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咬文嚼字的結果 展開
- 1995年發行文藝月刊
- 漢語成語
- 朱光潛作品
- 魯迅作品
- 1995-2004合訂本
咬文嚼字
1995年發行文藝月刊
《咬文嚼字》創刊發行於1995年1月,發行者為上海文化出版社,今為32開,約50頁的文藝月刊,主要內容則為糾正媒體藝人、名家作品的錯別字。因內容頗具特色,《咬文嚼字》已成為中國境內漢語文化品質“捍衛者”角色,並共發起了多次“社會查找錯字活動”,並造成一定影響。例如,2007年,台灣藝人伊能靜新專輯的“綸巾”念法與稍早神舟六號錯寫成“神州六號”的反應,與該刊物有密切關係。除此,該月刊亦於同期刊登漢字錯誤排行榜。
2018年3月,獲“2017年百強社科期刊”榮譽。
《咬文嚼字》創刊於1995年,是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主管、上海咬文嚼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的針對社會語文運用的期刊 。
據《咬文嚼字》2015年第10期期刊內頁顯示,《咬文嚼字》編委會共有顧問2人、編委6人、特約編委5人;《咬文嚼字》編輯部共有責任編輯1人、發稿編輯2人、編務1人、通聯1人、封面設計1人、特約編校2人 。
據2021年1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咬文嚼字》出版文獻共13713篇,總被下載611664次、總被引1926次 。據2021年1月5日超星期刊顯示,《咬文嚼字》總被引頻次為11368次,影響因子(2017年)為0.0090 。
2徠021年1月,《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20年度“十大語文差錯”。
《咬文嚼字》是由郝銘鑒任主編的由《咬文嚼字》雜誌社出版發行的期刊類雜誌,創刊於1995年1月,自創刊號起一直是32開、48面,每月出版一期。“宣傳語文規範,傳播語文知識,引導語文生活,推動語文學習”是其辦刊宗旨; 編輯、記者、校對、廣告從業人員、文秘、節目主持人和教師、學生為其主要閱讀對象。自1995年創辦以來,為了保證刊物的質量,編輯部作出了一系列的規定,比如,每採用一篇稿子,至少要查閱三部工具書;每一期校樣,至少要有十個校次;每一期成品,至少要有五人重新審讀。針對性強,專門剖析報刊、圖書、廣告、影視中的各類語文差錯;知識性強,尤其有些知識不是課堂里、詞典里能等到的;其口號是“咬書咬報咬刊,咬天下該咬之錯;嚼字嚼詞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
1995年,中國有8000多種刊物與200多種語文刊物,市場相對飽和,但缺少針對社會語言文字應用的刊物。語言學家郝銘鑒想創辦一本這方面的刊物。《咬文嚼字》便在郝銘鑒的努力下,最終正式創刊 。
1997年5月9日與5月16日,《咬文嚼字》編輯部舉辦了《咬文嚼字》讀者座談會 。
2006年,《咬文嚼字》決定從2006年開始以中央電視台等12家覆蓋面較廣、影響較大的電視台作為“咬嚼”對象,並開始每年評選“十大語文差錯”結果 。
2008年起,《咬文嚼字》在每年年底都會公布年度“十大流行語”評選結果,是最早做流行語評選的機構 。
2012年9月,《咬文嚼字》編輯部入圍“感動上海年度十大人物”候選名單 ;12月11日,《咬文嚼字》揭曉“2012年圍觀名家博客”活動,選取了新浪網上的12位知名博主,在當年的每月“圍觀”一人 。
2013年4月,《咬文嚼字》被上海市總工會命名為“上海市團隊創先特色班組 ”。
刊登內容
讀者在學習中產生了語言文字疑問,《咬文嚼字》裡面的文章會做出解答;讀者工作中遇到了語言文字難題,《咬文嚼字》裡面的文章會做出解釋;社會上一旦有了語文熱點事件,《咬文嚼字》中的專家也會做出相關解析 。
主要欄目
《咬文嚼字》主要欄目有一針見血、文章病院、追蹤熒屏、百科指謬、借題發揮、有此一說、詞語春秋、鎖定名人、微型講壇、時尚詞苑、向你挑戰、火眼金睛、校園叢談、語絲、眾矢之的、霧裡看花、談聯說謎、廣角鏡等 。
2020年2月,《咬文嚼字》開闢“疫情聚焦”專欄,為抗疫輿情新聞中的高頻詞提供專業解析 。
讀者對象
編輯、記者、校對、廣告從業人員、文秘、節目主持人和教師、學生為《咬文嚼字》主要閱讀對象 。
卷首幽默、語林漫步、眾矢之的、借題發揮、連珠炮、一針見血、校園叢談、詞語春秋、八面來風、熱線電話、辨字析詞、追蹤熒屏、碰碰車、一字難忘、百家會診、文章病院、向你挑戰、語絲
開闢“疫情聚焦”專欄
冠狀病毒的“冠”怎麼讀?防疫是“狙擊戰”還是“阻擊戰”?失職官員應“革職”還是“辭職”?
