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科學研究所
水稻科學研究所
湖南農業大學水稻科學研究由湖南農業大學建立。主要研究條件:科研大樓一棟(1350㎡)、大型人工氣候室一個(200 ㎡、水稻冷灌設施一套、物化產品研究開發樓一棟(200㎡)、海南南繁住房一棟(160 ㎡)、實驗樓內有專門米質分析實驗室、栽培生理實驗室、種子檢驗室、理化分析室、生物顯微技術室和電腦列印室等。田間試驗條件:校內有水稻試驗基地(80畝)、建有1000 ㎡水稻試驗網室、海南10畝固定的南繁試驗用地。
1、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主要包括三系、兩系雜交稻親本選育和優質高產雜交組合的選配;三系、兩系雜交配組的遺傳規律研究;親本及組合的光溫生態特性研究等。
水稻科學研究所
4、水稻常規新品種選育研究:主要包括早、中、晚稻優質高產常規新品種的選育及選育新方法研究。
5、超級再生稻的選育研究:主要包括再生稻品種的篩選與選育研究;再生稻品種的遺傳特性及再生機理研究等。
6、水稻分子育種及基因工程工程研究:主要包括外源DNA導入水稻的方法及選育研究、抗病蟲轉基因水稻研究和水稻分子標記和分子作圖等方面研究。
7、水稻優質高效物化栽培技術產品研究:主要開展水稻優質高效輕型栽培物化產品研究。具體包括水稻浸種型種衣劑、壯秧劑、穀粒飽、控櫱劑、優質專用肥、控施肥、種子丸化劑、堊白調節劑等物化產品的研究。
8、水稻優質高產低成本生產技術集成及配套物化產品的應用研究:主要開展優質高產高效輕型栽培技術研究及栽培生理研究和配套物化產品的應用研究,具體涉及水稻拋秧栽培、免耕栽培、強化栽培等技術研究。
9、水稻智能化栽培技術研究:利用計算機技術開展水稻栽培和育種技術信息平台研究,建立水稻育種和栽培管理多媒體專家系統。
10、其它相關作物的栽培物化產品研究:各種作物專用肥研究、種衣劑研究、丸化技術研究、控施肥技術研究等。
"九五"以來取得的科研成果,發表的學術論文、出版的科技專著,目前承擔的科研課題及現有的科研經費等。具體如下:
(1)2001年"水稻兩用核不育系培矮64S的選育及其應用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合作,第二完成單位)
(2)2002年"水稻大面積高產綜合技術配套技術研究與開發"初評通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合作,第二完成單位)
(3)1998年"兩系雜交水稻培兩優288的選育"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單位)
(4)1999年"亞亞種間超高產雜交中晚稻組合汕優198的選育"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單位)
(5)2000年"優質高產三系雜交稻新香優80的選育"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單位)
(6)1999年"水稻旺根壯桿重穗栽培法研究"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合作研究)
(7)1998年"兩系雜交水稻高產保純制種技術研究"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校內合作研究)
(8)1997年"早稻新品種湘早秈17號選育"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單位)
(9)1997年"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遺傳與育種研究"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合作單位)
(10)1997年"水稻苗情動態計算機模擬"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單位)
(11)1998年"水稻光溫敏不育系生態實用性研究"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單位)
(12)1999年"高粱DNA導入水稻的研究"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合作研究)
(13)1999年"優質豐產晚秈品種湘晚秈8號的選育"獲湖南省科技進步四等獎(主持單位)
(14)2000年"飼用型三系雜交水稻威優56的選育"獲湖南省科技進步四等獎(主持單位)
(15)1996年"新型作物抗衰老劑穀粒飽的配製作用機理及應用技術"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單位)
2、審定品種(15個)
(1)不育系2個:康201S(2001年審定)、316A(2002年審定)
(2)兩系雜交水稻組合3個:培兩優288(1996年審定)、培兩優余紅(1998年審定)、培兩優500(2002年審定)
(3)三系雜交水稻組合6個:新香優80(1997年審定)、威優56(1997年審定)、威優198(1997年認定)、汕優198(1998年審定)、金優198(1999年認定)、威優288(1999年認定)
(4)常規品種3個:湘晚秈8號(1998年審定)、湘早秈17號、湘早秈28號(1999年審定)、湘早秈33號(2001年審定)
3、鑒定成果(2項)
(1)浸種型水稻種衣劑的研究(2001年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
(2)南方優質水稻生產配套技術研究(2001年通過農業部專家組驗收)
4、申請專利(2項)
(1)作物栽培制種中的光周期控制技術(1998年獲專利證書)
(2)水稻可視化生長模型及專家系統(2001年獲專利證書)
100餘篇,代表性論文如下:
(1)鄒應斌、黃見良等,旺壯重栽培對雙季稻產量及生理特性影響作物學報 2001 27 (3)
(2)黃見良、鄒應斌等,不同栽培處理下水稻後期單葉光全特性研究核農學報 2002 16 (2)
(3)熊永福、鄒應斌、唐啟源,浸種型水稻種衣劑對秧苗生長及產量的影響農學通報 2001 17 (2)
(4)唐啟源、周上游、鄒應斌等,作物栽培科學的新發展從作物化控到物化栽培工程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2 .4
(5)李合松、黃見良、鄒應斌等,不同栽培條件下水稻根系生長特性研究核農學報 2001 15 (2)
(6)張揚珠、黃運湘、鄒應斌等,雙季一次性全層施肥技術研究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1 3 (4)
(7)熊遠福、鄒應斌,種衣劑及其作用機理 種子 2001 (2)
(8)肖應輝、陳立雲、唐文邦等,亞種間雜交稻穗頸節間組織與物質運轉關係的研究作物學報 2001 27 (3)
(9)陳光輝、官春雲、陳立雲等,兩系亞種間雜交稻籽粒充實度的遺傳研究作物學報 2001 27(6)
(10)肖應輝、陳立雲、唐文邦等,中稻蓄留再生稻推廣應用前景作物雜誌 2001 (1)
(11)肖應輝、陳立雲、唐文邦等,回歸積分分析程序設計及其應用計算機與農業 2000 (7)
(12)肖應輝、陳立雲、唐文邦等,亞種間雜交稻結實率穩定性研究雜交水稻 2002 (3)
(13)肖應輝(4),應用系統聚類法篩選持久抗瘟性水稻品種中國水稻科學 2001 (3)
(14)陳光輝、官春雲、陳立雲等,兩系亞種間雜交稻籽粒充實度親子相關研究雜交水稻 2000 (4)
(1) 《兩系法雜交水稻的理論與技術》,陳立雲主編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2) 《雙季稻高產栽培技術體系研究與應用》 鄒應斌主編,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
