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汗國

喀山汗國

喀山汗國(1438年—1552年),15世紀中葉伏爾加河中游的封建國家。原為蒙古帝國下轄的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的屬地。1438年為韃靼貴族兀魯·穆罕默德(Olug Moxammat)所建,首府喀山城。

概述


喀山汗國(韃靼語:Qazan xanlığı/Казан ханлыгы;俄語:Казанское ханство)是金帳汗國肢解后產生的,(1441-1552年),一名拔都的兄弟禿花帖木兒後人兀魯·穆罕默德和兒子馬赫第提克住在喀山,建立一獨立汗國,範圍大約是保加爾汗國區域,居民是操突厥語的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和烏拉爾語系的摩爾多瓦人,馬里人(舊稱切列米斯人)。在馬赫第提克在位期間,汗國正式立國。
1452年,他的一位兄弟卡西姆逃亡莫斯科。莫斯科把一塊奧卡河畔的、以他的名字命名土地封給他,名為卡西莫夫。其屬下一部分逃亡至克里米亞汗國
馬赫第提克在1452年冬季,進攻莫斯科公國。他的繼承者喀山汗易卜拉欣甚至1468年征服了維亞特卡,但是,他不久就被迫與俄國人媾和,並交還了他所俘獲的人。易卜拉欣的兩個兒子伊爾哈姆和穆罕默德·阿明爭立。阿明逃亡俄國,俄國派軍護送,使他即位。但他在1505年反叛。次年他打敗了一支莫斯科公國的軍隊。
汗國與俄羅斯為鄰,不時發生邊界衝突。1469年沙皇伊凡三世利用汗國的內訌,曾奪取喀山城。1487年莫斯科公國再度佔領喀山,並扶植了以穆罕默德·阿明為首的傀儡政府,汗國成為俄國的屬地。1504年阿明擺脫了俄國的控制,1516年,阿明死後,喀山汗國絕嗣。接著,克里米亞格來王朝和莫斯科公國的瓦西里三世輪流強加自己的人選於喀山。1521年汗國同克里木汗國和諾蓋汗國結盟,並起兵包圍了莫斯科。不久,汗國依附奧斯曼帝國。1545~1549年,伊凡四世(雷帝)三次對汗國用兵,均未獲重大進展。1551年俄軍修築斯維亞日斯克要塞,集結重兵,準備決戰。1552年伊凡四世親率15萬大軍,攜大炮 150門,進攻喀山,汗國滅亡。當地人民的反抗鬥爭,一直到1558年才被鎮壓下去。

經濟


喀山汗國
喀山汗國
初期國勢強盛,1445年擊敗莫斯科公國軍隊,俘獲大公瓦西里二世。境內有韃靼-蒙古人、馬里人、楚瓦什人、烏德穆爾特人、巴什基爾人和摩爾多瓦人等,大都信奉伊斯蘭教。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兼營漁獵、園藝。
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糧食自給有餘。城鎮中手工業、商業也較發達,同俄國、西伯利亞、中亞、高加索、伊朗貿易往來頻繁。土地大都屬於汗,封建權貴、僧侶也擁有大片耕地和牧場。
國家最高權力掌握在汗手中,大封建主會議在政治上發揮一定的作用,汗及封建主、武士等構成了國家的統治階級。自由農民(村社農民)、封建依附農民、戰俘及奴僕等是被剝削階級。行政區域分為區和鄉。
軍隊包括民軍、汗的近衛軍及封建主私人武裝。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曾多次爆發起義,封建內訌不時發生。

