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山林

趙山林

趙山林,1947年生,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原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頭橋村十圩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副院長、中文系副主任、教育部高校中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任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科專家組成員、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戲曲學會理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徽學》編委、同濟大學《中華藝術論叢》編委、蘇州大學《中國崑曲論壇》編委、安徽《科教文匯》主任編委。先後主持國家社科項目兩項、教育部項目兩項、上海市項目一項。多次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戲劇史與戲劇學。

簡介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戲劇史與戲劇學。

學術著作


專著:
中國戲曲觀眾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中國戲劇學通論(國家“八五”重點圖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頭橋鄉賢趙山林著作
頭橋鄉賢趙山林著作
詩詞曲藝術論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中國古典戲劇論稿‚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戲曲散論‚國家出版社(台北)2006
詩詞曲論稿‚中華書局2006
中國戲曲傳播接受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中國近代戲曲編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其他著作:
安徽明清曲論選‚黃山書社1987
歷代詠劇詩歌選注‚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西廂妙詞‚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牡丹亭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近代上海戲曲系年初編(合作‚第一作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唐詩三百首新評‚黃山書社1992
宋詞三百首評註‚安徽文藝出版社1993
清代筆記小說類編(言情卷)‚黃山書社1994
杜甫詩選(合作‚第一作者)‚上海三聯書店1997
頭橋鄉賢趙山林著作
頭橋鄉賢趙山林著作
飲冰室詩話校點‚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
元曲精華(主編之一)‚巴蜀書社1998
古代文學作品題典‚吉林大學出版社2000
宋詩三百首(合作‚第一作者)‚黃山書社2001
宋詞三百首‚安徽文藝出版社2002
大學生中國古典文學詞典(主編)‚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副主編)‚黃山書社2003
上海作家作品雙年選·古典文學卷(副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明清傳奇鑒賞辭典(主編之一)‚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大學語文(主編)‚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8
大學語文實用教程(編寫組成員)‚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古代詩文閱讀與鑒賞(上海市高中語文拓展型課本)(第一作者)‚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大學語文理工版(副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頭橋鄉賢趙山林教授在美國講學
頭橋鄉賢趙山林教授在美國講學
桃李春風一杯酒——宋詩經典解讀(合作‚第一作者)‚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主要學術論文


