紐西蘭
Wild Bunch Benelux荷蘭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美國

上映日期

上映日期國家上映日期國家
2011年6月2日以色列2012年4月5日澳大利亞
2011年5月25日以色列2012年4月19日澳大利亞A
2011年5月14日法國2012年4月19日紐西蘭
2011年9月12日加拿大2012年4月26日荷蘭
2011年10月4日加拿大2012年4月26日阿根廷
2011年10月7日韓國2012年5月17日智利
2011年10月10日美國2012年6月5日西班牙
2011年10月15日法國2012年6月13日比利時B
2011年11月30日法國2012年6月15日墨西哥
2012年3月9日美國2012年7月12日希臘
2012年3月23日加拿大2012年7月18日匈牙利
2012年3月25日中國香港2012年8月2日俄羅斯
2012年3月29日希臘2012年9月6日丹麥
2012年3月30日加拿大

影片評價


徠影片一開始節奏相當緩慢,其後漸入佳境,張力十足的攝影和剪輯,把一個本該如論文般辨證、枯燥的學術家庭的矛盾故事講得生動、有趣。雖然影片的定位是部喜劇,但黑色幽默到有點殘酷的味道,開放式的結局,都給觀眾留下討論和思考的空間,並不是一部普通的喜劇片( ) 。
該片是第64屆戛納競賽單元中形式較為創新的一部,在講述這個充滿了文本知識的敘述過程中,導演把笑點設置得非常到位。特別是兒子在得知自己獲獎的情況,他的矛盾糾結以及與此同時父親的那種傲慢相對比,張力十足(騰訊評)。
該片的劇本精密得猶如一篇學術論文,剪輯和聲效讓劇情的論點論據條理清晰,這雖讓影片形式上花哨了點,但也更具觀賞性。《猶太法典》是猶太人生活的《聖經》,但諷刺的是這對職業研究者父子卻無法處理糟糕的父子關係,還連帶著諷刺了現代媒體的宣傳和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
該片是一部很難用好或者壞一棒子打死的作品,整個影片的執導敘事和節奏很不均衡。影片開場引入人物介紹,導演試圖從剪輯畫面敘述等多方面創新,可惜結果並不成功。該片中強烈的故事戲劇衝突,來自一對研究工作和生活理念不同的父子,在一場突如起來的意外中,將觀眾的胃口高高調起,其中亦有很多精彩片斷,令觀眾忍俊不禁。片中常常整段整段的配樂,可惜產生的效果適得其反,常常喧賓奪主,干擾了觀眾的投入。作為一部喜劇片,累贅和故作高深的介紹,過於刻意的執導方式又讓影片變得格外沉重(新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