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圩鎮

寶圩鎮

寶圩鎮位於廣東省化州市東北部,東連高州市,北接北流市,地處化州市西北出口,境內陵江秀水與梅石公路南北貫穿,北寶公路橫跨西東,扼兩省三市六鎮之交通要塞。總面積52.8平方公里,人口3.1萬人(2020),是粵桂邊境區域貿易中心鎮。

行政區劃


寶圩鎮轄10個村委會,西岸、調馬、茂坡、龍窩、陳洞、巷口、秧地坡、大塘、倉板及寶圩圩地,1個居委會。

自然資源


寶圩鎮徠
寶圩鎮徠
寶圩鎮自然資源豐富,山(寶嶺)、水(陵江)、沙(河沙)、石(花崗石)、竹、木等亟待開發。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省道283線和北(流)寶(圩)公路轄區路段。圩鎮建有1萬平方米的大型農貿綜合市場,是投資創業的首選之地。

經濟狀況


概況

2008年,全鎮完成社會生產總值5.8億元,同比增長10.2%; 工農業總產值4.47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工業總產值2.37億元,同比增長9.5%,農業總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5.6%; 實現財稅收入319.5萬元,其中:財政收入4.5萬元;國稅完成125萬元,地稅完成1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50元,較2007年凈增5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0.8億元;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累計存款總額達1.08億元。

工業

全鎮興辦了皮革製品廠、紅磚廠、電子半成品加工廠、木業加工廠、竹器加工廠、毛織廠、玩具半成品加工廠等等,該鎮的雜裡布產品遠銷省內外,享有“全國雜里半壁河山”的稱譽,全鎮企業發展到600多家,其中有7家規模以企業。

農業

全鎮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農業主要有水稻、蠶桑、四大名果、蔬菜、魚、禽畜、花生、番薯、玉米等。全鎮境內發展香蕉1.5萬多畝,年產值約8000多萬元,創建了茂坡無公害香蕉生產基地和鍾作輝綠色香蕉生產基地,此兩個基地生產的香蕉分別獲得國家農業部無公害和綠色香蕉質量認證。此外,該鎮種植有荔枝2.2萬多畝,是省扶持的“一鄉一品”荔枝生產基地鎮;現種植速生桉2.7萬多畝。

交通


全鎮公路建設、村道硬底化建設、村級辦公樓建設、學校改危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全鎮村道硬底化公路達38公里,實現了村村通硬底化公路。全鎮11間中小學,已有9間被評為市一級學校,曾被評為茂名市改造老區農村小學先進集體。全鎮11個村(居)委會,已有9個新建辦公樓,村級辦公條件明顯改善,固本強基工作紮實有效。2005年,西岸村委會黨支部被評為茂名市先進基層黨支部。

城鎮建設


圩鎮面積由原來的1.5平方公里擴展到現在的4.2平方公里,新建有朗山、寶山、江南、龍湖等四個商住小區。圩鎮常住人口超10000人,供電、通訊、有線電視已遍布全鎮每條鄉村。全鎮已有80%的農戶住上了新樓房。
化州市寶圩鎮系地處粵桂兩省和化州市、北流市、高州市的交界地方,是一個以人流、物流和交通戰略要塞而成名的好地方。寶圩鎮現隸屬化州市管轄,轄區2020年有人口3.1萬人,土地面積52.8平方公里,是一個人口少,面積小的鄉鎮,按照上級並鎮的要求,是一個要被撤消合併的鄉鎮之一,但是寶圩鎮是一個重域的邊貿鎮,在撤併上是一個很值得茂名領導深思問題。在這個撤併的問題上,寶圩鎮現有95%以上的人認為:寶圩應與高州的石板鎮合併,歸高州市人民政府管理,這才是並鎮科學發展的要求。

地域界限

寶圩應歸高州市人民政府管理。寶圩距化州市90公里,距高州市36公里,與毗鄰鎮的化州市播揚鎮14公里,高州市的石板鎮4公里。從地域的科學角度來考慮,寶圩鎮應與石板鎮合併,這才是順民心、合民意。

