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一,高分子化學家。福建福州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32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1935年獲燕京大學生物化學碩士學位。曾任福建省工業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福建省煉油廠廠長。1950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簡介


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化學系和費城國際里斯坦公司研究部做研究工作。1956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后兼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化學部副主任。長期從事有機硅高分子化學及其反應機理和高分子灌漿材料的研究,並取得成果。

簡歷


1911年6月18日 生於福建福州市。
1928-1932年 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學習。
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1932-1935年 北京燕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生。
1935-1940年 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任講師。
1940-1944年 福建研究院工業研究所任副研究員兼主任;福建省煉油廠兼廠長。
1944-1947年 福建研究院工業研究所任研究員、所長。
1947-1950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獲博士學位。
1950-1951年 美國Albright College副教授。
1951-1952年 賓夕法尼亞大學生化系Research associate.
1952-1955年 美International Resistance Co.高分子組長。
1956-1990年 在化學所任研究員、室主任;兼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化學部副主任。
1990年8月12日 病逝於北京。

生平


有機硅高分子
有機硅高分子
林一1911年6月18日生於福州市,自幼聰明好學,1928年考入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1932年畢業后考入北京燕京大學研究生,從事結晶化學和反應動力學的研究,1935年研究生畢業后又回到母校福建協和大學任講師,1947年獲當時教育部的教授證書。抗戰期間,面對日寇的侵略和經濟封鎖他除了擔負教學任務外還苦心鑽研,終於從松樹根提煉出柴油和汽油的代用品,解決了當時福建的用油問題。這一工作對支持抗戰有重要意義,獲得了當時省政府與人民的高度評價。1947年他以優秀的成績被選派赴美國留學,1950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由於當時的環境他無法馬上回國,在一些大學和公司擔任副教授和高分子研究組組長等職。雖然條件優越,但他日夜想念著祖國,在當時他的一位美國同事給一位朋友信中談到他時說過:“林一博士不但是一位優秀的高分子化學家,而且是一位愛國者,經常想用自己的知識為祖國服務”。經過努力他終於在1956年回到祖國,任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研究員、第五研究室主任,開創了有機硅高分子的研究。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積極熱情承擔國家任務,對中國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貢獻。他曾任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和高分子化學教研室主任,為辦好科技大學和提高青年教師的學術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對科研人才的成長,他熱情指導,無私奉獻,為我國培養了大批高分子化學方面的人才,特別是有機硅高分子化學方面的研究人才。

回國報效


林一而立之年正是祖國和人民飽受日本帝國主義凌辱的時期。當時他身在福建,親眼看到日本帝國主義對福建沿海的封鎖,導致福建燃油奇缺,全省水陸交通處於癱瘓狀態,這給當時的抗日和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的困難和痛苦。他急祖國和人民所急,日以繼夜開展用松樹根來提煉燃油的研究。他不僅在實驗室進行大量研究而且親自到山區去實地考察。由於工作量大,生活又沒有規律,他患上了嚴重胃病。經過刻苦研究和反覆實踐終於研究成功從伐木后殘留的松根中提煉出柴油和汽油的代用品,並建立了煉油廠,他親自擔任廠長併兼任福建省研究院工業研究所所長。林一為解決當時福建省的水、陸交通的燃料問題做出了突出貢獻,也對抗日做出了重要貢獻。由於業績出色,他被譽為福建三才子之一,並於1947年被選派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