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上海《咬文嚼字》雜誌開闢“疫情聚焦”專欄,為抗疫輿情新聞中的高頻詞提供專業解析。3月號即將面世的雜誌,將“核酸檢測”“方艙醫院”“負壓救護車”“負壓病房”等專業辭彙一一剖析。“前線觀察”專欄刊發《從“火神山”“雷神山”談起》,從兩所應急醫院的名稱起筆,著眼語言、文化角度,解析在這次舉國“戰疫”中展現出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咬文嚼字》雜誌主編黃安靖告訴記者,疫情發生以來,編輯部結合抗疫實際,根據自身定位第一時間確定選題、組稿,兩個專欄暫計劃連開三期。
冠狀病毒的“冠”怎麼讀?媒體上,生活中,人們聽到的既有“冠(ɡuān)狀病毒”,又有“冠(ɡuàn)狀病毒”。
《咬文嚼字》刊發的文章中提出三點。首先,“冠”是多音字。讀ɡuān,是名詞,本義指帽子,如“冠冕”“衣冠”,引申指像帽子一樣的東西,如“樹冠”“雞冠”。讀ɡuàn,是動詞,指戴帽子,如“沐猴而冠”;又特指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結髮戴冠,表示成人,如“弱冠”;還從帽子戴在人體最高處引申指位居第一,如“勇冠三軍”,並特指第一名,如“冠軍”;進一步引申,泛指在前面加上名號或文字,如“冠名”。
其次,“冠狀病毒”因形狀而得名。20世紀60年代,這種球形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被觀察到,其外膜上有明顯的棒狀突起,看上去像中世紀歐洲王冠上的突起,因此被命名為“冠狀病毒”。“冠狀”指外膜突起像王冠一樣,這是名詞用法,應讀“冠(ɡuān)狀”而不是“冠(ɡuàn)狀”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冠狀”被簡稱后,更易誤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簡稱為“新冠肺炎”,誤讀為“新冠(ɡuàn)肺炎”的情況很普遍。類似的冠(ɡuān)狀動脈性心臟病,因冠狀動脈硬化、供血不足等引起。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動脈,從主動脈根部,分左右兩支,行於心臟表面,幾乎環繞心臟一周,恰似一頂王冠。“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后,名詞特徵隱匿,誤讀為“冠(ɡuàn)心病”的比比皆是。有此“前車之鑒”,“新冠(ɡuān)肺炎”能不慎乎?
在報道這場全民防疫戰鬥中,有媒體稱,這是一場防疫“狙擊戰”。《咬文嚼字》亦為此正名。防疫不是“狙擊戰”,這是一場防禦的戰鬥,全國人民參與的是“阻擊戰”。
所謂“狙擊”,指的是形容暗中埋伏、伺機襲擊,這是一種偷襲的作戰方式。
“阻”,即阻止、阻擋,“阻擊”是以防禦手段阻止對方的行動,是公開的對抗和較量,目的是阻敵前進、斷敵退路。
目前,全國馳援湖北、會戰武漢,有力阻止了疫情的擴散,有效阻斷了疫情的發展。因此,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阻擊戰”。
文章徠還指出,通常認為“狙”本義指獼猴。根據《說文解字》:“狙,玃(jué,大猴子)屬。從犬且聲。一曰狙,犬也,暫(猝然)嚙人者。一曰犬不嚙人也。”然而,《字源》以“一曰”為本義,認為“狙”本指犬伺機突然躥出咬人,獼猴是假借義。這一糾正很有道理,因為它恰可與“狙擊”的用法相吻合。
“狙擊”的構詞是名詞作狀語,其結構類似“鯨吞蠶食”“鯨吸牛飲”,其解釋就是像犬突然咬人一樣進行攻擊。如果解釋成獼猴則很難說得通。《莊子·齊物論》中有則著名寓言:“狙公賦芧(xù,橡子),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作者幽默做結:“以這種認知能力,怎麼能完成高難度的狙擊任務?”