淺談《儒林外史》的白描手法 ‚藝譚 1981、3
論詞的空與實(合作)‚光明日報1983、3、15 (收入《詞學論稿》)
《牡丹亭》的楊葆光手批本‚江西大學學報1983、2
元曲修辭方式選析‚修辭學習1983、2
談談李清照詞的評價問題‚山東師大學報1983、3(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又收入《詞學論稿》)
談談我國古代戲曲的喜劇手法‚河北戲劇1983、4
詞學研究論文集淺評‚文學評論1983、4 (收入《上海版書評選》)
頭橋鄉賢趙山林
頭橋鄉賢趙山林
楊潮觀四考‚中華文史論叢1984、3
古代曲論中的藝術風格論‚華東師大學報 1984、4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部分讀後‚讀書1984、4(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杜詩中的藝術辯證法(合作)‚草堂(杜甫研究學刊)1985、2
古代戲曲中妒忌描寫的發展‚ 山東師大學報 1985、4
為《長生殿》中的“情”一辯‚華東師大學報1986、1
楊潮觀短劇的藝術獨創性‚中國古代戲曲論集‚中國展望出版社1986、4
古代曲論中的觀眾心理學‚ 學術月刊 1986、12(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怎樣閱讀唐宋詞書籍(合作)‚文獻1987、3
明代文人戲麴生活的生動記錄‚戲劇藝術1987、3
安徽曲論家的理論貢獻‚ 藝譚 1987、5
談談李商隱的七言近體詩(合作)‚藝譚 1987、6
楊潮觀年譜‚中華戲曲第4輯 1987、12
頭橋鄉賢趙山林
頭橋鄉賢趙山林
龔自珍詩詞中的夢‚杭州師院學報1988、1
詞學宏觀研究的一項新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1988、1
《古典戲曲存目匯考》試補‚古籍研究1988、1
想得深‚說得俏——論喜劇語言‚安徽新戲1988、5
論古代戲曲民俗‚華東師大學報1988、5
古代曲論中的觀眾位置論‚藝術百家1988、4
杜詩藝術辯證法續談‚ 杜甫研究學刊1988、4
行家·戾家·利家‚讀書 1988、10
蔣星煜的《西廂記》研究‚上海藝術家1989、3(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一部有深度的喜劇新作‚安徽新戲 1989、2
陳子龍的詞與詞論‚詞學第7輯1989、2
詞話中的藝術風格論‚文藝理論研究1989、5
徽商與戲曲的關係‚安徽新戲1990、1
戲曲藝術創造中的信息反饋流程‚藝術百家 1990、1
戲曲觀眾的心理定勢‚戲劇藝術1990、2(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儒林外史》的美學特色‚明清小說研究1990、2
論元雜劇的分類研究‚河北學刊1990、5(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四大徽班的啟示‚藝術界1990、9-10
詞的接受美學淺談‚詞學第8輯1990、10
古代戲曲理論中的“遊戲說”‚ 遼寧大學學報1991、2
一部嶄新的詞史‚江淮論壇 1991、3
孔尚任罷官之謎‚ 古典文學知識1991、5
當代意識與傳統藝術經驗‚中華詩詞第2輯‚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8
論元人雜劇中的“家長里短劇”‚藝術百家1992、1
從詞到曲——論金詞的過渡性特徵及道教詞人的貢獻‚ 山東師大學報 1992、2(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頭橋鄉賢趙山林
頭橋鄉賢趙山林
論戲曲觀眾審美趣味和審美層次的差異性‚中華戲曲第14輯1993、8
中國古代近代悲劇理論概說‚藝術百家1995、4
中國古典喜劇理論初探‚文藝理論研究1996、2
潘之恆評傳‚戲劇藝術1996、4
中國戲劇觀念的演變歷程‚藝術百家1996、4
中國古典戲劇學的歷史分期與理論框架‚華東師大學報1996、5 (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中國古代戲劇表演學的理論體系‚ 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 1997、1 (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古代劇論中的人物形象論‚河北學刊 1997、1
王陽明與戲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2
中國悲劇學研究的新拓展‚學術月刊1997、4
金院本補考‚文學遺產1997、5
晚唐詩境與詞境‚華東師大學報 1997、5 (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20世紀前期中國戲曲研究‚戲劇藝術1998、1(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楊恩壽對戲曲研究的貢獻‚山西師大學報1998、1
古典詩歌的意象結構‚古籍研究 1998、1
詠劇詩歌的價值‚中國典籍與文化1998、1(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古代曲論中的“本色論”‚文藝理論研究1998、2
湯顯祖與唐代文學‚文史哲1998、3 (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牡丹亭》的評點‚藝術百家1998、4
南北融合與古代戲劇‚ 華東師大學報1998、6 (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詠劇詩歌的價值‚中國文化報1999、2
湯顯祖與魏晉風度及文學‚戲劇藝術1999、4(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梁山伯祝英台故事的演變‚戲曲藝術1999、4
南北融合與金代詩歌的發展‚泰安師專學報 1999、5
