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東

國家圍棋隊隊員

張文東,男,漢族,1969年5月5日生,北京人。畢業於北京大學,是一位中國國家圍棋隊隊員,1982年定為初段,1993年升為九段。1993年獲全國個人賽冠軍。

簡介


張文東(zhangwendong),北京市人,1982年入選北京隊,1985年入選國家圍棋隊至今。1982年打入初段,1993年升為九段,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九段棋手,也是中國圍棋項目恢復段位制以來第一位從初段打上九段的棋手。第五屆中日圍棋擂台賽連勝日方日方三位九段,圍棋賽和第七屆“富士通杯”世界圍棋賽並列第五名。1993年獲中國個人賽冠軍。

人物家庭


張文東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父親是高級工程師,母親是經濟師。張文東告訴記者,對於他,他的父母一直沒有什麼“望子成龍”的概念,因而從小到大,他一直生活在一個壓力不是很大的環境中。張文東接觸到棋,是因為父親會一點兒,父親也算是他在圍棋上的啟蒙者。但到後來看兒子水平高過自己后,父親就將他送到圍棋班裡去了。從那之後,也很少過問孩子在棋上的事情。有一件事最能說明這位父親在教育孩子上的“大撒把”,幾年後張文東在一些圍棋比賽中打出了成績、並小有名氣后,一些熟人向他打聽教育孩子的方法,這位父親的回答竟是:“也沒有什麼方法,我也就是給他剃了個頭。”
張文東小時候的頭髮都是父親給他剃的,而父親認為這是他對張文東惟一盡心儘力做過的事。張文東說,事實上他的母親也不怎麼管他,他估計如果誰問起母親教育方法的話,母親準會說:“我也就給他炒了幾個菜。”在父母不聞不問的情況下,張文東可以成才,並成為九段棋手,他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也就可見一斑了。張文東的獨立性尤其表現在他輸棋以後獨立面對挫折上。
張文東說輸棋是一件很難受的事,尤其是在他上大學之前,輸棋之後會有很久也排解不開的感覺。但現在這種情況好多了,他會先復盤,看自己到底是怎麼輸的,然後再找一些別的事去做,比如去運動、上網、散步、看書什麼的,平緩地將輸棋的不快排解掉。他說,輸棋之後他一般不會找家人或朋友來幫他排解不快,而是獨自一人整理自己的心情。因為他覺得這些事屬於工作的範疇,他不想摻進更多的東西,而且從小到大,他都一直如此地獨立,他已經習慣了,也足夠成熟地去面對挫折。

人物經歷


1969年出生於北京。5歲時,張文東便在父親的指引下開始下棋。後來父親發現兒子棋藝漸長,而且對此有著濃厚興趣,便決定讓兒子接受專業培訓。
張文東先後在北京市少年宮、北京市什剎海業餘體校學圍棋。之後,張文東獲得了北京市青少年圍棋賽冠軍。1982年張文東入選北京圍棋隊,師從棋壇名宿吳玉林、譚炎午。由於棋藝拔尖且年齡尚小,1985年,張文東又成功進入國家圍棋隊,當時擔任國家隊總教練的是聶衛平。
由於第四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中的失利,中國圍棋隊啟用新人,張文東便是這新人中的一員。此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博弈人生。1982年打入初段。
1989年,在第五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上,張文東一舉殺退苑田勇一、羽根泰正和大平修三等3位日本九段,並幫助中國隊以8∶3獲勝。也是因這場比賽表現出色,讓張文東逐漸走入公眾的視野,棋迷們也開始熟悉這位圍棋界的新生力量。
1993年,晉陞為職業圍棋九段,是中國實行圍棋段位制以來第一位從初段升入九段的職業棋手,也是當年最年輕的九段棋手。代表北京隊參加第七屆全國體育運動會,幫助北京隊獲得圍棋團體賽冠軍。斬獲了全國個人圍棋錦標賽冠軍。
1995年,處於巔峰期的張文東作了一個重要決定:到北大讀書。之所以作此選擇,張文東說,是想為自己“掃盲”,“因為自己從小在運動隊,忙於各種訓練和賽事,所以文化課方面還是比較欠缺”。剛入學時,張文東的學業比較吃力,而且為了兼顧訓練,常常要在校園和訓練中心之間奔波。
1999年,張文東從北京大學歷史系順利畢業,他的畢業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而且在校期間,他還獲得了全國圍棋王位賽冠軍。重回棋壇,張文東逐漸回到大學前的競技水平,並於2001年獲得中國圍棋棋聖賽亞軍。
2004年,張文東告別拼殺22年的棋壇,到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任職。

大學生棋手


棋聖戰23日戰罷第二局,張文東執白再下一城,以2比0的優勢領先,從並不為人看好的復出到躋身棋聖戰的決戰,再到目前連挫俞斌兩局,張文東為冷清的棋聖戰增添了不少的新意。
棋聖戰決賽這一賽事堪稱中國圍棋的頭號賽事,比賽規模之大,獎金數額之高無可爭議地名列榜首。而這樣一個職業棋手翹首以盼的大型比賽,張文東這個棋迷久違的棋手脫穎而出,確實有些意外。
打入棋聖戰的決賽,就連張文東自己也說沒有想到,畢竟這一二年的成績他無可稱道,這也是自1995年後,他將首次獲得下番棋的資格。對張文東來說,這樣的一個過程十分不易。1995年,張文東在番棋中勝曹大元,拿到王位賽的冠軍,同年與馬曉春爭奪棋王戰的頭銜,以2:3失利。這一年張文東去北大讀書。4年的大學生活讓張文東淡出棋壇,四年中他幾乎為棋迷所忘記,而這四年中,張文東順利地畢業並獲得了北大歷史系的學士學位,由此,他也成為了中國棋壇第一位大學畢業的九段棋手。