編委會
據《咬文嚼字》2015年第10期期刊內頁顯示,《咬文嚼字》編委會共有顧問2人、編委6人、特約編委5人 。
《咬文嚼字》編委會人員名單 | |
職務 | 名單 |
---|---|
顧問 | 張斌、濮之珍 |
編委 | 何偉漁、陳必祥、金文明、姚以恩、孫歡、張榮 |
特約編委 | 汪惠迪(中國香港)、田小琳(中國香港)、周鳳五(中國台灣)、林國安(馬來西亞)、吳英成(新加坡) |
責任編輯 | 金長依 |
發稿編輯 | 裴蓓,王蘇 |
編輯部
據《咬文嚼字》2015年第10期期刊內頁顯示,《咬文嚼字》編輯部共有責任編輯1人、發稿編輯2人、編務1人、通聯1人、封面設計1人、特約編校2人 。
《咬文嚼字》編輯部人員名單 | |
職務 | 名單 |
---|---|
責任編輯 | 王蘇 |
發稿編輯 | 李凡、黛明 |
編務 | 何中辰 |
通聯 | 張煒 |
封面設計 | 何明捷 |
特約編校 | 蔡維藩、陳以鴻、李光羽、王中原、張獻通 |
職務 | 名單 |
---|---|
社長 | 孫歡 |
名譽主編 | 郝銘鑒 |
執行主編 | 黃安靖 |
副主編 | 王敏 |
收錄情況
《咬文嚼字》被中國知網與超星期刊等資料庫收錄 。
出版發行
2003年,《咬文嚼字》與有關部門合作,發布《264組異形詞整理表(草案)》。
2005年,《咬文嚼字》在創刊10周年的慶祝會上,發布《當代漢語出版物中最常見的100個錯別字》 。
2020年,《咬文嚼字》2020年第3期內容將“核酸檢測”“方艙醫院”“負壓救護車”“負壓病房”等專業辭彙一一剖析。“前線觀察”專欄刊發《從“火神山”“雷神山”談起》,從兩所應急醫院的名稱起筆,著眼語言、文化角度,解析在這次舉國“戰疫”中展現出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
據2021年1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咬文嚼字》出版文獻共13713篇 。
影響
據2021年1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咬文嚼字》總被下載611664次、總被引1926次 。
據2021年1月5日超星期刊顯示,《咬文嚼字》總被引頻次為11368次,影響因子(2017年)為0.0090
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
《咬文嚼字》曾獲2005年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百種優秀報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等榮譽 。
2015年,《咬文嚼字》獲“2015年百強社榮譽。榮榮譽。榮譽 。
2018年3月,《咬文嚼字》獲“2017年百強社科期刊”榮譽
精神理念
《咬文嚼字》的刊名由郝銘鑒所起。“咬文嚼字”原本是貶義,但他有自己的理解——“咬文嚼字”代表的是大家寫文章時字斟句酌、嚴謹治學的態度 。
《咬文嚼字》以糾正語文差錯、傳播語文知識、引導語文生活健康發展為辦刊宗旨 ,以“咬書咬報咬刊,咬天下該咬之錯;嚼字嚼詞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為辦刊精神
一、摘要與關鍵詞: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提供3-5個關鍵詞,用分號隔開;撰寫的文章字數以2500-4500字為宜。
二、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工作單位、郵政編碼、職稱、職務、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須註明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
三、註釋:註釋序號(上標)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錶示,附於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碩士學位論文)、未正式發表的講話等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五、資助項目需註明資助者、項目編號。
六、體例要求:以“一”、“1”、“(1)”作為文章層次,(1)以小標題方式提煉主要觀點。
七、圖表要求:表格:將表名置於表上方居中;圖:將圖名置於圖下方居中。表、圖內文字統一用楷體。
八、為便於稿件的修改及聯絡,請作者提供聯繫方式:通信地址、郵編、電子信箱等。
九、投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投稿必復 。
2006年起,《咬文嚼字》持續舉辦年度“十大流行語”“十大語文差錯”評選。創刊人郝銘鑒表示,評選“十大流行語”是為了肯定語言生活當中的創造性成果,而評選“十大語文差錯”,是因為在人們語言生活中存在不規範、不正確、不健康的東西,編輯部要對它及時地制止。哪怕一個小刊物力量有限,但總要有人發出聲音