(3) 《中國野生稻與稻的遠緣雜交》,伏軍、徐慶國編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
(4) 《水稻育種新技術研究與進展》,伏軍、徐慶國編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
(5) 《生態雄性不育理論與兩系雜交作物》,鄒應斌(合作),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
(1)長江流域亞種間超級雜交稻新組合選育 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項目 30萬 陳立雲研究員主持
(2)國家農作物後補助品種---新香優80 國家科技部農業部攻關項目 6萬 陳立雲研究員主持
(3)超級再生稻的選育 湖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15萬陳立雲研究員主持
(4)水稻優質高效物化栽培技術產品研究專題(2001BA507A-04) 國家科技部攻關計劃 約34萬鄒應斌研究員主持
(5)水稻優質高產低成本生產技術集成及配套物化產品應用研究 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30萬 鄒應斌研究員主持
(6)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國際水稻所合作項目 16.5萬鄒應斌研究員主持
(7)水稻反溫敏不育系的應用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0萬 周清明教授主持
(8)康201S的配組規律研究省教育廳重點項目 3萬 劉建豐副研究員主持
(9)納米肥料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部863 30萬鄒應斌研究員合作主持
(10)優質高產兩系雜交早稻新組合選育 湖南省重點項目 10萬徐慶國研究員主持
全所現有研究經費合計為200萬元左右。
陳光輝,男,漢族,1968年3月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中共黨員。
1990年7月湖南農學院農學系農學專業本科畢業,獲農學學士學位。
1993年7月湖南農業大學遺傳育種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農學碩士學位。
1999年7 月湖南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博士畢業,獲博士學位。現為湖南農業大學與湖南金健米業有限公司聯合招收的博士后。2001年晉陞為副教授,2002年被騁為碩士導師。是中國遺傳學會、中國農學會、湖南省作物學會會員。
先後在《作物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8篇、出版了2本科技專著、參與研究的三項成果獲政府獎勵,參與選育的3個品種(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主持和參與研究的國家級或省級科研項目7項。
1、陳立雲,男,漢族,1949年12月26日出生於湖南華容縣,中共黨員,1975年畢業於湖南農學院農學專業,1992年晉陞為副研究員,1996年晉陞為研究員,1996年聘為碩士生導師,1998年聘為博士生導師,現為湖南省種子協會副理事長,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水稻組組長,湖南省兩系法雜交水稻協作組副組長、育種組組長,湖南省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九五"期間,主持了國家水稻工程難題招標項目"早秈飼用良種選育"、國家863生物領域重大關鍵技術項目"長江流域兩系法品種間雜交早稻及亞種間雜交組合選育"、863生物領域中試項目"兩系法雜交水稻培兩優288的試種示範"和"國家農作物品種後補助項目"。"十五"期間,又主持國家863計劃項目"長江流域兩系法亞種間超級雜交稻新組合選育",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主持育成通過省級審(認)定的水稻品種(組合)7個,地(市)級審定的雜交稻組合3個,育成品種在全國累計種植約2700萬畝,共新增產值近25億元。其中,湖南累計種植1768萬畝,新增產值13.77億元。作為主持人或主要研究人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三等獎2項,四等獎1項。陳立雲同志為湖南乃至南方稻區的糧食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
2001年被國家科技部授予863十五周年先進個人,先後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工作先進個人、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曾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獲湖南省優秀教師1次;是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2、鄒應斌,男,漢族,1954年2月出生於湖南望城縣,中共黨員,1978年畢業於湖南農學院農學專業,1987年5月至於988年5月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進修一年,1992年晉陞為副研究員,1996年晉陞為研究員,1996年聘為碩士生導師,1998年聘為博士生導師,現為湖南省第八屆政協委員。 "九五"期間,主持了國家水稻工程"醴陵基地高產示範栽培"、國家"九五"重大攻關計劃"雙季稻超高產栽培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國家農業部跨越計劃"南方優質水稻生產配套技術研究"。"十五"期間,又主持國家科技部攻關計劃項目"水稻優質產品高效物化栽培技術產品研究專題"、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項目"水稻優質高產低成本技術集成及配套物化產品應用"、國家"十五"重大專項"水稻優質產品高效栽培產品研究"、國際合作項目"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參與國家"863"計劃項目"納米肥料關鍵技術研究"。先後在《作物學報》、《中國水稻科學》等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46篇、出版學術專著3本,作為主持人或主要研究人員,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現有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已初評通過。
鄒應斌同志為湖南乃至南方稻區的糧食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先後被評為湖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湖南省先進留學回國人員、株洲市有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湖南省科技工作先進個人、湖南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家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