歷史


喀山汗國 地圖
喀山汗國 地圖
金帳汗國肢解的結果導致了第二個汗國即喀山汗國的形成。在金帳開庫楚克·馬哈麻統治期間(1423-1459年),一位倒霉的覬覦王位者烏魯·穆罕默德(拔都弟弟禿花·帖木兒的後裔)與其子馬赫穆提克住在喀山,他在此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汗國。汗國從1445年延續到1552年。新汗國的範圍大致相當於伏爾加河中游和卡馬河流域的原保加爾王國。居民基本上是說突厥語的切列米斯人和巴什基爾人,說芬蘭-烏戈爾語的摩爾多維亞人,以及楚瓦什人。烏魯·穆罕默德於1446年被其子馬赫穆提克暗殺。在馬赫穆提克統治期間(1446-1464年),新開國的創建最終完成。馬赫穆提克的兄弟卡西姆(死於1469年)逃到莫斯科大公國人中,大約1452年,莫斯科公國人把位於奧卡河畔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西莫夫城划給他,因此,卡西莫夫小汗國從一開始就隸屬於莫斯科大公們強硬的宗主權下,並成為莫斯科大公們干涉喀山事務的工具。卡西姆本人與俄羅斯人一起參與了反喀山的戰爭。
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這三個汗國的歷史是抵抗俄國人入侵的反入侵史。
喀山汗國是第一個遭受到俄國打擊的。馬赫穆提克之子和繼承者喀山汗易不拉欣在反對俄國人中有一個好的開端,甚至1468年他征服了維亞特卡,但是,他不久就被迫與俄國人媾和,並交還了他所俘獲的人。易不拉欣的兩個兒子伊爾哈姆和穆罕默德·阿明為繼承王位發生爭吵。伊爾哈姆獲勝,阿明向俄國人求援,俄國人派一支軍隊護送他回喀山,擁立他登上王位,取代了其兄的位置(1487年)。但是,阿明於1505年反叛俄國當局,次年他打敗了一支莫斯科公國的軍隊。
阿明死後,由烏魯·穆罕默德在喀山建立的這一王朝絕嗣(1518年)。對王位所有權的爭奪是發生在俄國人和克里米亞人兩派之間。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伊凡洛維齊(巴西爾三世,1505-1533年)把汗國給予阿斯特拉罕家族幼支的一位王公沙赫·阿里,阿里自1516年起一直在他的監督下在卡西莫夫城實施統治。克里米亞汗、明裡·格來之子和繼承人穆罕默德·格來(1515-1523年)隨即也開始行動,於1512年設法把自己的兄弟沙希布·格來扶上喀山王位,並趕走了受俄國人庇護的統治者。事實上,穆罕默德·格來和沙希布·格來在把兩部聯合起來之後,對莫斯科公國發動了一次突然入侵,襲擊並趕跑了在奧卡河畔的一支俄國軍隊,兵臨莫斯科城郊(1521年)。他們不敢對俄國人的這個都城發起進攻,而是迫使俄軍指揮官作出交納年貢的諾言。他們攜帶大批俘虜返回,這些俘虜在喀發市場上作為奴隸出售。1523年,穆罕默德·格來又企圖入侵俄國,但在奧卡河畔受到以大炮武裝起來的莫斯科公國軍隊的阻止。
喀山汗國 地圖
喀山汗國 地圖
穆罕默德·格來幾乎沒有來得及享受他的勝利,因為他於1523年遭到一位名叫馬邁的諾蓋汗的襲擊,並被暗殺,馬邁殘酷地蹂躪了克里米亞。1524年,穆罕默德·格來的兄弟沙希布·格來把其子沙法·格來留在喀山後返回克里米亞。1530年,莫斯科公國人驅逐沙法·格來,以沙赫·阿里的兄弟傑·阿里取代之。沙希布·格來成為克里米亞汗之後,作了新的嘗試,其結果在喀山爆發了民族起義。在起義中,傑·阿里去世,沙法·格來在其父沙希布的支持下複位(1535年)。1546年,俄國人又把他們的被保護人沙赫·阿裡帶到喀山,但是,俄國人一走,沙法·格來又返回喀山。沙法佔據喀山王位直到1549年他意外地去世。此後,俄國人廢除了他的兒子奧特米什,再次以沙赫·阿里取代之。
一次新的民族運動推翻了沙赫·阿里的統治,並且從諾蓋汗國召來了阿斯特拉罕家族的一位宗王雅迪格爾。莫斯科公國沙皇恐怖的伊凡四世(伊凡雷帝,1533-1584年在位)決定結束喀山的獨立。1552年6月,他帶來幾門大炮圍攻喀山城。10月2日攻佔該城,屠殺大批男性居民,奴役婦女和兒童,推倒清真寺,吞併了喀山汗國的領土。
喀山汗國的滅亡標誌著俄國人與成吉思汗蒙古人之間關係發展的轉折。緊接著的是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國。1554年,伊凡雷帝派3萬軍到阿斯特拉罕,軍隊任命統治家族(即庫楚克·馬哈麻家族)中一位名叫德爾維希的成吉思汗後裔為納貢臣。次年,德爾維希反叛,趕走俄國主官(或者稱外交使節)曼蘇羅夫。1556年春,俄國軍隊又出現在阿斯特拉罕,趕走了德爾維希,將阿斯特拉罕併入俄國。
最後一個成吉思汗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倖存了兩百多年,因為格來王朝已經接受了奧斯曼人的宗主權,受到蘇丹政府的艦隊和軍隊的保護。因此,儘管彼得一世由於卡爾洛維茨(1699年)條約而佔領了亞速海,但他在普魯特(1711年)條約中又不得不把它歸還給克里米亞汗國。1736年,俄國人再次佔有亞速,甚至佔領了巴赫切薩拉伊,但是,由於貝爾格萊德(1739年)條約,他們再次歸還了所征服地。最後,由於庫楚克凱納爾吉(1774年)條約,俄國人迫使蘇丹政府承認了克里米亞汗國的“獨立”。接著俄國代理人使道勒特·格來三世垮台,以他的堂兄弟沙希因·格來取代他,沙希因·格來隨即成了葉卡特琳娜二世的附庸(1777年)。不久,克里米亞貴族起義反對沙希因,沙希因向俄國人請求援助。波特金率7萬軍到達克里米亞,吞併該國(1783年)。倒霉的沙希因被趕走,越過了奧斯曼人的邊境。突厥人報復他,把他送到羅德斯島,他在該島被砍頭。於是,在法國大革命前夕,歐洲的最後一個成吉思汗汗國也滅亡了。