《咬文嚼字》生逢其時,又有著鮮明的特色:它切中語文生活的時弊,彈不虛發;它不說空話和一般性的大道理,每文必有的放矢,扎紮實實;它鐵面無私,直言談相。它受到讀者歡迎不是偶然的,是客觀形勢和主觀努力的必然結果 。(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評)
《咬文嚼字》的作者和編輯,每次都是擺事實,講道理,把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出處依據都講清楚了。事實上,能夠認真負責,很嚴謹很有學術術地挑錯,並不容易。那是要有功底的,正所謂“一字十年功 ”。(中國內地作家、學者、教育家易中天評)
從某種意義上說,《咬文嚼字》的專業還在於敢於挑戰權威或大眾的語言習慣,有時候甚至是數億人的習慣。比如,今年2月央視開播的《朗讀者》一期節目中,濮存昕和董卿強調老舍的“舍”應該讀作shè,在觀眾中產生很大的影響。《咬文嚼字》卻根據老舍“字舍予”(“舍”即捨棄,應讀第三聲),以及老捨生前自己也讀shě,認定這是一個差錯。再比如,2012年認定“甄嬛”的“嬛”不念huán,而應該念作xuān,一時令國人嘩然。儘管也有爭議,但相較於人們的習慣,《咬文嚼字》更強調探究語言根本,判斷對與錯並不受使用者多少的影響。也就是說,既不會顛倒對立也不嘩眾取寵取寵;也不會人云亦云,被流行綁架。(人民網評)
2013年11月7日,《咬文嚼字》編輯部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決賽存在明顯誤判,並且這一失誤影響了比賽冠亞軍的名次。《咬文嚼字》編輯部糾錯聲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導演關正文表示:“如果這是一個錯誤,我們會承認錯誤和道歉,但在討論之後,我們發現其中還有爭議。”關正文透露說,節目裁判組給出了與《咬文嚼字》方面不同的意見,可以看做是的官方解釋 。
2012年十大流行語
1、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正能量”本是物理學名詞,霍金《時間簡史》中就用過:“宇宙中的物質是由正能量組成的。”“正能量”的流行源於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的專著《Rip it up》(中文譯名《正能量》),其中將人體比作一個能量場,通過激發內在潛能,可以使人表現出一個新的自我,從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滿活力。當下,人們為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貼上“正能量”標籤。
2、元芳,你怎麼看?出自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狄仁傑遇到案情難解之處,時常會問副手李元芳:“元芳,你怎麼看?”而李元芳的回答通常都是:“大人,此事蹊蹺,背後隱藏著一個驚天的陰謀。”2012年的流行,是源於一起網路事件。泉州有一女孩疑似被肢解后墜落高樓,警方判斷為自殺。一名網友以“元芳,你怎麼看”進行嘲諷,暗指案情背後或有蹊蹺。該句式於是迅速流行,人們多將它綴於某個句子或語段的末尾,表達某種質疑、嘲諷或公開徵詢看法。
3、舌尖上2012年中央電視台播出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展示了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和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引起廣泛關注。此紀錄片的走紅,使得 “舌尖上”也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儼然成了飲食文化的 “代言人”,靈活地表達與之相關的豐富意蘊。如“舌尖上的中國”,即中國的飲食文化;“舌尖上的快樂”,意思是品味美食的樂趣;而“舌尖上的愛情”則可以理解為與飲食息息相關的愛情生活。
4、躺著也中槍一般而言,槍戰中如果躺在地上,中槍的概率是最低的。“躺著也中槍”於是用來形容無緣無故地受到牽連,或被卷進是非。出自周星馳電影《逃學威龍》中的一句台詞。劇中雙方激烈打鬥,某人裝死,另一人向地上發了一槍,正中裝死的人,裝死的人叫道“我靠! 躺著都能中槍!”如今也有人使用縮略形式“躺中”“躺槍”,還有人乾脆說“中槍”,表達的都是同樣的意思。
5、高富帥指高大、富有、帥氣的男人,是由三個單音節形容詞並列構成的准固定片語。“高富帥”和“白富美”(膚白、錢多、貌美),是擇偶方面最有優勢的男人和女人。最初這兩個詞是網民對青春偶像劇和日本動漫中男女主人公特徵的概括,表達了對虛擬世界里“高富帥”與“白富美”之間童話婚戀的艷羨,同時也寄託著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和對平凡現實的自我解嘲。“高富帥”和“白富美”現已成為日常生活里的熱門詞語。
