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註
2011年上映以色列電影
《腳註》是2011年以色列上映的劇情片,由約瑟夫·斯達執導,利奧·阿什肯納茲、阿爾瑪·扎克、阿爾伯特·伊盧茲等主演。
徠該片講述了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一對因性格差異而關係緊張的學者父子,由於以色列國家科技獎頒發前的一個失誤而導致矛盾爆發的故事。
2012年該片獲得第84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腳註》劇照
角色 | 演員 |
烏拉厄爾·史考尼克 | 利奧·阿什肯納茲 |
狄克拉·史考尼克 | 阿爾瑪·扎克 |
笛瓦爾·歐迪 | 阿爾伯特·伊盧茲 |
埃利澤·史考尼克 | 什洛莫·巴爾-阿巴 |
Noa the reporter | Yuval Scharf |
耶胡達·格羅斯曼 | 阿里扎·羅森 |
Security Guard | Neli Tagar |
Grossman | Micah Lewensohn |
Herman | Shmuel Shiloh |
Talkshow host | Jacky Levy |
Sara foddor | Idit Teperson |
Nurs | Natalia Faust |
Josh | Daniel Markovich |
Yonat | Nina Traub |
Fingeroot | Nevo Kimchi |
Soundman | Jonnie Shualy |
Security Guard | Itay Polishuk |
Yona solomon | Michael Koresh |
Devora | Daria Robichek |
Silit | Dana Glozman |
Young uriel | Dali Shachnaey |
Talkshow host | Jackey Levi |
The Costume Designer Lady | Edna Blilious |
Narrator | Dan Caner |
製作人 | 約瑟夫·斯達、Leon Edery、Moshe Edery、Michal Graidy、Tamir Kfir、David Mandil |
導演 | 約瑟夫·斯達 |
副導演(助理) | Mandel Itai、Shir Shoshani |
編劇 | 約瑟夫·斯達 |
攝影 | Yaron Scharf |
配樂 | Amit Poznansky |
剪輯 | Einat Glaser-Zarhin |
選角導演 | Hila Yuval |
藝術指導 | Arad Sawat |
視覺特效 | Ilan Weintrob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烏拉厄爾·史考尼克 演員 利奧·阿什肯納茲 希伯來大學研究猶太法典的學者,他機敏圓滑,在學術界如魚得水。與古典派學者的父親由於學術和生活觀點的對立而關係緊張。以色列國家最高學術獎委員會錯把本要頒給他的最高獎喜報打給了父親。他本打算將錯就錯成全父親,可是父親卻在雜誌上公開謾罵自己,這也使得事態越來越不可收拾。 | |
埃利澤·史考尼克 演員 什洛莫·巴爾-阿巴 嚴肅、守舊的古典派學者,做學問一絲不苟,從浩繁的基礎開始研究累積,努力卻得不到足夠認可。儘管表面平淡如水,但他心裡其實比誰都更渴望得到認可。當以色列國家科技獎即將頒發時,與互為競爭對手的兒子撕破了臉。 | |
腳註[2011年上映以色列電影] | 耶胡達·格羅斯曼 演員 阿里扎·羅森 以色列國家最高學術獎委員會主席,與埃利澤曾經存在競爭關係,不認同埃利澤的研究方法和學術價值。他推薦烏拉厄爾參加以色列獎評選,反對後者把獎項讓給父親。 |
狄克拉·史考尼克 演員 阿爾瑪·扎克 烏拉厄爾的妻子,性格溫順,關心家庭。她深諳丈夫和父親之間的性格差異和矛盾,擔心緊張的關係會延伸到丈夫和兒子身上。 |
)
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情況 | 獲獎方 |
2012年 | 第84屆奧斯卡金像 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約瑟夫·斯達 |
2011年 | 第64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 | 獲獎 | 約瑟夫·斯達 |
第64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 提名 | 約瑟夫·斯達 | |
2012年 | 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編劇 | 提名 | 約瑟夫·斯達 |
2011年 |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五佳外語片 | 獲獎 |
公司名稱 | 國家/地區 |
Movie Plus | |
United King Films | 以色列 |
公司名稱 | 國家/地區 |
United King Films | 以色列 |
Haut et Court | 法國 |
索尼經典 | 美國 |
Haut et Court | 法國 |
Mongrel Media | 加拿大 |
Seven Films | 希臘 |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 阿根廷 |
Cinemax | 匈牙利 |
Rialto Distribution | 澳大利亞 |
Rialto Distribution | 紐西蘭 |
Wild Bunch Benelux | 荷蘭 |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 美國 |
上映日期 | 國家 | 上映日期 | 國家 |
2011年6月2日 | 以色列 | 2012年4月5日 | 澳大利亞 |
2011年5月25日 | 以色列 | 2012年4月19日 | 澳大利亞A |
2011年5月14日 | 法國 | 2012年4月19日 | 紐西蘭 |
2011年9月12日 | 加拿大 | 2012年4月26日 | 荷蘭 |
2011年10月4日 | 加拿大 | 2012年4月26日 | 阿根廷 |
2011年10月7日 | 韓國 | 2012年5月17日 | 智利 |
2011年10月10日 | 美國 | 2012年6月5日 | 西班牙 |
2011年10月15日 | 法國 | 2012年6月13日 | 比利時B |
2011年11月30日 | 法國 | 2012年6月15日 | 墨西哥 |
2012年3月9日 | 美國 | 2012年7月12日 | 希臘 |
2012年3月23日 | 加拿大 | 2012年7月18日 | 匈牙利 |
2012年3月25日 | 中國香港 | 2012年8月2日 | 俄羅斯 |
2012年3月29日 | 希臘 | 2012年9月6日 | 丹麥 |
2012年3月30日 | 加拿大 |
徠影片一開始節奏相當緩慢,其後漸入佳境,張力十足的攝影和剪輯,把一個本該如論文般辨證、枯燥的學術家庭的矛盾故事講得生動、有趣。雖然影片的定位是部喜劇,但黑色幽默到有點殘酷的味道,開放式的結局,都給觀眾留下討論和思考的空間,並不是一部普通的喜劇片( ) 。
該片是第64屆戛納競賽單元中形式較為創新的一部,在講述這個充滿了文本知識的敘述過程中,導演把笑點設置得非常到位。特別是兒子在得知自己獲獎的情況,他的矛盾糾結以及與此同時父親的那種傲慢相對比,張力十足(騰訊評)。
該片的劇本精密得猶如一篇學術論文,剪輯和聲效讓劇情的論點論據條理清晰,這雖讓影片形式上花哨了點,但也更具觀賞性。《猶太法典》是猶太人生活的《聖經》,但諷刺的是這對職業研究者父子卻無法處理糟糕的父子關係,還連帶著諷刺了現代媒體的宣傳和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
該片是一部很難用好或者壞一棒子打死的作品,整個影片的執導敘事和節奏很不均衡。影片開場引入人物介紹,導演試圖從剪輯畫面敘述等多方面創新,可惜結果並不成功。該片中強烈的故事戲劇衝突,來自一對研究工作和生活理念不同的父子,在一場突如起來的意外中,將觀眾的胃口高高調起,其中亦有很多精彩片斷,令觀眾忍俊不禁。片中常常整段整段的配樂,可惜產生的效果適得其反,常常喧賓奪主,干擾了觀眾的投入。作為一部喜劇片,累贅和故作高深的介紹,過於刻意的執導方式又讓影片變得格外沉重(新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