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龍鎮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轄鎮

盧龍鎮位於河北省的東北部,盧龍縣中西部,是盧龍縣的縣城所在鎮,西與灤縣、遷安市隔青龍河相望,北、東、南與印庄鄉下寨鄉木井鄉相鄰,處於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內,隸屬秦皇島市。102國道、京沈高速從境內東西貫穿,西與北京相距240公里,東與秦皇島市相距70公里,交通便利。面積110.7平方公里。

2021年,盧龍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盧龍鎮常住人口為78317人。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屬盧龍縣一區。
1953年5月,建盧龍鎮。
1956年7月,達連巷、夾河灘2鄉併入。
1958年9月,為城關公社城關管理區。
1961年6月,析置城關公社。
1984年2月,復置城關鎮,析出五里台鄉。
1988年1月,五里台鄉併入,更名盧龍鎮。
1996年1月,馬檯子鄉、雷店子鄉、飲馬河鄉併入。
盧龍鎮
盧龍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盧龍鎮轄范庄、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南關、西菜園、東菜園、油粉店、葛家園、朱莊子、田莊子、南馬莊子、虎頭石、達連巷、小王莊、小劉各庄、劉太和庄、夾河灘、三里庄、五里台、小髙庄、朱家仙河、田家仙河、大莫營、倪家廟、北蘇家溝、北劉家溝、馮家溝、陳家溝、上場、雷店子、西胡庄、張各庄、張毛庄、東胡庄、招軍屯、侯家溝、古樹、崔庄、陳庄、小李庄、湯池王莊、尹家窪、王永庄、武家溝、董家峪、馬檯子、馬家峪、范家峪、南道、北道、劉家溝、楊家山、飲馬河、趙莊子、蔡家墳、尹莊子、邵家峪、陳莊子、胡家仙河、韓樓、李家仙河、鄭庄、孫庄、石橋、王郎庄、譚家溝、白莊子、東蘇家溝、下棗園、上棗園、時家溝、新一村、紅坡子、孟庄、楊河港、常家溝80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盧龍鎮轄1個社區、7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范庄村。
盧龍鎮區劃詳情
范庄村六街村馬檯子村孫庄村雷店子村
虎頭石村南關村范家峪村楊河港村張毛庄村
朱莊子村三里庄村北道村胡家仙河村張各庄村
田莊子村夾河灘村南道村韓樓村上場村
油粉店村五里台村劉家溝村趙莊子村北蘇家溝村
達連巷村小高庄村董家峪村白莊子村北劉家溝村
西菜園村小王莊村楊家山村王郎庄村馮家溝村
東菜園村小劉各庄村新一村譚家溝村招軍屯村
葛家園村劉太和庄村飲馬河村東蘇家溝村陳家溝村
南馬莊子村倪家廟村上棗園村崔庄村侯家溝村
一街村蔡家墳村常家溝村湯池王莊村古樹村
二街村尹莊子村下棗園村小李庄村武家溝村
三街村邵家峪村時家溝村陳庄村王永庄村
四街村馬家峪村孟庄村東胡庄村尹家窪村
五街村陳莊子村紅坡子村西胡庄村龍城園區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盧龍鎮地處盧龍縣西部,東與下寨鄉接壤,南與木井鄉、石門鎮為鄰,西與灤縣、遷安市隔灤河、青龍河相望,北接印庄鄉,行政區域面積106.45平方千米。
盧龍鎮
盧龍鎮

地形地貌

盧龍鎮地勢東高西低,青龍河從鎮西由北向西南流程21公里。

水文

盧龍鎮境內河道屬青龍河、灤河水系。青龍河由印庄鄉大橫河村入境內,至虎頭石村西注入灤河,境內長17千米。灤河由虎頭石村西流入境內,從蔡家墳向南流入石門鎮,境內長5.5千米。