貢獻


林一衝破美國的重重阻撓和封鎖,不僅自己多方努力爭取回國,還勸說很多旅美學者回國。1956年大批旅美學者捨棄美國優厚的工作和生活,回到祖國,林一就是其中的一個。當時有機硅只是一個創立僅僅13年的年輕但發展迅速的領域。有機硅高分子集耐高、低溫,耐輻照,耐候性好,絕緣,憎水,物理性能隨溫度變化小等許多優異性能於一身,是我國經濟和國防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高分子材料。林一回國后率先在化學所開闢了有機硅高分子化學的研究。首先研究了二甲基二氯硅烷的水解及其產物的縮合機理的研究,闡明了水解產物中的環體和線形聚合物的生成條件,接著又開展了環硅氧烷的開環聚合的研究,特別是對不同結構的環硅氧烷的開環聚合的反應動力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兩個反應是生產有機硅高分子最基本的反應,因此這些工作對我國有機硅高分子的工業化奠定了理論基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決定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開展“兩彈一星”的研製,而有機硅高分子是“兩彈一星”不可缺少的材料。林一以高度熱情,積極組織和動員全研究室承擔任務。例如在他精心組織和指導下解決了當時國產硅橡膠存在的耐溫性能和力學性能差的問題,使國產硅橡膠的性能高於技術指標要求,並成功地用於東方紅一號衛星上。70年代中,有機硅研究室承擔了軍用篷蓋布有機硅防水整理劑研製和耐高溫硅氮橡膠的研製等任務。即使當時他已受到衝擊,失去工作條件,卻仍以國家任務為重,細心閱讀文獻,積極思考,不斷提出建議,有時還親自動手做實驗。雖然這些工作當時來說難度很大,但都獲得了好的結果,曾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發明三等獎。“文化大革命”后,在恢復他室主任的職務后,他積極組織力量把有機硅整理劑推廣到出口紡織品的后整理,使我國出口紡織品提高了檔次,增加了出口的競爭能力,為國家增加了外匯收入,這樣使有機硅整理劑在全國很快得到推廣。這一工作獲得了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另外,在硅烷偶聯劑和改進硅橡膠熱穩定性等工作中,他不僅進行理論上的深入分析,而且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他的指導為這些工作後來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奠定了基礎。他豐富的學術思想、深入淺出的分析及一絲不苟的科學作風是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對現在有機硅室的工作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

培養人才


高分子化學
高分子化學
林一十分重視培養青年人,嘔心瀝血地培養化學所的年輕人和科技大學的青年教師。他孜孜不倦備課和準備教材,曾先後創辦了全國有機硅學習班,即便在“四人幫”橫行的年月,他依然在化學所開辦高分子、英語和文獻檢索等學習班。在有機硅室又創辦了“培干”晚會,利用晚上的時間輔導大家學習英語和討論工作,他不僅親自授課,還動員他夫人來講英語,甚至給個別人開小灶來提高英語水平。通過他的努力為中國培養了一批骨幹,有的人成為有機硅行業中的骨幹和領導。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他著重於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培養青年人的獨立工作能力是十分有好處的。他還經常教育大家要理論聯繫實際,多年來,勇於承擔國家任務的思想已深深紮根於有機硅室的研究工作中。
林一不僅在工作上關心科研人員特別是青年人的成長,而且在生活上對青年人和同事們關懷備至,特別是對有病和有困難的同志經常給予熱情幫助和關懷,所以當時青年人稱林一是業務上的導師,做人上的榜樣,生活上的貼心人。“文化大革命”後有機硅室在他指導下發表了百餘篇論文,取得了數項國家級和院級的重獎。他都從不署名,即使給他寫上,當他審核時也會圈掉,他說他只希望年輕人快快成長,這種甘做人梯的精神永遠值得大家學習。
林一無論在化學所還是在科技大學授課時總是認真備課,講課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概念清楚,重點突出,有條有理,易於理解和接受,學生聽完課覺得很有收穫。林一雖已去世10年,但他的愛國情操,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熱情幫助的崇高精神,永遠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他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學術思想和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對於推動有機硅的研究工作,一直發揮並將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主要論著


1 林一,林尚安。二甲基羥基硅烷的縮合動力學。科學通報,1957,20:625
2 林一,王淮雲。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丁醇裂解.科學通報,1959,3:92
3 林一,孫純中。聚二甲基硅氧烷化合物的環化機理。高分子通訊,1959,3:80
4 曹怡,林一,王葆仁。三甲基羥基硅烷與三苯基羥基硅烷的共縮合反應。化學學報,1963,29:324
5 江英彥,林克昌,林一。甲基苯基硅氧烷的平衡化反應。高分子通訊,1964,6(4):322
6 江英彥,林一,唐芸生,蓋太和。硅橡膠的室溫硫化和高溫降解。高分子通訊,1964,6(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