6、中國式“中國式”的說法最初源自王海鴒的小說《中國式離婚》,改編成電視劇后曾火熱一時,衍伸出“中國式XX”等說法。而2012年,網友提出的“中國式過馬路”,即“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成為“中國式”爆發的導火線。媒體上出現大批以戲謔口吻議論國人或中國社會問題的“中國式XX”,如“中國式接送孩子”“中國式相親”“中國式插隊”等等,於戲謔中表達自嘲與質疑。
7、壓力山大意思是壓力像山一樣大。這個詞是由我國男女老少最為熟悉的外國人名“亞歷山大”,通過諧音、暗喻演變過來的。前半部分諧音,後半部分暗喻。後來又出現變體“鴨梨山大”,更加詼諧有趣。“壓力山大”一問世,就被人們廣泛接受,一來是交際上的需要,二來是念著順口、聽著順耳,並且幽默感十足。
8、贊先在網路上流行,然後打入傳統媒體,有動詞、形容詞兩種用法。作動詞的“贊”可以替代許多雙音詞:讚美、讚賞、讚歎、贊同、讚許,以及稱讚、誇讚等。作為形容詞的“贊”表示好,一說來源於台灣,理由是台灣有一家報紙評選的2011年台灣年度漢字就是“贊”字,一說吳方言區(包括江蘇南部、浙江大部和上海)一向用“贊”表示好,如上海話里“蠻贊”便是很好的意思。
9、最美“最美麗”的簡稱,新興的用法“最美+身份”的組合作為一種對人物的美稱在2012年已成為感動中國的新力量。這種組合的流行始於“最美媽媽”。2011年,一個2歲女童從10樓墜落,正在樓下的吳菊萍衝過去用左臂接住了孩子。小女孩得救了,而吳菊萍左臂粉碎性骨折,人們稱讚吳菊萍為“最美媽媽”。此後各種“最美”稱號不斷湧現,如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司機吳斌、最美戰士高鐵成、最美女法官厲莉……
10、接地氣本義是“接土地之氣”,民間常說的“水土不服”就是不接(當地的)土地之氣(泛指自然環境和氣候)。流行語“接地氣”中的“地”用的是比喻義,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氣”就是“貼近老百姓真實生活的實際”“反映百姓真實生活情感”。莫言的小說就是“接地氣”的一個典型。而黨員幹部“接地氣”,就是要深入基層,廣泛接觸民眾,了解民眾的苦與樂、民眾的意願和需求。
2013年十大流行語
1. 中國夢
中國夢以其清新的理念和親和的風格,為廣大民眾所認同,成為2013年度的全民流行語。
2. 光碟
光碟就是吃光碟中飯菜的意思。2013年1月,北京一家民間公益組織發起“光碟行動”。隨後,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號召大家節約糧食。“光碟”被捧為時尚新詞,“今天你光碟了嗎”成為流行語。
3 .倒逼
倒逼,即逆向促使。倒逼來源於經濟領域中貨幣供給的倒逼機制。如今擴大了使用範圍,“由下而上”“由流溯源”“由果問因”等行為,都可以稱“倒逼”。
4 .逆襲
從日語引進的新詞,意思是在逆境中反擊成功。如今意義和用法拓展,新事物衝擊舊事物、後浪推前浪等等,都可稱逆襲。
5. 微××
“微”本指小、細、輕、少、弱等,如今成了元素元素語素,生活中出現了一批以“微”命名的新事物,如微博、微信、微新聞、微電影等等。“微××”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模式。
6 .大Ⅴ
指的是在微博上十分活躍並擁有眾多粉絲的公眾人物,通常把粉絲超過50萬的微博用戶稱為網路大Ⅴ。大Ⅴ幾乎都是網路上的意見領袖,有著不容小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7. 女漢子
“女漢子”指帶有“純爺們性格”的女性。
8. 土豪
本是漢語中固有詞語。在20世紀上半葉,特指有財有勢橫行鄉里的地主惡霸。今日之“土豪”泛指現實社會中富而不貴的群體。
9. 奇葩
本來指珍奇而美麗的花朵,常用來比喻不同尋常的優秀文藝作品。如今廣為流行的“奇葩”,則來源於網路,常用來比喻某人某事或某物十分離奇古怪,世上少有。
10. 點贊
起源於各大社交網站的“贊”功能。當下頻頻出現在報刊上的“點贊”,詞義有了演變,它成了點評的一種。與點評不同的是,點贊只說好話。
2014年十大流行語
1、“ 頂層設計”一詞位列2014年“十大”之首。“頂層設計”原是系統工程學概念,意思是從頂層開始,對工程項目的各個層次、各個要素、各個方面統籌規劃,以便高效快捷地實現目標。后廣泛應用於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領域。作為一個政治名詞,“頂層設計”指的是政府的“戰略管理”,其核心是整體性、全面性、長遠性以及重大性、全局性目標的設定,是政府統籌內外政策和制定發展戰略的重要思維方式。
2、“ 新常態”位列第二。“新常態”來自英語,本來描述的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後西方經濟恢復緩慢而痛苦的過程,有人概括為“一低兩高”,即“低增長、高失業、高債務”。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新常態”一經流行,已不再局限於經濟領域。
3、“ 打虎拍蠅”入選2014年年度熱詞第三,是“老虎蒼蠅一起打”的簡稱。“老虎”喻指位居高層的腐敗官員,“蒼蠅”則指身處基層的腐敗官員。“打虎拍蠅”反映了黨中央在懲治腐敗這一大是大非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和政策措施,既形象又深刻。
