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闕

詞語

魏闕(wèi què),典故名,典出《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指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其下常懸掛法令,後用作朝廷的代稱。

引證解釋


《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元稹《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魏闕何由到,荊州 且共依。
唐嚴維《書情獻相公》:年來白髮欲星星,誤卻生涯是一經。魏闕望中何日見,商歌奏罷復誰聽。
唐 黃滔 《南海幕和段先輩送韋侍御赴闕》:魏闕別當飛羽翼,燕台獨且占風流。滿園歌管涼宵月,此後相思几上樓。
范成大《送張真甫中書奉祠歸蜀》詩:“一封朝奏鈞天夢,萬里 江 行魏闕心。”
劉辰翁《行香子·迭韻》詞:“嘆魏闕心,磻石魄,汨羅 身。”
宋張鎡《賀新郎·陳退翁分教衡湘,將行,酒闌索詞,漫成》:忠烈前勛齎萬恨,望神都、魏闕奔狐兔。呼翠袖,為君舞。
清金農《吳江朱志廣下第后聞作粵西山水之游》詩之一:“席帽奚傷落羽悲,曉辤魏闕又天涯。”
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一回:他此時雖然是已經罣誤,然而一言一動,仍不失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闕“”的思想。

詳細釋義


典源

魏闕
魏闕
《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
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柰何?”瞻子曰:“生。重生則利輕。”中山公子牟曰:“雖知之,未能自勝也。”瞻子曰:“不能自勝則從,神無惡乎?不能自勝而強不從者,此之謂重傷。重傷之人,無壽類矣。”魏牟,萬乘之公子也,其隱岩穴也,難為於布衣之士,雖未至乎道,可謂有其意矣。

釋義

魏,古代宮門上的樓台。闕,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築,用作朝廷的代稱。 “身在江湖,心存魏闕”,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富貴的假隱士。

同源典故


魏闕 子牟眷魏闕 心存闕 心居魏闕 心魏闕 忘魏闕 戀魏闕 魏闕心子牟心 子牟意 子牟戀

有關閱讀


孟浩然《泛舟經湖海》:“觀濤壯枚發,吊屈痛沉湘。魏闕心常在,金門詔不忘。”“魏闕”即大闕,本來是宮裡的一個建築,後來常常代指朝廷,成為一種象徵。《莊子·讓王》:“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成玄英疏:“魏闕,象魏觀闕,人君門也,言心存榮貴。”《呂氏春秋·審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高誘註:“魏闕,象魏也,懸教象之法,浹日而收之,魏魏高大,故曰魏闕。言身雖在江海之上,心存王室,故在天子門闕之下也。”孟浩然繼承了這一象徵義,在其它詩句“未能忘魏闕,空此滯秦稽”、“回瞻魏闕路,空復子牟心”中,都是以魏闕意象象徵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