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歸
西當歸
西當歸,當歸的一種,亦名干歸、山蘄、白蘄、文無、當歸。苦、溫、無毒。主要用於治療血虛發熱、失血過多、鼻血不止、小便出血等症。在中國分佈於甘肅、雲南、四川、青海、陝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當歸的根可入葯,是最常用的中藥之一。全當歸根略呈圓柱形,根上端稱“歸頭”,主根稱“歸身”或“寸身”.支根稱“歸尾”或“歸腿”,全體稱“全歸”。全當歸補血活血,當歸身補血,當歸尾活血;當歸尤以甘肅定西市的岷縣(位於蘭州南方偏東)當歸品質最佳,有“中國當歸之鄉”之稱。乾歸(見《神農本草經》)山薪(見《爾雅》)白薪(見《爾雅》),文無(見《本草綱目》。
當歸可用於以下「中藥偏方」:當歸(口腔潰瘍)全當歸(肩周炎)釋名:亦名干歸、山蘄、白蘄、文無、當歸。
氣味:(根)苦、溫、無毒。
1.古人娶妻為生兒育女,當歸調血是治療女性疾病的良藥,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當歸之名,恰與唐詩“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又不歸”的意思相同。
2.當歸治療妊娠婦女產後惡血上沖,其療效顯著;若發生氣血逆亂,服用之後即可降逆定亂,使氣血各有所歸,因而當歸之名也由此而來。
3.出自地名:當歸的主產地原在甘肅岷縣。唐朝時,岷縣附近叫“當州”,因唐以前這一帶為“燒當羌”族居住之地。當地的特產有一種香草叫“蘄(qi)”,就是當歸,古代“蘄”與“歸”發音押韻相同,所以叫當歸。
多年生草本。莖帶紫色。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卵形,2~3回三出或羽狀全裂,最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3淺裂,葉脈及邊緣有白色細毛;葉柄有大葉鞘;莖上部葉羽狀分裂。復傘形花序;傘幅9~13;小總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細柔毛;花白色。雙懸果橢圓形,側棱有翅。花果期7~9月。
生於高寒多雨山區。主產甘肅、雲南、四川;多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