4、其他入選的流行語有“ 斷崖式”,人們用“斷崖式”形容幅度大、勢頭猛的下行狀態,運用範圍十分廣泛。如反腐領域有“斷崖式降級”,股市有“斷崖式暴跌”,樓市則有“斷崖式降價”,還有人把氣溫大幅度下降說成“斷崖式降溫”等等。
5、“ 你懂的”,本是網路用語。2014年3月2日,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在回答關於周永康傳聞的提問時說:“無論什麼人,無論職位有多高,只要觸犯黨紀國法,就要嚴厲懲處。我只能回答成這樣了,你懂的。”“你懂的”就此一夜走紅,主要用於兩種場合:一是由於許多人都知道,說話人不必多說或無需說明。二是由於涉及敏感話題,說話人不願說、不能說或者不便說。
6、“ 斷舍離”,出自日本雜物整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斷舍離》一書。她倡導通過“做減法”,收拾好自己居住的房屋,讓自己生活在寬敞舒適自由的空間,從而尋求壓力的緩解和心靈的釋放。隨著圖書的暢銷,“斷舍離”成為時尚新詞,意思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如今,“斷舍離”已成為一種現代生活的理念。
7、“ 失聯”,即“失去聯繫”的意思。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架載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飛機與管控中心失去聯繫,至今下落不明。新聞報道中反覆出現“失去聯繫”的說法。為了簡便,一個新的縮略詞“失聯”應運而生。
8、“ 神器”,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十大神器”的說法,比如盤古開天地的神器叫“開天斧”,女媧補天的神器叫“補天石”。古代人類對宇宙間許多現象無法認知,難以解釋,只好“歸功”於“神”的力量。如今將某種新器物或高科技產品稱為“神器”,目的是強調其獨特的“神奇”功效。
9、“ 高大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縮略。電視劇《武林外傳》和電影《甲方乙方》都使用過“高端大氣上檔次”這個七字短語,后凝結為三字詞“高大上”。2014年,“高大上”的使用率和知曉率大幅提升,迅速成為喜聞樂見的全民流行語,適用範圍也更廣泛了。
10、“ 萌萌噠”即“萌萌的”,本為網路詞語,如今已演化為大眾流行語。“萌”即可愛,重疊為“萌萌”,則是很可愛的意思。“噠”讀da,本為音譯用字,諧音“的”,顯得俏皮、幽默而親切。“萌萌噠”三字連用,意為太可愛了,人、事、物均可使用。
2016年十大流行語
流行語之一:供給側。2015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後,“供給側”成為高頻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前景令人期待。
流行語之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指手藝工人對產品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理念,即對生產的每道工序,對產品的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詞迅速流行開來,成為製造行業的熱詞。不僅製造行業,各行各業都提倡“工匠精神”。於是,使用範圍擴展,任何行業、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稱“工匠精神”。
流行語之三:小目標。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想做世界首富,這個奮鬥的方向是對的,但是最好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我先掙它1個億。”深受震動的網民紛紛轉發視頻圖片。“小目標”這個詞語的走紅,意思正好與本義相反,指的是普通人難以達到的“大目標”,甚至是一輩子無法企及的目標,其中滿含網民的娛樂、自嘲精神。
流行語之四:洪荒之力。2016年8月,中國選手傅園慧在里約奧運會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中“殺出重圍”、晉級決賽。賽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她以一句“我已經用盡洪荒之力啦”紅遍神州。語言學者指出,“洪荒”本指混沌、蒙昧的狀態,借指遠古時代。如今,“洪荒之力”被頻頻使用,多用來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也顯示國人在過去一年中“狀態很拼”。
流行語之五:吃瓜群眾。現實生活中,人們常一邊嗑著瓜子,一邊聽人閑聊。在網路論壇中,人們發帖討論問題,後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隊跟帖,或發表意見,或不著邊際地閑扯。2016年,有好事之徒將“不發言只圍觀”的普通網民稱為“吃瓜群眾”。人們頻頻以“吃瓜群眾”自嘲或互嘲,用來表示一種不關己事、不發表意見僅圍觀的狀態。
