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第十一中學

廈門市第十一中學

廈門市第十一中學始建於1982年9月,學校位於湖濱南路,學校隸屬思明區教育局,先後被評為福建省普通初中示範學校、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綠色學校、福建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福建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福建省模範職工之家、福建省巾幗文明崗。多次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文明學校。先後獲得市級“巾幗教育示範崗”、市級先進退(離)休教工之家、市教育系統校務公開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2001年至2015年,學校已連續十五年獲得上級主管部門頒發的“初中教學質量優質獎”、“初中教育教學質量獎”。

截止2015年12月,學校有三十六個教學班,共1800多名學生。有114位專任教師,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101人,高級教師28人,一級教師45人。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人為本,以質立校”的辦學理念,努力探索適應該校實際的素質教育的路子。
廈門市第十一中學
廈門市第十一中學

初中部

初中部三個年段,共36個教學班。學校創辦初始,由於受到當時發展條件的制約,起點較低,學校的辦學水平亦較低,在廈門市島內屬於薄弱學校。在市、區政府的極力扶持下,加大了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辦學條件,改造校園環境,建設先進的實驗室,為教室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等,為學生建造出一所愉悅身心的環境優美的校園。
從1998年起市教育局對初中招生制度進行改革,實行電腦派位,讓學生就近入學的招生制度,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新的發展起點。為了讓薄弱學校有更好的發展,市、區教育局不僅經常組織專家到學校給予關懷和指導,還在引進人才方面給予特別的照顧,讓該校得以從外面引進人才,壯大教師隊伍。
該校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的理論,明晰課改思路,針對學生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管理體系,把目標管理與常規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狠抓雙基,致力於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初一年的自主學習的探究,初二年的分層教學的開展,為學校的教學質量上水平提供了保證,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社會效益不斷提高。三十年來,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辛勤耕耘,學校綜合實力不斷上升。該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已連續十七年獲得市教育局頒發的“初中教學質量優秀獎”。特別是2006年到2011年,學校中考綜合評估連續六年名列全市第一名。

職專部

職專部不僅注重實踐技能訓練,體現職教特色,形成教學、實習、專業技術培訓考核的“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還努力探索聯合辦學的新模式,長期與市交通委、市電業局、市市政管理局和廈門捷豐汽修廠合作,為特區交通建設輸送了大批人才,還有部分學員外派到東南亞各國。2001年6月,學校採用“校企聯辦,中外合作”的集團辦學模式,組建以該校為中心校,市內6所學校參與,14家企業和行業主管部門參加,韓國SK集團海外部、韓獨汽車學院加盟的廈門交通職教集團,這一舉措得到了教育部職成教司、省教育廳有關領導的表揚和肯定,大大提高了該校在職業教育界的地位和知名度。經省教育廳批准,該校與高等職業學院聯合舉辦“3+2”大專班,進一步提高了該校的辦學層次,開創了多渠道辦學的新局面。
學校成分發揮自身優勢,附設的培訓中心作為政府審批的社會力量辦學機構,承擔了社會多種崗位的培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0年10月該校經廈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批准建立了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開我市職業學校教育之先河。
職專已和初中分開。

辦學特色


以人為本,關愛每一位學生
面對新的形勢,學校及時抓住教育改革大方向,把握準確的航向,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德育為首要位置,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開展教育改革。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機遇,我們以“厚德求真”為校訓,倡導“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充分調動教師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創造各種有利的因素,以崇高的職業道德和極大的愛心去澆灌、培育祖國的花朵。
學校堅持不懈地抓德育工作,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注重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的管理,積極開展各種主題班會,努力培養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了讓每個學生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教師們還利用多種多樣的途徑去關愛每個學生,如利用課餘時間找學生談心、利用雙休日到學生家裡家訪、學生遇到特殊困難學校立刻組織學生獻愛心給予幫助、每年年末學校領導總是親自帶隊到貧困學生家裡送溫暖。由於我們的不懈努力,如今校風學風良好,教師積極地無私地奉獻,學生整體精神面貌良好,不斷培養出許多品學兼優的學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培養出像葉曉輝這樣為了人民的生命和利益,勇於獻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人物。
提供各種活動平台,讓學生健康成長
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十一中人沒有片面去追求教學成績,而是積極貫徹國家課改的文件精神。教學方面認真制定各種規劃、計劃,積極組織教師們學習課程標準,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培訓教師,不斷提高教師的素養。經常組織教師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探討教育熱點、難點,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自主編撰校本教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打造一支研究型的師資隊伍。
學校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規範地開設綜合課程,帶領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各種社會實踐,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每年都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單項或綜合性的競賽,以考察和檢驗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近三年來一千多位學生在省、市、區的各級各類競賽中頻頻獲獎。