南北融合與諸葛亮形象演變‚華東師大學報2000、2
摺子戲與表演藝術‚中國文化報2000、4、13
南北融合與關羽形象的演變‚文學遺產2000、4(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納蘭性德詞二首賞析‚文史知識2000、5
古代文人的桃源情結‚文藝理論研究2000、5 (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中國小說審美理想的闡釋‚人民日報2000、12、2
宋雜劇金院本劇目初探‚南京師大學報2001、1
南北文化融合與詞體的確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1、4(收入澳門大學《中華詞學論叢》)
試論南戲《張協狀元》的價值‚瀋陽師範學院學報2001、4
頭橋鄉賢趙山林著作
頭橋鄉賢趙山林著作
徽州曲論平議‚徽學2000年卷2001、6
無題詩簡論‚文藝理論研究2002、1
金元詞曲演變與音樂的關係‚社會科學戰線2002、5(收入《中國詩歌與音樂關係研究》)
漁父形象與古代文人心態‚河北學刊 2002、5
元曲中的“三五七”現象述論‚山西師大學報2003、1
試論舊體詞曲與新文學詩歌創作的關係‚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3、2(收入《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論集》)
關於湯顯祖“四夢”的評價問題‚戲劇藝術2003、3
戲曲活動與戲曲民俗的生動記錄
——皖籍作家竹枝詞研究之一‚池州師專學報2003、4(收入《戲曲民俗徽文化論集》)
明代詠劇詩歌簡論‚中華戲曲第29輯‚2003、6
崑曲評論家潘之恆‚中國崑曲論壇2003‚2003、10
戲曲楹聯里的學問‚上海戲劇2003、11-12
劉永濟曲論平議‚中國韻文學刊2004、1
一位朝鮮學者眼中的中國戲曲‚上海戲劇2004、1-2
近代戲曲的南方中心——上海‚中文自學指導2004、3
利瑪竇與明代戲曲‚上海戲劇2004、10
清前期詠劇詩歌簡論‚中華戲曲第30輯‚2004、4
淺議林步青的“時事新賦”‚中華藝術論叢第2輯‚2004、6
深情妙賞牡丹亭(收入《牡丹還魂》)‚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4、9
清代中期詠劇詩歌簡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5、1
試論于右任詩歌的藝術淵源‚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5、2(收入《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論集續集》)
演變研究
患難與共生死情‚上海戲劇2005、3
試論戲曲傳播中的文學與音樂關係‚戲劇藝術2005、4
肯綮在死生之際(收入《曲高和眾》)‚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2005、11
近代詠劇詩歌簡論‚ 文藝理論研究2006、1
專寫釵盒情緣‚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臨川四夢”文學淵源探討‚文學遺產2006、3(新華文摘論點摘要)
宋代文人與戲劇關係略論‚江海學刊2006、4
近代上海崑劇管見‚中國崑曲論壇2005年卷(2006、7)
戲麴生態學:古代戲曲研究的新視角‚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4
上海竹枝詞與戲曲‚中華戲曲第34輯(2006、11)
論于右任詩歌的藝術性‚近代中國與文物(國家博物館館刊)2007、1(收入《第一屆于右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論湯顯祖《邯鄲記》的成就及其影響‚戲曲研究第72輯(2007、1)
獨闢蹊徑‚致遠鉤深
——評蔣星煜先生的《西廂記》研究‚中華戲曲第35輯(2007、5)
即幻悟真——評上海崑劇團對《邯鄲夢》的演繹‚崑劇藝譚總第二期(2007、6)
試論詠崑劇詩的價值‚中國崑曲論壇2006年卷(2007、7)
讀《日本填詞史話》‚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琵琶記》與古代曲論的幾個重要命題‚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
詠《牡丹亭》詩歌簡論‚台灣中央大學《戲曲研究通訊》第五期(2008、6)
徽班在北京的發展及其歷史經驗‚《京劇與中國文化傳統》‚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9
融會貫通‚追求原創——戲曲研究的點滴體會‚戲曲研究第76輯(2008、9)
明代串客述略‚中國崑曲論壇2007年卷(2008、12)
完整演繹的可貴嘗試‚上海戲劇2009、3
從小說到戲曲——《廉吏于成龍》劇本創作的藝術匠心‚藝術百家2009、2
《忘山廬日記》蘊藏的戲曲文化信息‚文化遺產2009、2
尚長榮藝術斷想‚戲曲研究第78輯(2009、4)
雅俗新舊中西之間——從《忘山廬日記》看近代文人戲劇審美情趣‚文藝理論研究2009、3
從曲家尺牘看崑曲的傳播接受‚中國崑曲論壇2008年卷(2009、6)
趙山林故鄉頭橋村十圩今景
趙山林故鄉頭橋村十圩今景
顧頡剛與京劇‚戲曲藝術2009、3
試論《牡丹亭》範式‚華瑋主編《崑曲·春三二月天——面對世界的崑曲與〈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
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天台桃源‚國家人文地理2010、2
義大利傳教士和明代的南京城‚國家人文地理2010、3
顧頡剛與梆子‚文化藝術研究2010、1
試論《草堂詩餘》在明代的流傳及詞曲溝通的趨勢‚文藝理論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