流行語之六: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2016年3月,一個叫“喃東尼”的畫師在其微博上貼出了一組名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漫畫:兩個生動可愛的小企鵝是對好朋友,坐在同一條小船上,因為一個小原因(如一方變瘦),小船立馬弄翻。這組漫畫很快受到追捧,網民紛紛配上新的文字,掀起了一場“翻船體”造句大賽。
語言學者考證稱,“友誼的小船”可能源自風靡中國的經典美劇《老友記》。《老友記》的台詞曾幽默一記:“什麼船是永不沉沒的?友誼的船。”
流行語之七:葛優躺。2016年7月,一組“葛優躺”表情包開始出現在網路上。其圖片源自曾熱播的大型家庭情景劇《我愛我家》,葛優飾演的“二混子”去別人家蹭吃蹭喝,像一攤爛泥癱坐在沙發上,神態“妙趣橫生”。
隨著表情包走紅,網民們便把極其懶散的癱坐姿勢稱作“葛優躺”。有人說,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內心累積了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葛優躺”式的“頹廢”迎合了人們放空一切、降低焦慮、釋放壓力的心理需求。這正是“葛優躺”一詞流行的心理背景。
流行語之八:套路。漢語中本有“套路”一詞,指編製成套的武術動作,如少林拳套路;也指成系統的技術、方式、方法等,如改革新套路。2016年網路流行語中的“套路”翻出新意,泛指經過精心編製的、用來迷惑人的說法或做法,甚至詭計、陷阱。
流行語之九:一言不合就xx。語言學者考證指出,“一言不合”本義為一句話說得不投機。這一流行語如今使用已經泛化,更多地表示“任性”“動不動”的意思,如“老師一言不合就表揚學生”“單位一言不合就發獎金”“股市一言不合就下跌”等等。
流行語之十:藍瘦,香菇。2016年一度風行的“藍瘦,香菇”,其實是“難受,想哭”的諧音。2016年10月,廣西南寧一小哥失戀后錄了一視頻:“難受,想哭,本來今天高高興興,你為什麼要說這種話?難受,想哭……”一口濃郁的廣西話聽上去像“藍瘦,香菇”。語言學者指出,“藍瘦,香菇”的流行,迎合了年輕人在表達上的遊戲化心理,即詞語要有意思,又要視覺化。
2020年十大流行語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後浪、颯、神獸、直播帶貨、雙循環、打工人、內卷和凡爾賽文學。
《咬文嚼字》歷年十大流行語 | |
年份 | 流行語 |
---|---|
2008年 | 山寨、雷、囧、和、不拋棄不放棄、口紅效應、拐點、宅男宅女、不折騰、非誠勿擾 |
2009年 | 不差錢、躲貓貓、低碳、被就業、裸、糾結、釣魚、秒殺、蝸居、蟻族 |
2010年 | 給力、神馬都是浮雲、圍脖、圍觀、二代、拼爹、控、帝、達人、穿越 |
2011年 | 親、傷不起、Hold住、我反正信了、坑爹、賣萌、吐槽、氣場、悲催、忐忑 |
2012年 | 正能量、元芳,你怎麼看(元芳體)、舌尖上、躺著也中槍、高富帥、中國式、壓力山大、贊、最美、接地氣 |
2013年 | 中國夢、光碟、點贊、土豪、女漢子、奇葩、微××、 大V、倒逼、逆襲 |
2014年 | 頂層設計、新常態、打虎拍蠅、斷崖式、你懂的、斷舍離、失聯、神器、高大上、萌萌噠 |
2015年 | 獲得感、網際網路+、顏值、寶寶、創客、腦洞大開、任性、剁手黨、網紅、主要看氣質 |
2016年 | 洪荒之力、吃瓜群眾、工匠精神、小目標、一言不合就XX、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供給側、葛優躺、套路、藍瘦香菇 |
2017年 | 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共享、有溫度、流量、可能XXX假XXX、油膩、尬、懟、打call |
2018年 | 命運共同體、錦鯉、店小二、教科書式、官宣、確認過眼神、退群、佛系、巨嬰、杠精 |
2019年 | 文明互鑒、區塊鏈、硬核、融梗、××千萬條,××第一條、檸檬精、996、我太難/南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霸凌主義 |
2020年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颯、後浪、神獸、直播帶貨、雙循環、打工人、內卷、凡爾賽文學 |
其中,第一大語文差錯為:“兩會”報道中的常見用詞錯誤,混淆了“議案”和“提案”。“兩會”召開期間,常見政協委員提交議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類說法。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議案”。而“提案”是政協委員和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向政協全體會議或常務委員會提出的書面意見和建議。
