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王思明的結果 展開
-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人文學院院長
- 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
- 原菏澤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 陝西省延長縣下西渠小學教師
- 奢瑞小黑裙創始人
王思明
陝西省延長縣下西渠小學教師
徠王思明,陝西延安人,延長縣羅子山鄉下西渠學校特級教師,全國勤工儉學先進個人,陝西省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王思明,陝西延長人。延長縣下西渠小學教師。
196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教學中積極改革,大膽探索,著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多年來一直堅持勤工儉學,勞動建校,實現了三免(免學費、免書費、免文具費)、一自給(辦公費自給)。在山區教育工作中作出成績。
徠王思明是延長縣羅子山鄉下西渠學校特級教師,全國勤工儉學先進個人,陝西省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
羅子山在延長縣東部,距縣城百多里,下西渠有與羅子山隔一條大溝。40多戶村民散居在幾個山樑的土窯里。
土生土長的王思明既有陝北農民憨厚樸實、勤勞耿直的品質,又有回鄉青年勤奮學習、要求上進的特點。
1968年,村裡讓王思明當教師。那時,學校只有兩孔土窯,座東向西,光線幽暗。王思明毅然接受全村人的重託,但土窯洞卻不跟他很好配合。陽光總要在上午10點以後才能漏進來。王思明只有點上油燈在黑板前晃來晃去,學生才能看清上面的字。這使他揪心的發痛。他想修一所新學校,但那“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年月里,生產隊哪來的錢?不要說修學校了,就連五角錢的學費都收不齊。為了這五角錢,競有67%的孩子失學!不愛表露感情的王思明,心理翻江倒海,日夜不能平靜。他想起1962年,自己不是因為家窮才輟學的嗎?難道能讓這種貧窮落後的狀況,永遠在山村持續下去?沒有文化能改變山區的面貌嗎?
1970年春,在生產隊支持下,王思明帶領僅有的14名學生,想荒山要糧,向黃土要錢,決心用自己幸勤的汗水滋潤這乾渴的校園。他們用老钁頭在山峁上開了一畝地,種上“千穗谷”。這種穀能爆米花,賣得出錢。秋天,這畝地收入67元,加上學生拾的麥穗,共有100多元,在當時,這可是相當富足了。有了這筆錢撐腰,經得校管會同意,王思明宣布:“上學不用教學費了!”一下子,適齡兒童全部入學。
王思明找到了山區辦學的新路子。小農場逐年擴大,越辦越紅火。她們打算造,種向日葵,種蓖麻,收入年年增加。1973年,收入300元,王思明又宣布:“學生免交書費、雜費、文具費,教師辦公費由學校自給。”從此,實行“三免一自給”。
為了有穩定的收入,王思明又在學校周圍種上蘋果樹和桃樹,共有900多株。
1974年,王思命買了三間破房,拆屋用梁,又買磚瓦,請匠人,動修建磚木結構新教室。為了節省開支,很多活,得自己干。重活都落在王思明身上,蓋房要用沙子,王思明帶學生到河邊去背,往返10公里,學生背10公斤,王思明背40公斤。箍土基窯要用石板,王思明獨自一人,起早摸黑到2.5公裡外的溝里去撬.手砸爛了,用布條纏;餓了,啃冷糰子;渴了,含一塊冰.大年三十照樣干,正月初一也不歇.整個寒假,整整45天,終於把145平方米石板從溝地背上了土擊窯的窯頂.
1975年,一座教室,三孔土基窯,大門,圍牆全部完工.王思明又自己動手,油漆20幾套新做的課桌凳,粉刷幾十米剛壘的圍牆。這幾項工程,按當時的造價,約3500元。國家補助400元,生產隊投工獻料1100元,勤工儉學支付800元,王思明和學生投工折價1200元。為減輕集體負擔,學校又付給生產隊材料費200元。1981年,下西渠學校又箍了兩孔土基窯,蓋了一個廁所。幾經擴展,學校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00平方米。王思明和學生們的汗水涓涓細流彙集在一起,變成了一所嶄新的學校。
1977年夏天,王思明買來一本《服裝裁剪法》,他要學裁剪?大家很奇怪。原來他要用勤工儉學的收入,為學生做校服。他量尺寸,裁衣服,妻子踩縫紉機。這樣可以省錢。從此,兩年做一次,一人做一套。到1990年,已做了7次,每年平均30套。每套折價15元,累計3150元。
王思明還要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武裝這所偏遠的山村小學。1986年,他到延安教育學院進修前,學校已有1500冊圖書,11種報刊,100建教具,幾十種掛圖,還有四用機、收音機、高音喇叭、掛鐘合火爐。1988年,王思明畢業回校。1989年,他單槍匹馬,從臨潼買來一部350瓦的風力發電設備,在西安買下了一台20英寸大彩電和投影儀。王思明要以日新月異的外部世界,來啟迪這些幾輩子面對黃土、背朝天的鄉親。
經過20年的辛勤勞動,下西渠學校有了可靠的經濟來源。山坡上有用材料5000多株,窪地里有蘆葦4畝,平地上有蘋果樹180株。農場、林場、苗圃、果園佔有40畝。1979年至1988年累計收入13489元。1989年,收入4000多元,人均200元。1990年,收入5000多元,人均240元。連續兩年超過全村人均收入水平。
1982年,王思明出席全國勞模代表座談會。當時的教育部部長,後來擔任國家教育副主任的何東昌同志聽了王思明的回報,高興地說:“你做的很好,所有的學校都和你的學校一樣,中國的事情就好辦了。”
1989年,下西渠小學被編入《全國著名小學名錄》。編者讚揚這所學校“走出了一條山區農村著及初等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