經濟貿易

寶圩鎮歸高州市管理,才能使當地人民沐浴到縣域經濟的春風。沙漠是春風不到的地方,綠洲才是欣欣向榮的好地方。寶圩鎮要成為欣欣向榮的地方,經濟貿易的發展依賴於高州,寶圩鎮現在除了上級統調的商品如醫藥、食鹽、部分化肥和煙草外,其餘90%以上的商品如日用品、電器、服裝、建築材料等等(指市場全面開放的產品),都是從高州市購進,與高州市進行商貿交往。一是寶圩鎮壓的工業發展離不開高州市,近年來,寶圩的工業速猛發展,如手套業、編織業、手套鋪助料產業,這些工業項業的興起,離不開高州市,手套項業的所有合作老闆和產品購銷,以及信息、技術的提供、資金的投放運作,都是高州的客商扶持和指導,與化州的工業發展市場導向無關。化州只是在行政區域外上,進行工商行政管理和收繳稅費,說實話就是坐享收利。工業發展的規模擴大和產品出路的謀划,化州市從沒有商人(指寶圩以外的化州人)為寶圩的工業發展服務,寶圩生產手套鋪助料占附近產地半壁河山,手套鋪助料除了當地和廣西的北流的客商購銷外,其餘的均依賴於高州銷售。木材加工業也是寶圩工業的繳稅大戶,木材加工的老闆主要來自高州,90%以上的產品也銷往於高州市。二是寶圩農業的發展依賴於高高州市。寶圩歷來是一個傳統種植水稻的鄉鎮,農業商業價值觀念低,近年來,寶圩鎮壓受高州農業的影響,進行農業布局調整,由於寶圩農民受到高州市農業商人,在資金、技術、產銷上的支持,寶圩農業民大力改造水稻,種植香蕉並且獲得非常成功,2003年——2004年寶圩香蕉年畝產值達5000元以上,農民種植香蕉,加速了寶圩農業商業化的進程,農戶邁出了致富的路子,農民也說出了其實在的心裡話,幸好有高州市農業服務於寶圩的平台,才有今日寶圩的農業,寶圩境內現有7個香蕉育苗基地,有5個是高州人創辦的,寶圩香蕉的銷售也基本上是高州商人或是高州商人聯繫而來的商家老闆。化州從農業的商業活動平台來說,沒有給寶圩農業帶來商機,寶圩歸高州市管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三是從社會突發性事件來看,寶圩應劃歸高州市管理。
寶圩每年的病人救治和交通突發性事件,危及群眾的生命在旦夕安全,急需求醫救助的人達30 多宗。寶圩離化州90多公里,求得化州的醫生來到寶圩救人治病,需要救治的人已經去了西天了。寶圩距高州市近,路好走,寶圩急救生命的大事,往往是向高州市面上求援。但是由於行政區域的不同,往往造成聯繫上的不便之處,也給當事人造成高額的費用。茂名市政府如果把寶圩劃歸高州市管理,是寶圩人民得益實惠的永久性大事。
寶圩劃歸高州市管理,造就和諧社會,具有現實的、將來的深遠的社會意義。寶圩是歷史的戰略重鎮,是兵家必爭之地,寶圩是交通的金三角,公路呈Y型的擺設通往高州、化州、廣西的北流,由於交通發達,寶圩歷來也是商家投資的理想場所,六七十年代,寶圩就能夠利用地理的優勢,招集遠近的商人,開設各種商業商鋪、商業品種琳琅滿目,商業活動熙熙攘攘;隨著社會的改革開放,市場作為一種社會的經濟手段,市場開放活躍,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但不管市場怎樣開放,政府始終是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主體,縣級政府職能機構一般是市場宏觀調控的主要業務部門。由於寶圩離化州遠,人力物力財力和交通的耗費時間上,直接造成老闆的經濟損失,許多商家老闆與縣級的行政主管部門溝通難,辦事難,嚴重地制約著他們的經濟發展,他們認為在寶圩呆下去,經商的路難,沒有商業發展前景。因此,曾經在寶圩投資置業的商家老闆,他們走的走,逃的逃,隨著時代的變遷,到90年代初至20世紀末,商業活動輝煌的寶圩一落千丈,現在寶圩的商業已象魯迅筆下的《故鄉》那樣荒涼蕭條,80年代與20世紀的寶圩經濟相比,是沉舟側伴千凡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綜觀科學現代化,信息現代化和交通現代化的經濟建設年代,寶圩要恢復其輝煌的商業商機,只有選擇這樣的路去走,那就是轉換宏觀調控的主體,寶圩從化州的地域上分離出來,歸高州市管理,使市場管理與宏觀調控有機地結合起來,加速寶圩經濟發展的步伐。只有這樣,寶圩才能夠揭開其經濟發展的新篇章,重寫其經濟發展的歷史。

社會意義


減少成本

便於行政管理。從鎮政府的機構來說,有黨委、政府、人大、紀檢、監察、人事、團委、婦聯等等多個部門組成,政府下屬有7大辦,每個辦又分為若干個職能部門;縣直屬鎮的單位有28個,這些政府機構的單位,每月至少要有一次派人到90多公里遠的化州參加會議,辦理有關業務,從寶圩到化州90多公里,來回一敞,車船費至少要30元,時間至少要花7個小時,這樣的行政成本有多大,業務往來有多艱難,誰都會明白。其餘的不說,就拿書記、鎮長兩人的車船費來說。兩人每周不少於三次到縣裡開會,辦理各種業務,從寶圩開車去化州來回一敞,油費要90多元,如果加上食宿,車船維修費用,每次不少於200元,長期下去,政府的行政經費要多大,負擔有多重!如果寶圩劃歸高州,寶圩去高州36公里的路程,大大地節省幹部的旅差時間,費用上可以為政府節約巨額的開支,極大地減少行政管理本。

