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群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鄧先群,女,1935年12月出生,四川廣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鄧小平同父異母之妹。丈夫栗前明中將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副司令員。
鄧先群195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3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群眾工作部群眾工作處處長。1992年起擔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群眾工作部副部長、部長。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7月晉陞為少將軍銜,1995年退役。
1959年鄧先群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63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先後在國防部第七研究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六機械工業部、第二炮兵部隊、解放軍軍事法院等單位工作,先後擔任資料員、檔案員、秘書、研究員。
1990年 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群眾工作部群眾工作處處長。
1992年 起擔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群眾工作部副部長、部長。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
1993年7月晉陞為少將軍銜,
1995年退役。
鄧先群夫婦合影
栗前明畢業后,分配到天津。1963年夏天,鄧先群也畢業分配到了栗前明所在的單位。11月,他們準備結婚,組織上給了他們3天婚假,同事和同學們都私下約定,這回要好好地鬧一鬧。兩個人很有人緣,同事和同學們當然要趁這個機會“泡”一“泡”他們。一向敦厚的栗前明聽到風聲,可真有點兒“嚇”壞了:大夥兒真的嬉鬧起來,自己沒有一點兒應付的經驗,說不準會在婚禮上出什麼洋相。還是鄧先群有主意:“乾脆,咱們穿著軍裝結婚。”栗前明連連叫好:有軍裝作掩護,同事和同學們鬧起來總得掌握分寸。結果,儘管只買了兩斤糖果和一斤茶葉,婚禮卻熱鬧而不失莊重。3天婚假,這對新人竟不大好意思休息,婚禮第二天便像往常一樣上班。
第二年元旦放假,鄧先群夫婦才回到北京拜見雙方家長。一向喜愛這個小妹妹的大哥大嫂特意給小兩口買了兩床紅綢被面,置辦了床單、枕頭等床上用品,算是陪嫁。爾後,又請栗前明的父母吃了一頓飯,算補了喜酒。之後,大哥鄧小平滿意地說:“這個樣子好,又和氣又節儉,以後孩子們的婚事都這麼辦!”果然,以後鄧先群的侄子侄女都以這種簡樸的方式辦婚姻大事,大夥兒戲稱這為“鄧家模式”。
婚後第二年,鄧先群懷孕了。儘管她心裡充滿了喜悅與期望,但是有了妊娠反應,她總是躲在一邊悄悄地吐,悄悄地難受。她既不願意讓同事們知道此事而在工作中給自己種種照顧,也不願意在工作上落後。結果就惹出了麻煩。那時所里辦了一個學業務的夜校,一天晚上大夥兒到了教室見老師還沒來,便說說笑笑十分熱鬧。這時鄧先群走了進來,徑自走到一個座位上。沒想到後面常和她開玩笑的同事伸腿悄悄地把凳子一勾,正要坐下去的鄧先群摔倒在堅硬冰涼的水泥地上。當下,她的肚子疼得如刀絞一般,坐在地上怎麼也站不起來。大夥兒趕緊把她扶到醫院。一看流血見紅了,鄧先群立即懇求醫生一定要保住已經三個月的孩子,可最終沒能如願。那位開玩笑的同事自然嚇壞了,連連向鄧先群和栗前明賠不是。儘管鄧先群夫婦盼子心切,但通情達理的他們仍一再安慰那位同事,原諒了她。以後,夫婦二人仍與那位同事保持很好的關係。
鄧先群
看著妻子病成這個樣子,栗前明焦慮萬分。聽說吃紅糖和豬大油可以緩解腎病,增加力氣,勞累了多日的栗前明便利用休息日跑了幾十里山路,買回一些紅糖和豬大油。看著這些山裡難得見到的東西,鄧先群心裡感動極了,慶幸自己有這麼一位相濡以沫的好伴侶。
70年代初期,林彪自我爆炸,鄧小平重新回到中國的政治舞台。1975年,鄧先群夫婦落實政策后,調到了二炮工作。重新穿上軍裝,他們滿以為從此可以過上安穩平靜的生活了。哪想到,沒過多久掀起的所謂“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再一次將他們捲入一場政治旋風之中。他們被內部控制起來,限制了自由。那些日子,鄧先群和栗前明作了最壞的打算。鄧先群在女兒栗小兵的貼身背心裡縫了一個小口袋,將10元錢和10斤糧票縫在裡面,然後將兒子的小手放進女兒的小手裡,叮囑道:“一旦爸爸媽媽不見了,你就領著弟弟去找你們的叔叔,千萬要帶好弟弟!”11歲的栗小兵似乎明白爸爸媽媽眼下的處境,十分懂事地說:“媽媽,你放心吧,我一定會帶好弟弟的。”聽到這些話,鄧先群的心幾乎碎了。將4歲的兒子託付給11歲的女兒,一個母親內心的痛苦是難以形容的。
好在歷史很快撕去了那可悲的一頁。“四人幫”倒台後,在老百姓的盼望中,鄧小平第三次復出,併發揮了舉世矚目的作用。自此,鄧先群夫婦的生活才算真正安定下來。磨難,使鄧先群變得更加堅強,更加豁達,她以更大的熱情勤奮地工作。後來,她被調到總政治部群工部工作。栗前明也以扎紮實實的腳步走上了領導崗位,曾擔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員。
不論當一般幹部,還是成為副司令員、部長、將軍,鄧先群夫婦始終保持著樸實的生活作風。
鄧先群
正因為這樣,女兒從小就留下了“媽媽愛管閑事”的印象。擔任總政群工部領導后,鄧先群管的事兒更多了,女兒外出散步時,便常常跟爸爸走,把媽媽“排除”在外。鄧先群向孩子提出“抗議”,女兒卻有她的理由:“媽媽一出去就走不動,愛管閑事。”鄧先群則不以為然:“我們都住一個大院兒,幾十年的老鄰居、老同事,怎麼能不打招呼,怎麼能不聽完人家的意見?”
