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茅庵

仙女茅庵

山因庵傳則庵重,庵因山傳則山重。庵不必假乎山,山不必假乎庵,直皆假乎仙女也。山深別有天,草木皆仙。

目錄

正文


仙女茅庵為韶山八景之第二景,在韶峰北坡半山腰,如今草廬茅舍依舊,大門門楣上仍依稀可見庵名。茅庵所處地勢高爽,韶山沖風光盡收眼底;茅庵的闢建者在結庵修道的同時,不開墾了五六畝梯田。依山就勢,每丘田雖小,卻因山水充沛,禾苗茁壯,足供庵僧食用。仙女庵周圍保存了大片古老的原始木林,這在韶山是極少見的,高大挺拔的塔松,望穿秋水,盤根錯節的山茶,纏綿緋惻;茂密的楠竹,清風陣陣。在庵西側一茅棚內尚存一塊青石碑,上刻清代光緒年間所撰《仙女庵記》(同時見於《毛氏族譜》),介紹了仙女庵的由來:仙女庵在湘潭七都七甲(韶山沖--筆者注)仙女山之峰腰。山因庵傳耶?庵因山傳耶?山因庵傳則庵重,庵因山傳則山重。予則曰:均非然。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也,山以仙女名,庵以仙女名,是山與庵 皆因仙女而名。庵不必假乎山,山不必假乎庵,直皆假乎仙女也。
吾祖鑒公,自前明隱居斯山,披荊斬棘,結一茅庵,以供如來。松間聽月,石上觀泉四時花鳥,一塵不到。誠哉別有天地,非復人間矣……
仙女庵因仙女升仙事而名,首創於明代前期,至今有五六百年,築庵者則是韶山毛氏家族的開山祖之一 毛鑒。數百年間,仙女庵成為韶山一帶遠近聞名的勝景,它於優美的大自然中獨領人文風騷:
庵左有白石泉,古井前有飛來船,石後有四方竹,右有核桃古木。當庵一松,參天蔽日,古致盎然者,六朝松是也。這是仙女庵四絕。“勝境仙景真有令人一步一回頭,低徊不忍去者。”仙女庵不但自身成為一風景點,它更是登臨韶峰,為遊人提供的良好的休憩場所。建設者們看中了這裡優良的自然環境,在此修造了毛澤東詩詞碑林,使舊景平添了無限的新姿。
山深別有天,草木皆仙。茅庵丹灶築當年。道成女子今何在,一座金蓮。晨鐘暮鼓邊。驚醒塵緣。高僧無事抱雲眠。何處普陀觀自在,面壁依然。
這闕歌詠仙女茅庵的舊詞早已不足概括這一處勝境了,代之是金戈鐵馬之聲,梅花瑞雪之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