利於經濟發展

舞活和帶動地域性經濟。首先是打破茂名市進出大西南的經濟瓶頸,便於經濟貿易的發展,北寶公路到高州,經過寶圩境內只有4公里路程,對於茂名人來說是這樣的:茂名——化州——寶圩——通大西南,而化州——寶圩這段路現實中是極少車輛行走的,而從行政上來說,茂名人要來寶圩調研工作,往往是要繞到化州,再到寶圩,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浪費財力,寶圩這個交通樞紐對於化州來說,毫無作用。如果寶圩併入高州,寶圩這個交通樞紐位置將會變成茂名——高州——寶圩——廣西直通大西南,寶圩會變成這條直線型的交通巨龍,成為茂名、高州與廣西進行經濟貿易的中轉站,在經濟上會舞動粵西,與大西南進行經濟貿易。其次是為商人打造投資的寬心平台,使商人傾心涌躍地投資於寶圩。寶圩離化州90公里,化州商人來寶圩投資沒有興趣,歷來化州極少有商人來寶圩投資辦企業,凡是來寶圩投資辦企業的商家老闆,都是以高州人為主。如果寶圩歸屬於高州市,寶圩是自己的縣域行政區,在自己行政區域投資是一種賞心悅目的心情,他們會涌躍地來寶圩投資辦企業,寶圩會成為高州企業商家投資置業的運集地方之一。寶圩企業的屈起,經濟貿易必將繁華,寶圩繁華的經濟將會全面地帶動寶圩——石板——南壙——高州一帶經濟的起飛,從而更加有力地拉動化州播揚——時代一帶周邊地域性的經濟發展。茂名西部貧窮落後的山區鎮,在化州地域上無人想來的地方、無人敢來的地方將會變成一條活生生的經濟巨龍,多年沉睡的茂名西部必將出現經濟繁華的亮麗風影線。

利於建設交通

更好地發揮交通優勢的強勁作用。寶圩在化州管轄4公里的省道路段,對於茂名、高州人來說,是進出大西南,通往全國各地的捷徑,是交通的咽喉,茂名的油車、高州的水果車、香蕉車以及禽畜車,每天多數是經過寶圩。高州市政府對於通往寶圩公路的路段建設非常重視,想方設法把它建成一級的公路,建設的熱潮如火如荼。而寶圩對於化州人來說,是一個象人們心目中的西伯利亞一樣偏僻,寶圩的交通對於化州人是無價值和作用,市政府把梅石線的省道降級為縣通鎮的公路。寶圩去播揚的寶圩境內路段,晴天仍是塵土飛揚,雨天是泥濘不甚的路段,沿線群眾從解放以來沒有享受過市府的瀝青和水泥硬底化的路面(2005年10月止),寶圩高水橋已經96年建好,現在通車雖然告別了行走低水橋在雨天奪命的日子,但在寶圩行車回回去去,都無法走出寶圩那曲曲折折的迷路,過路的司機進入寶圩象進入一個迷谷,可見寶圩的交通問題在市政府的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淡薄理念?如果寶圩併入高州市,這4公里進出大西南路段與高州道路連成一體,成為高州市的交通大動脈,洛湛鐵路修通,如果寶圩歸高州市管理,寶圩一定會融入高州交通網路,寶圩自然而然地發揮其交通位置的強勁優勢,寶圩交通將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前進。

利於人才配置

改變山區文化環境的落後命運。人生活在地球上,追求是舒適環境,環境的好與劣同政府有著重要的關係。寶圩距化州90公里,從寶圩乘車到化州來回一敞,至少要用7個小時,由於路遠,往來困難,誰會接受這顛撲流離式的生活?以凡是上級分派來寶圩機關工作的一般幹部,往往表現著不舒暢的心情,來到寶圩工作過的幹部都有一個同感,表面上服從組織的安排,實際上內心是沉重的,他們都認為寶圩是個山區,是化州人遺忘了的角落,是工作的死胡同,即使報到寶圩工作,也是出於某種無奈,前腳踏入寶圩報到,後腳又想跑了,沒有一個安心於寶圩工作的人,寶圩只有人要申請調離的地方,沒有一般幹部申請要來的地方,因此來寶圩工作的人,他們跑的跑逃的逃。2001年以來,從大中專畢業生中分來寶圩的教師,沒有三分之一來寶圩報到上班的,造成寶圩教師嚴重缺篇,寶圩教育部門被逼著要從社會上招聘人員來當教師,才暫時緩解一下教師的緊張局面。不但來寶圩工作的人是這樣,就連縣機工作的人,他們坐著單位舒適的小車,到寶圩一下車就嘆聲著,寶圩啊寶圩,太遠了,來去難哪。如果寶圩歸屬於高州市,化州人心裡裝著要到寶圩90公里的漫漫長路就會消失,化州人90公里的路會變成高州人36公里的路,來回一敞化州要7個多小時變成來回一敞高州只用1個半小時的時間,工作往來大大方便,如果寶圩劃歸高州市管理,造就了優越的人文環境,寶圩將會有吸納各種人才到來的優越條件,沉睡多年的寶圩文化一定會有各種人才迅速屈起,從而徹底地改著一個鄉鎮文化的發展命運。