女兒栗小兵17歲就參軍,去二炮一個地處深山的基地里。在連隊,清清秀秀的栗小兵跟大家一起摸爬滾打,受到了嚴格的磨練。有一次,連隊吃包子,她拿起一個包子咬了一口,沒成想內里包的是一團白麵糊糊,噴了她一臉。原來這是一個男兵的惡作劇。又氣又羞的栗小兵當下就將包子扔進了泔水缸。哪想到,隊長批評她不該扔掉包子。隊長想嚇唬嚇唬這個一臉稚氣的小女兵,便板著臉說:有兩個選擇,一是吃掉這個包子,一是給一個處分。栗小兵一想,背個處分,一向嚴格要求自己的爸爸媽媽知道了,肯定會大發脾氣的。於是,她一下抓起桌子上那個從泔水缸里撈起的包子,幾口就咽進了肚子,結果反嚇得隊長不知所措,沒想到這個小女兵還當了真。鄧先群和栗前明夫婦對子女要求之嚴格,於此可見一斑。
歲月之河,轉瞬間流過了30多個春夏秋冬。鄧先群和栗前明已經度過了珍貴的銀婚紀念日,彼此間的感情如一瓶老酒濃香而醇厚。走上領導崗位之後,鄧先群和栗前明都比以前更忙碌了,開會,出差,使他們少有閑暇,甚至在家裡碰面的機會也少了許多。正因為這樣,兩個人都格外珍惜共同相處的日子,相互之間更多了一些體貼與關心。
鄧先群的腎一直不好,按說不該喝酒,可是作為群工部領導,與地方打交道迎送應酬的機會不少,很難做到滴酒不沾。為此,深知妻子性格的栗前明總有幾分憂慮,常常打電話給群工部的同志:“麻煩大家一定替老鄧擋一擋,多關照她一點兒。”在平時,夫妻倆卻十分隨便,高興了總開開玩笑。栗前明一招呼妻子,鄧先群總是有些調皮且響亮地應一聲:“到!首長有什麼指示!”這時候,栗前明笑了,似乎又看到了當年那個活潑開朗的四川姑娘。
鄧先群老人介紹說,家裡沒有斷過小孩,從姐姐的孩子到妹妹的孩子,後來又有了孫子輩的孩子。像大多數的老人一樣,這些孩子都是鄧小平最疼愛的人,與這些孩子在一起,他感到放鬆和快樂。家裡人都知道鄧小平喜歡孩子,有時候看到鄧小平工作時間長了,鄧小平愛人卓琳會將孩子趕進他的辦公室,用這種方法讓他得到休息。為了照顧鄧小平的身體,一次吃飯時,卓琳特意為他加了一個菜,他卻將菜夾給孩子吃,給這個一口,給那個一口,最後他自己一口都沒吃。
家裡人都愛說話,唯獨鄧小平是一個例外。家裡人多,孩子也多,飯桌上就是家人談天說地的場所,吃飯時特別熱鬧,但鄧小平很少發言,他總是在靜靜地聽,其實也是在思考,有用的話他都會記住。鄧先群老人介紹說,鄧小平的人生觀是說得再多但沒有做到就是沒用,所以他不愛多言,但卻是最善於思考的人,就連走路的時候都在思考問題。鄧先群說:鄧小平理論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都是他經過深入的實踐和這樣的深思熟慮才出台的。
他和我們所有家庭中的老人一樣,吃飯、穿衣等生活各方面都沒什麼特殊的地方。上一頓的剩飯,他會讓下一頓再熱一熱接著吃。即使是剩下的菜湯,也要加上點白菜、粉絲燴一燴下頓飯接著吃。”身居高位卻生活節儉,這一點,讓鄧先群老人記憶猶新。
鄧先群老人說小平同志曾為她題過兩回字,第一次是在小平80歲的時候,那次他送給妹妹的是“實事求是”四個字,這四個字體現了他的一貫態度,那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第二次是在小平85歲的時候,他又送給鄧先群四個字“無私無畏”,激勵她即使遇到再大再多的困難挫折,也不要畏懼退縮。反映了他只要認為是真理,砍頭也要堅持的一貫作風。
鄧先群說在我們兄妹身上,我可以感受到的是我學到了他誠實做人、處理事情實事求是的品格。我一直在以哥哥為榜樣,努力地學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