圍棋三最


張文東在中國圍棋界算不上頂尖棋手,卻算得上是個特別人物,他在圍棋隊有三個之最:身體最壯———超過1.8米的個兒,100多公斤的體重,像尊小鐵塔;學歷最高———北京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訓練最勤奮———常常在棋院訓練室里打譜研究。
張文東的這幾項“之最”總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外壯內秀本身就形成反差,在棋藝的高峰期跑去讀大學更讓人費解,而完成學業重返棋壇之後在一年多的時間內重新煥發青春,就更令人看不明白了。但對這些問題張文東都有自己獨特而合乎情理的解釋,他的解釋對中國一些棋手可能還具有一定的啟發呢。

人物學業


張文東 2張
張文東
張文東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並獲歷史學士學位。談到怎麼選擇了學歷史,張文東告訴記者,因為他從小就對歷史很感興趣,尤其喜歡看人物傳記和歷史書籍,覺得裡面說的人和事都很有意思。不過,他去北大讀書並不是想為自己找出另一條出路,而是為了充電,為了今後更好地下棋。
大學期間,張文東所在班級的實習任務是到敦煌考察。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到戈壁沙漠,他被那一幅景象震撼了,漫無邊際的黃沙帶給他的粗獷感覺是他之前從未感受過的東西,那種蒼茫,賦予了這位歷史系學生從來沒有的歷史感。
由喜愛歷史、專讀歷史而產生的歷史感對張文東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歷史教會了他怎樣坦然地面對個人的成敗榮辱。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張文東告訴記者,對於棋上的勝負,現在的他一般不太會去計較一局棋的輸贏,而是放長了去看這個問題,看一段時間內自己的勝負比例如何,尤其是看自己一段時間內棋藝是不是有所提高。現在在他的眼中,輸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提高了水平。
張文東告對於棋是太過喜愛了,20多年朝夕與之相處,他從來沒有覺得過枯燥。至於比賽,他也覺得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棋手間來來往往的,很是豐富多彩,有比賽就有輸的時候,但即便是輸,輸也有輸的體會,他也覺得很有意思。張文東面對勝負的世界,真的很坦然,這種不以“贏”喜、不以“輸”悲的境界,也許就是他樂觀的根源。

人物棋風


張文東
張文東
在圍棋界,和張文東同齡的棋手涉及生意場上的人很多,其中許多還是水平屬一屬二的棋手。但張文東卻從不接觸生意場上的事,以33歲的年齡仍心無旁騖地拼殺在圍棋的世界里。對此,張文東的解釋是能力比較差,下棋都沒有下好呢,更何況別的事了。現在整天忙棋的事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呢。能力差是謙虛,整天忙棋倒是真的。
其實,現在中國圍棋的環境對張文東並不是特別有利。老棋手當中有馬曉春壓著,同齡棋手中有著俞斌的強有力競爭,更不用說小輩棋手中以常昊為代表的小龍們和以古力孔傑為代表的小虎們了。這樣一種環境下,堅持下棋的張文東的確需要一種執著,更需要一種對自己的信心。
張文東很執著,他告訴記者,他之所以堅持下棋,是因為很多棋手的經歷告訴他,一個棋手不能在30來歲看到苗頭不對的時候,就掉頭走掉。今年45歲的日本棋手王立誠,10多年前也就是30來歲的時候,成績很一般,但現在卻堪稱“日本圍棋第一人”。如果王立誠沒有持之以恆地研究圍棋,一心一意地下棋,他絕對不會取得35歲之後的成績。滕澤秀行也是一個在圍棋上不輕言放棄的人,事實上在圍棋世界里有許多棋手都是在中年之後才登峰造極。張文東說,很多棋手期望著在年少的時候就能打出成績,但如果是一名職業棋手,就要將下棋視為職業,就要看得長遠一些。
但棋這件事,不是光有執著就可以的,還需要才能。張文東是自信的,他相信自己的才能,對自己的水平提高有信心,對自己的潛力也有信心。他告訴記者,雖然現在看不到今後的事,但他相信只要一步步踏實地去做,每天都把棋下得好一點,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總會有結果。
張文東認為下棋,關鍵是持之以恆,同時身體要保持良好的狀態。張文東很喜歡運動,以前愛踢足球和打籃球,但一次踢球受傷后,他就改練羽毛球了,另外他還喜歡跑步,運動是保持身體狀態的最好的方法。讀書是為了下棋,運動也是為了下棋,張文東是圍棋這個勝負世界里的一心一意者。

人物成就


張文東
張文東
1993年中國個人賽冠軍1990年1992年、1995年第五名、第二名、第四名
1990年、1991年、1992年中國十強賽第四名、第二名
1989年健力寶杯賽冠軍
進入第9屆、第13屆新體育杯循環圈
獲第5屆名人戰挑戰權,第6屆本賽第三名
第3屆中國棋王賽第三名。獲第6屆棋王賽挑戰權
獲第1屆五牛杯王位賽冠軍
進入第8屆名人戰循環圈
1982年定為初段,1993年升為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