德育工作


文化建設

學校注重德育工作的開展,組建德育工作網路,擁有一支能力很強的德育隊伍。針對後進生的“綠洲工程”成效顯著,已經作為經驗向其他兄弟學校推廣。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注重以良好的文化氛圍熏陶人、教育人。學校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的舉辦,“暢通工程”的宣傳、“校內外社會實踐”“道德新風滿校園”等各類專項活動開展,大大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該校文編部已開辦了校刊《學友》、校報《新韻》等校內刊物,校廣播站也開始運轉。“校園星秀場”活動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

校學生會

該校學生會主要分為七個部門,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各方面的鍛煉,每三年進行一次學生會主席團及各部長的選舉(雙代會)。
自律部:主要負責學校廣播體操、眼保健操及各項活動紀律的督導
生勞部:主要負責學校校園衛生的督導
宣傳部:主要負責學校的廣播站及板報評比
文編部:主要負責學校文明小博客校園圈的管理及校內刊物的編輯,其中包含小記者團等
文藝部:主要負責學校文藝活動的開展,並協助宣傳部與文編部工作,如校園星秀場
體育部:主要負責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如體育節
社團部:由主席團直接管理,其中包含惜芬詩社、葉曉輝愛心超市等

歷任校長


副校長鄧淵源1982.9-1983.9(主持工作)
校長沈炯鋒1982.9-1988.10(其中1982.9-1984.3任副校長1983.9-1984.9主持工作)
副校長張梅喬1986.6-1992.2
校長謝碩典1988.10-1999.1
副校長鍾慷慨1989.5-1999.11
副校長柯麗輝1992.3-1995.1
副校長鄭珠恩1994.3-2001.5(其中1999.1-1999.8主持工作)
校長張永強1999.10-2006.12
校長陳國華2006.12-2016.2(其中1999.1-1999.6任副校長)
校長陳暉2016.3至今
副校長郝秀麗1999.9-2016.3
副校長庄志璋2002.7至今
副校長林國斌2014.8至今

十一中三句話


1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做一個讓別人感到幸福的人:在同學遇到困難時,請伸出你的手,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同學會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在自習課上時,你安安靜靜寫作業,周圍的人會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在課堂上,你認認真真聽好每一堂課,老師會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在家裡,幫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父母會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做一個對他人有意義的人,讓你的生命煥發光彩!
2戰勝自己,我能行!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兩個“我”:正直的“我”和卑劣的“我”、勇敢的“我”和懦弱的“我”、善良的“我”和邪惡的“我”......如果讓好的“我”打敗了不好的“我”,那麼,我們將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3我們和他們不一樣!
這裡的“他們”指的是那些渾噩度日、品行不端的人,“我們”指的就是珍惜光陰、刻苦努力、正直善良的人。“他們”可以吸煙喝酒,我們不行,因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可以虛度光陰,我們不行,因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可以談情說愛,我們不行,因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可以打架鬥毆,我們不行,因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願同學們都成為“我們”!

學校榮譽


建校30多年來,該校取得了許多的成績,尤其是近兩年,該校先後兩次被評為市級文明學校,2002年被省教育廳、省教育工會授予黨政工共建“教工之家”,2002年被廈門市綠化委員會授予“義務植樹綠化先進單位”,“市直機關-文明安全片區共建先進單位”。

學校未來


學校已經發展成為省內一所辦學條件、辦學質量較好、基礎設施完備、專業對路、師資隊伍穩定、既有長線骨幹專業也有短期培訓班的教育實體,成為廈門市教育戰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們堅信:在上級機關的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該校將越辦越好,道路會越走越寬!

公交乘車路線


乘10、15、20、23、25、27、30A(前埔)、30B(南區)、43、45、99、122、656、758、856路車在濱南斗西路口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