悲劇


金帳汗國的分裂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國家,喀山汗國便是其中之一。除了少數統治者之外,喀山汗國與蒙古人並無太多的聯繫,而在種族、語言、宗教、文化和經濟傳統上,它都是保加爾人(Bulgars)的直接繼承者,保加爾人是突厥語民族的一支,在公元九-十世紀時游牧於伏爾加河中游一帶。喀山成了這個新興國家的首都。汗國於1437年由烏魯。穆罕默德(Ulu Mukhammed)建立,毀於1552年10月15日--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用15萬大軍圍攻了2個月後征服了喀山。日益膨脹的俄羅斯國家在數十年前即已對喀山汗國虎視眈眈。僅在1446年到1552年之間莫斯科和喀山就發生了16次戰爭!喀山的防禦工事非常強固,一度被認為是堅不可摧的。喀山有一條很深的護城河並且城牆極高,因此在俄羅斯進攻喀山的時候人們都相信只需要3千名韃靼戰士就足以守衛這座要塞了。俄羅斯人意識到這座韃靼要塞是非常難以攻取的,同時也知道單憑通常的辦法無論多久的圍攻都不會給他們帶來勝利,於是他們請了深諳爆炸技術的德國工程師來破壞城牆;然而,最終還是由“韃奸”向敵人敞開了喀山的城門,喀山攻城戰由俄羅斯人取得勝利。這些叛徒是些甚麼人呢?主要是那些喀山城中屬於所謂的“親莫斯科黨”的人。我們知道,當時喀山汗國的統治層大略可分為兩個派別:一派為那些接近自1521年以來統治喀山的克里米亞韃靼王朝的人,另一派為那些同莫斯科有商業和貿易利益聯繫的人。前者是親奧斯曼的突厥人,後者則傾向莫斯科。喀山汗國內部的歷史就由這兩派之間的陰謀和鬥爭組成。喀山汗國被俄羅斯人征服后,城中的居民遭到了殘忍的屠殺。這是“種族清洗”的一個早期例子。在流血發生后的幾十年間,韃靼人被禁止在城裡居住。即使到了今天,喀山的大部分居民在種族上仍舊是俄羅斯人,並且在喀山城30公里以內再也找不到一個韃靼人的村莊。1552年就成為了韃靼民族歷史上黑暗之夜的開始。
1555年在喀山建立了一個東正教的主教教區,目的在於將穆斯林的韃靼人轉變為東正教教徒。大教主古里(Guriy)發起了強制轉變的暴力運動,破壞清真寺和穆斯林學校。古里的繼任者哥爾莫根(Germogen)更加惡毒地推行這一恐怖的運動,在他的力促下,沙皇費奧多爾. 練才 維奇(Fedor Ivannovich)在1593年頒布了一條法令,結果有數百座清真寺被摧毀。
1628年,沙皇頒布了一條新的法令,禁止穆斯林貴族擁有東正教教徒的農奴。1648年,這條法令更進一步規定:韃靼貴族在皈依東正教后就可以保有他們的東正教教徒農奴。從這時起,許許多多帶有韃靼名字的俄羅斯貴族就成為了俄羅斯統治精英的一部分。俄羅斯的歷史兼語言學家N.A.巴斯卡闊夫(Baskakov)認為,在某種意義上韃靼後代的俄羅斯貴族幾乎佔了俄羅斯統治階層的四分之一。但是絕大多數韃靼人變成了農奴,他們差不多全都變成了俄羅斯國家的財產。政府官僚機構對民眾的要求從不答理,對韃靼農奴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狀況更是毫不關心。在許多年中韃靼人一直是俄羅斯進行一切主要工程建設的廉價勞動力。發生在1552年的這些悲劇事件的後果至今仍然可以感受到,而韃靼作為今日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少數民族仍然在努力奮鬥以爭得其應有的國家地位。然而韃靼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還是較低的,很多青年韃靼人,尤其是那些住在讒八固之外的韃靼人,已經不會用本民族的語言閱讀和寫作。鑒此,韃靼人的有識之士指出,在10月15日這個悲痛的日子很有必要重溫那引起導致韃靼民族衰落的一系列反應的最初事件,韃靼人應當滿懷希望地把韃靼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傳給下一代,這樣才可以最終達成1552年10月15日事件結果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