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咬文嚼字的結果 展開

咬文嚼字

漢語成語

咬文嚼字,漢語成語,拼音是yǎo wén jiáo zì,意思是在詞句上斟酌推敲,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也諷刺那些講話時愛賣弄自己學識的人。亦作“咬文嚙字”。出自〔元〕無名氏《殺狗勸夫》。也用來指對文字的使用反覆推敲,十分講究。

釋義


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
成語
咬文嚼字
拼音
yǎo wén jiáo zì

出處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典故


原指詞句上的細緻斟酌。元代喬吉《小桃紅.贈劉牙兒》曲:“含官泛征,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後轉而指人迂執而不達事務。元曲《殺狗勸夫》:“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亦用以形容賣弄文才,裝腔作勢的醜態。《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他們必定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咬文嚙字、字斟句酌、句斟字嚼、之乎者也、吹毛求疵、雕章琢句。

反義詞

一揮而就、囫圇吞棗、文不加點、走馬觀花、不求甚解、下筆淋漓。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死扣字眼

例句

他是個咬文嚼字的迂腐文人。
英文翻譯
speak like a book

引證解釋


1、在詞句上斟酌推敲。
元 喬吉 《小桃紅.瓠犀微露玉參差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好詞,好詞。關情之處,令人淚落,真一時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節,正須好詞,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轉來,為大晟樂正,供應詞章。”
2、譏笑士人迂腐而不知變通。
元 蕭德祥 《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隋唐演義》第六回:“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3、形容賣弄文才、裝腔作勢。
元 ·秦簡夫《剪髮待賓》第二折:“你道是一點墨半張紙,不中吃,不中使……又則道俺咬文嚼字。”
明 ·無名氏 《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金瓶梅》第五十回:“見他在人前鋪眉苫眼,拏班做勢,口裡咬文嚼字,一口一聲只稱呼他薛爺。”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他們必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婁公子捐金贖朋友 劉守備冒姓打船家》:又沒處開消,還在東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畫腳的不服。

成語辨析


【歇後語】:口吃報紙——咬文嚼字;書架上的老鼠——咬文嚼字。
【燈謎】:書蟲;書蠹;啃書;秀才會餐——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