利於電力資源

寶圩水力資源豐富,單是寶圩境的河段,就有三個水力發電站,這對於寶圩的經濟發展極為有利;但是網電的傳輸管理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現在化州供給寶圩網上用電的壺垌變電站,地址在那務鎮的新時代傍邊,距寶圩約有15公里,由於路程遠,每逢打雨颳風季節,造成寶圩常停電,有時停電時間長,電壓也經常出現不穩定的因素,停電、電壓問題,嚴重地束縛著寶圩經濟的發展。南方電網的高州石板變電站,就在寶圩圩3公里遠的地方,如果寶圩歸高州市管理,電價就不需說,3公里的用電線路,無認是晴天雨天颳風天,總比15公里的線路,管理到位得多,使用安全得多,電壓穩定得多。

利於提高治安

寶圩鎮的中心圩離廣西300米,離石板鎮4公里,離播揚鎮14公里,作案的不法分子看清楚寶圩是個交通便利的地方,來得快,走得安全,而且寶圩離化州遠,調動大批警力難,管理不到位這個特點,他們往往會選擇寶圩這個地方作案,流動式的作案團伙經常流入寶圩,中心圩經常出現盜竊現象。如果寶圩歸高州市管理,從地理和交通上,消除了化州4公里這個狹窄的地帶,形成寶圩、石板、高州一體化管理的寬廣區域,極大地提高社會治安管理的綜合能力。

利於和諧社會

中國有句俗話“生在淮南就是枳,生在淮北就是橘”,茂名邊遠的山區鎮寶圩的行政區域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但隨著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全面發展,特別是當今科學信息化和交通現代化的經濟發展時代,寶圩山區鎮的區域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這種歷史的山區地方,不論上級劃撥多少資金,出台多少優惠政策,都是暫時的,最終都無法解決山區閉塞貧困落後的問題。在茂名市政府的統一領導構建下,如果把一個地方的行政區域作為調整,貧困山區的命運將會變成一個新天地。寶圩在茂名市府的領導下,划入高州管理,就會擺脫了從寶圩到化州90公里的漫漫長路,使寶圩從歷史的窟窿中跳出來,變成了離高州36公里的近城鄉鎮,便於行政管理和各種人員的溝通往來,便於群眾進城處理各種社會事務,更有利於經濟文化發展的融合和諧。一個化州人望而生畏,不願到來的地鄉鎮,會變成高州人想來,爭著要來的邊貿鄉鎮,從而徹底改變寶圩人進城難辦事難的命運,更有意義的是,又有一個山區貧困的落後鄉鎮在茂名大地上劃上圓滿句號。

領導班子


梁 灝(鎮黨委書記):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
賴裕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協助梁灝同志負責鎮黨委全面工作。
陳文傑(鎮人大主席):負責鎮人大全面工作,聯繫國土、村建規劃、土地開發、城鄉清潔工程等工作。
黃彪漢(鎮黨委副書記):協助梁灝同志負責鎮黨委全面工作,分管政法、信訪、綜治、維穩、應急、國土、村建規劃、土地開發、城鄉清潔工程等工作。
周國強(鎮黨委委員、常務副鎮長):協助賴裕麟同志負責鎮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工業、企業、財稅、招商引資、安全、環保、物價、統計、供電、打私打假、食品藥品監督、質量監督、統戰、對台、宗教事務等工作。
袁高明(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分管文化、宣傳、精神文明、體育科技、武裝、民兵、消防、農村農業、林業、三防氣象、水利、扶貧開發等工作。
龍燕梅(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共青團、婦女、兒童、工會等工作。
鍾紅波(副鎮長):分管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醫療保障、城鄉居民醫保、新農保、社保擴面、旅遊等工作。
凌小清(副鎮長):分管黨政辦公室、保密、檔案、行政服務中心、公路交通、客運站等工作。
黃偉安(副鎮長):分管民政、殯改、社會事務、殘聯、教育等工作。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192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