自然災害

盧龍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等。

土壤

土壤有溶褐土、鞠褐土。

氣候特徵

屬大陸性溫帶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24度,全年日照時數2858.3小時。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盧龍鎮有白雲岩、石灰岩、膨潤土、長石等,青龍河、灤河東岸有地熱資源分佈。
2003年底統計,全鎮共有耕地面積67305畝,林地面積6756畝,其中園地面積8427畝。主要礦產有鐵、銅、金;物產豐富,主要有蘋果(年產量1695噸)、梨(年產量301噸)、桃(年產量1154噸)、葡萄(年產量1279噸)。
盧龍鎮
盧龍鎮

人口民族


總人口64113
32527
31586
家庭戶戶數18437
家庭戶總人口(總)60634
家庭戶男30637
家庭戶女29997
0-14歲(總)14391
0-14歲男7419
0-14歲女6972
15-64歲(總)45517
15-64歲男23074
15-64歲女22443
65歲及以上(總)4205
65歲及以上男2034
65歲及以上女217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0348
2021年,盧龍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盧龍鎮常住人口為78317人。

經濟


盧龍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強鎮富民為目標,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立鎮、商貿興鎮、富民強鎮、和諧穩鎮”四大戰略,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經濟指標穩中有升,2007年全鎮社會總產值完成21.6億元,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1.88億元,財政收入30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52元。
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縣城擴建、改造為契機,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已擁有光友薯業、金豆食品、龍威啤酒等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擁有思嘉特專用汽車製造和永豐汽車農機服務等重點機械製造業;擁有曉示薄發等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醫療器械製造項目;擁有永平賓館、維多利亞等具有一定檔次的餐飲服務企業。
農業產業勢頭強勁,已形成了四大產業區:雜果生產產業區,年產量6287噸;甘薯生產加工產業區、面積20491畝;蔬菜種植產業區,面積2525畝;肉雞、蛋雞、肉羊、肉牛養殖產業區,產值9269萬元。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湧現出了西胡庄、趙莊子、小劉庄等一批市級文明生態村示範村,道路平坦,街道整潔,環境優美,並設有健身、遊樂場地,使群眾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盧龍鎮的工業處於多業並舉、百業待興的發展勢頭,農業生產已經轉向規模化、品牌化、特色化。
“十一五”以來,盧龍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十五”規劃確定的任務、目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了鎮域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項目建設提速提質。近五年,盧龍鎮黨委、政府依託縣工業園區,充分利用資源及區位優勢進行項目謀划,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創新招商引資思路,改善投資環境,帶動全鎮經濟增規模、上檔次。同時,著力抓好續建、新建項目的建設,擴大項目儲備,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一批規模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2008年、2009年,該鎮連續兩年在全縣“一杯雙星”競賽中奪得第一名。
先後引進項目24個,實際到位資金達7.8億元。投資過億元的盧龍大酒店、冀東商貿、龍飛物流等三產項目相繼落戶,加快了人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集聚,帶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成效凸顯。在配合縣裡做好孤竹文化公園、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東西北環路建設以及臨街牌匾整治工作的同時,下大力做好老城區小街小巷改造治理工作,2010年已經完成了花園前街、南園子6條衚衕、鼓樓路等49條街道及范庄七隊商服樓前硬化,完成了102國道兩側交通環境治理工作。此外,還完成縣城建設規劃征地2000畝及地上附著物清點工作。加大舊城改造力度,先後多次拉動應急分隊,清理縣城主要路段的生活垃圾150餘處。
另外,縣城九大片區的拆遷工作正穩步推進。新民居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三街新民居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11棟居民樓已進入內裝修階段,部分單元已可入住,商貿樓已竣工並投入使用,並成為省級新民居建設示範村。2010年初,該鎮25個村啟動與中冶集團合作的新民居工程,已經完成了7個村、共1183戶的宅基地及房屋測量工作。根據工程規劃,將在縣城周邊片區開工四個新民居建設項目,2010年,三里庄安置點一區A、B、C三個組團76棟35萬平方米規劃建設中;A組團21棟住宅樓主體已完工,正在進行內部裝修;B、C組團正在進行施工前期準備工作;其它三個子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正在修訂完善中。
