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頜鴇
翎頜鴇
翎頜鴇(學名:Chlamydotis undulata)體型較波斑鴇小,羽色也略深。雄鳥及雌鳥的外表相似,上體呈褐色,下體灰白色,頸側有黑色條狀紋。飛行時可以見到翼上黑色及褐色的飛羽。但僅具3趾。頭頂有羽冠,頸側有鬆散的羽束,下頸部羽束延長。下體自胸以下為白色,兩脅有黑色橫斑。初級飛羽基部有大的白斑,飛翔時十分明顯。兩性羽色相似,但雌鳥體型較雄鳥略小,頸側的飾羽也較少。棲息於廣闊草原、半荒漠地帶及農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動。十分善於奔跑,主要吃野草,也吃甲蟲、蝗蟲、毛蟲等。分佈於加那利群島、北非、伊朗及巴基斯坦。
翎頜鴇
體羽灰白,接近沙灘色,上體有深褐色的斑點和條紋,但上覆羽略少。尾巴藍灰色,有四階清晰可見。頂帽有時由一個帶隱蔽的斑紋的白色的翎羽,會聳立;臉部淺灰黃色,頸部白色,胸口兩側有絲狀的羽毛組成一條黑色的長帶。腿橄欖綠色或黃色。有二個亞種(原“翎頜鴇新疆亞種”Chlamydotis macqueeni,已獨立為波斑鴇),略有不同,居住在加那利群島的體型小一些,體羽色彩更強烈。
翎頜鴇全部圖冊網址
棲息在沙漠及非常乾旱的地區,主要都是留鳥。棲息於荒漠和半荒漠的鳥類,多在植被蓋度、高度和木本植物豐富度較低的地帶繁殖棲息,其築巢地的地勢平坦,略有起伏,荒漠植物群落以假木賊(Anabasis salsa)和蒿(Artemisia sp.)為建群種,植被蓋度15%-25%,高度10-15 cm,利用視野開闊的棲息地可以躲避沙狐(Vulpes corsac)的捕食。白天活動。
翎頜鴇
翎頜鴇會豎起頭及喉嚨上白色的羽毛來示愛。它們不怎麼發聲。雜食性,主要以植物的葉、嫩芽和種子等為食,也吃昆蟲和蜥蜴、蛙、雛鳥、鼠類等小型脊椎動物,有時也在農田中取食散落在地的穀粒等。覓食的時候頭後部向上抬起,嘴尖向下,兩眼注視地面,不時地轉動頭部,觀察地面的昆蟲、其他小動物和植物種子等。吃草時常常先用嘴將草咬住,頸向後縮,再用力抬頭,將草拔斷,然後吞下。有時伴隨著兩腳向前用力蹬地,身體向後退,雙翅微展或半展。飲水時身體微蹲或用跗跖跪於地面,頭部低下,將嘴插入水中,微微張開,然後將頭抬起,嘴尖向斜上方,大約呈45度角,同時咽部快速運動,將水咽下,整個過程就象用匙從水中取水一樣。
翎頜鴇分布圖
旅鳥:奧地利、比利時、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義大利、拉脫維亞、黎巴嫩、馬爾他、荷蘭、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聯邦、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蘇丹、瑞典、、瑞士、烏克蘭、英國。
翎頜鴇的繁殖季節相當穩定,儘管在經度上有差異。在加那利群島和北非從3月到4月,在敘利亞3月到5月,在巴基斯坦3月到4月。在地面建巢,淺盤狀,巢中無任何鋪墊物。但大多接近植被的形態。雌鳥每巢產卵3-4枚,多為4枚,其孵化期一般為24天。雛鳥的羽毛是金棕色或褐色,有灰白色、黑色和棕褐色斑點,和周圍的植被融為一體,具有良好的偽裝。由雌鳥單獨孵卵和撫育幼鳥,雛鳥為早成鳥。
翎頜鴇(卵) | 翎頜鴇(雛鳥) |
翎頜鴇(2亞種) | |||
---|---|---|---|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1. | 翎頜鴇加那利群島亞種 | Chlamydotis undulata fuertaventurae | |
2. | 翎頜鴇指名亞種 | Chlamydotis undulata undulata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