其他的錯誤還包括中央巡視工作報道中的常見用字錯誤:“入駐”誤為“入住”。國家計生新政宣傳中的概念錯誤:“單獨二孩”誤為“單獨二胎”。此外,還包括APEC會議報道中的一個病態詞語“國際間”;馬航MH370失聯事件報道中用詞滯后,“通信”誤為“通訊”;明星“污點”事件報道中,將“拘留”誤為“逮捕”;影視作品中的常見繁體字使用錯誤:“松樹”誤為“松樹”。例如,年內熱播的《紅高粱》電視劇中,便有“三徑寒松含露泣”的聯語。其實,“松”和和和和和和和和“松和”是兩個不同的字。文體新聞報道中的用典錯誤:“折桂”誤為“折桂冠”。“桂冠”可以奪得、贏得,但不能說折折中折中折中。
《咬文嚼字》歷年“十大語文差錯” | |
時間 | 簡介 |
---|---|
2006-2018年 | 詳見詞條“十大語文差錯”。此處不再敘述。 |
2019年 | 一、足協致歉聲明中的成語誤用:以“差強人意”表示讓人不滿意。 二、明星微博中的知識差錯: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成孔子的話。 三、干支紀年中的用字錯誤:“己亥”誤為“已亥”。 四、科技新聞中的詞形錯誤:“挖牆腳”誤為“挖牆角”。 五、影視新聞中的用字錯誤:“主旋律”誤為“主弦律”。 六、經貿新聞中的不規範用字:“鯰魚”誤為“鯰魚”。 七、司法新聞中的詞語誤用:“不以為意”誤為“不以為然”。 八、環保新聞中的用字錯誤:“禁漁”誤為“禁魚”。 九、波音墜機事件中的用語錯誤:“令人堪憂”。 十、外交新聞中的詞語誤用:“令人不齒”誤為“令人不恥 ”。 |
2020年 | 一、 “新冠”的“冠”誤讀為guàn。 二、“戴口罩”誤為“帶口罩”。 三、“共渡難關”誤為“共度難關”。 四、“杏林”誤為“杏壇”。 五、“宵禁”誤為“霄禁”。 六、“擠兌”誤為“擠對”。 七、“副作用”被誤為“負作用”。 八、誤用“嘆為觀止”形容疫情失控。“嘆為觀止”是個成語,表示所見事物好到了極點。 九、“科創板”誤為“科創版”。 十、“螺螄粉”誤為“螺絲粉 |
名人遭“咬嚼”
各期咬文嚼字
根據“圍觀”結果,著名學者、散文家周國平的文字很嚴謹,他的博文差錯率僅為萬分之零點七,對語言文字的嚴謹使用令人嘆服。緊隨其後的是財經名人郎咸平,差錯率也在萬分之一以內。業內對出版物文字差錯檢查所設定的“合格率”為萬分之一。這意味著,12名博主中僅有兩人語文“過關”,其餘人表現均有欠缺。
從“圍觀”結果來看,不少“網路名人”寫博客往往信馬由韁,對待語言文字態度草率,造成了許多低級差錯。例如,童話大王鄭淵潔把“寒暄”誤成“寒喧”,“股掌之間”誤為“鼓掌之間”;微博女王徐靜蕾把“生僻”誤為“生癖”,“剖腹產”誤成“拋腹產”;韓寒把“見人不救”誤成救“救人救救”;李承鵬把“日理萬機日理日理萬機萬機基”;馬未都把“遣唐使”居然寫成了“譴唐使”……可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此外,錢文忠把管仲的“倉廩實而知禮節”當成了孔子名言;韓寒把水域只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鄱陽湖說成“幾萬平方公里”;郭敬明說“太廟”在“天安門的後門”;馬未都稱《康熙字典》有五萬餘字等,都屬於“貽害”更大的知識性差錯。
《咬文嚼字》為何耗時一年“咬嚼”名人博客?郝銘鑒對此解釋稱,這些網路名人“生活熱情高,博客受眾多,社會影響大,具有巨大的社會引領作用”,以這些人為目標,是希望他們率先垂範,為網路語文的規範運用樹立榜樣。
開“咬”茅盾文學獎得主
《咬文嚼字》宣布了一份“沉甸甸”的名單,被列入此次“咬嚼”範圍的茅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有:阿來的《塵埃落定》、張平的《抉擇》、張潔的《無字》、徐貴祥的《歷史的天空》、柳建偉的《英雄時代》、麥家的《暗算》、賈平凹的《秦腔》、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劉醒龍的《天行者》、畢飛宇的《推拿》、莫言的《蛙》。
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誤判影響冠亞軍
剛剛落幕的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受到觀眾廣泛關注,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漢字文化的重視。2013年11月8日,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編輯部聲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決賽存在明顯誤判,並且這一失誤影響了比賽冠亞軍的名次。
《咬文嚼字》編輯部糾錯聲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導演關正文表示:“如果這是一個錯誤,我們會承認錯誤和道歉,但在討論之後,我們發現其中還有爭議。”關正文透露說,節目裁判組給出了與《咬文嚼字》方面不同的意見,可以看做是的官方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