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2006年以來,盧龍鎮以環城綠化為契機,在102國道以南、陽山分水嶺以北、縣城南可視範圍內大力發展核桃樹種植產業,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並輻射到雷店子和馬檯子片區,核桃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全鎮核桃種植面積已達到10900餘畝。該鎮在鞏固東菜園、西菜園、達連巷等老蔬菜基地的同時,大力培育102國道兩側的鄭庄、李仙河等新興的蔬菜種植專業村,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200餘畝。畜牧養殖規模不斷壯大,肉雞養殖主要集中在陳家溝、劉家溝等7個村,奶牛養殖主要集中於倪家廟、蘇家溝等4個村。2005年-2010年來,生豬出欄182565餘頭,牛出欄8875餘頭,家禽出欄370.2萬餘只,產蛋8000餘噸,產奶5865餘噸。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幾年來,盧龍鎮黨委、政府紮實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先後創建文明生態村34個,其中10個被評為市級示範村,13個被評為市級優勝村。為滿足廣大群眾對種養殖技術及文化生活的需求,高標準規劃設置了新農村書屋24處,通過各幫扶單位贈送或者購進等方式,添置各類圖書20000餘冊。新建群眾娛樂活動廣場31處,修建沼氣池2200餘個。以發展經濟、解決群眾出行難為出發點,加大對現有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投入,先後投入資金50多萬元對全鎮53條農村公路路面進行維修,對36條線路進行了綠化。到“十一五”末,全鎮的村級公路達到82.63公里。
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十一五”期間,盧龍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糧食直補、綜合直補、計生政策及殘疾人幫扶等惠民政策,讓群眾得到了實惠。落實國家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政策,確保直補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群眾手中。2005年-2010年來,累計發放糧食直補達257.9萬元,發放綜合直補累計達1017.9萬元。積極推行計生政策,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較大成績,人口自然增長率平均為5.64‰,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穩定。同時,嚴格執行國家各項計生獎勵政策,共計發放獨生子女獎勵資金45.5萬元,向249人發放了獎勵扶助金59.7萬元,向21人發放了特殊獎勵扶助金6.56萬元。紮實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鎮參合人數達209798人次,參合率達94%以上,兌現參合補助金近400餘萬元。城鎮居民醫保工作有序開展,2008年至2010年,城鎮居民555人參加了醫療保險。積極落實殘疾人幫扶救助政策,對15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進行了改造,完成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18例,完成貧困殘疾人貼息貸款申請共計21戶、41.7萬元,為7位貧困殘疾人免費裝配了假肢,為貧困肢體殘疾人發放輪椅21部。
盧龍鎮
盧龍鎮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盧龍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725人,專任教師28人;小學15所,在校生2972人,專任教師27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2544人,專任教師3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167萬元。比上年增長8.6%。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22%,比上年增長2.3%。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盧龍鎮有文化中心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80個,農家書屋23個、藏書4萬餘冊。
盧龍鎮
盧龍鎮

體育

2011年末,盧龍鎮有學校體育場19處,80個村建有文化體育活動場地,經常參加文體活動的村民占常住人口的22%。
2011年末,盧龍鎮有線電視用戶18545戶,入戶率71.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盧龍鎮有衛生院1所,衛生所72個。病床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6張。固定資產1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1人,其中執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6萬人次。80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盧龍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55戶,人數9848人,支出1128.1萬元。比上年增長21.55%,月人均95元,比上年增長20.2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71戶,人數2095人,支出351萬元,比上年增長I12.34%,月人均140元,比上年增長311.76%。農村五保戶戶數190戶,人數204人,支出36.72萬元,比上年增長26.6%。另有34人集中供養。醫療救助31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49人次,共支出資金104.9萬元,比上年增長76.6%。救助災民852人次,支出救災資金10.9萬元,困難群眾生活救濟171人次,支出2.2萬元。各類優撫對象164人,支出64.5萬元,比上年增長12.7%。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3804人,參保率97%。

交通


盧龍鎮境內有102國道貫穿。

文化


地名由來

盧龍鎮因鎮政府駐地位於盧龍縣城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