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布萊克本
美國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大學教授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1948年—— ),女,擁有美國和澳大利亞雙重國籍,美國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大學教授,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著有《端粒效應》(與伊麗莎.艾波合著,廖月娟 譯,天下文化出版,2017年)。
1948年生於澳大利亞,在墨爾本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
1975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博士學位,
隨後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從事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研究,
現執教於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布萊克本從小就對生物感興趣,甚至唱歌給動物聽。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因學術成就卓著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
生老病死,這或許是人類生命最為簡潔的概括,但其中卻蘊藏了無數的奧秘。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美國科學家,憑藉“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成果,揭開了人類衰老和罹患癌症等嚴重疾病的奧秘。在生物的細胞核中,有一種易被鹼性染料染色的線狀物質,它們被稱為“染色體”。正常人的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它們對人類生命具有重要意義,例如眾所周知,決定男女性別的就是一對染色體。在染色體的末端部分有一個像帽子一樣的特殊結構,這就是端粒。而端粒酶的作用則是幫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長度等結構得以穩定。 “染色體攜有遺傳信息。端粒是細胞內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它能夠保護染色體,而端粒酶在端粒受損時能夠恢復其長度。”獲獎者之一的伊麗莎白·布萊克本介紹說:“伴隨著人的成長,端粒逐漸受到‘磨損’。於是我們會問,這是否很重要?而我們逐漸發現,這對人類而言確實很重要。”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發布的新聞公報說,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解釋了端粒如何保護染色體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藉助他們的開創性工作,人們知道,端粒不僅與染色體的個性特質和穩定性密切相關,而且還涉及細胞的壽命、衰老與死亡等等。簡單地說,端粒變短,細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長度就能得到保持,細胞的老化就被延緩。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陸續有研究發現,端粒和染色體等雖然與細胞老化有關,進而影響衰老,但並非唯一的因素,“生命衰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進程,它有許多不同的影響因素,端粒僅僅是其中之一”。 “這是有關人類衰老、癌症和幹細胞等研究的謎題拼圖中重要的一片,”新聞公報說,“他們的發現使我們對細胞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維度,清楚地顯示了疾病的機理,並將促使我們開發出潛在的新療法。”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
成果
三名科學家發現了端粒和端粒酶保護染色體的機理。
獎金
三人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布萊克本說,早在她當年獲得有關端粒和染色體的研究成果時,就意識到這些成果非常重要,她在“做大事”。但獲得諾貝爾獎的喜訊傳來時她依然十分興奮,“我感到如此的激動……我想,這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布萊克本在長達30多年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革新了科學家對細胞工作方式的認識,”在獲悉本校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獲得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後,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校長蘇珊·德斯蒙德-赫爾曼當即發表聲明說。 “我們對布萊克本獲得諾貝爾獎感到非常激動。”儘管消息傳來時當地正是午夜時分,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新聞發言人科琳娜·卡萊拉依然十分興奮。她說:“我們正在為此準備一個新聞發布會。”在聲明中,德斯蒙德-赫爾曼校長高度評價了布萊克本的學術成就。聲明說,布萊克本與其他科學家合作發現的端粒酶,“揭示了一種對決定細胞壽命和在細胞老化和癌症形成過程中都起到關鍵作用的機制。”聲明還稱讚布萊克本具有“慷慨精神、好奇心和非常樂於和他人合作的品格”。聲明說:“她作為科學家、同事、導師和女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對美國和全世界都是一種鼓舞。”
《端粒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