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延長的結果 展開

延長

陝西省延安市下轄縣

延長縣,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位於陝西北部,延安市東部,東西長73千米,南北寬55千米,總面積2368.7平方千米。

徠延長縣早期人類活動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西晉泰始二年(266年),確立縣的建置。幾度變遷,到唐廣德二年(764),因延河由縣境自西向東長流入黃河而得名,始名延長縣,沿用至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南北高,中間低,呈谷峰型。屬暖溫帶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冷暖乾濕明顯。

截至2018年,延長縣下轄1個街道、7個鎮,常住人口12.8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4.077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8137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4135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8507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0.0:45.1:34.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42066元。2020年,常住人口為117965人。

歷史沿革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白狄(后改白翟年)地。
戰國(前475年—前222年)
延長縣城
延長縣城
初屬魏,后屬秦。
秦(前221年—前207年)
今境為高奴縣轄,高奴為百戶之上縣,隸上郡。
秦漢之際,項羽封董翳翟王,都高奴。
西漢(前206年—24年)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滅翟國,復設高奴縣。高奴縣隸上郡。
新(8年—23年)
始建國元年(8年),王莽篡漢,更朝“新”,改高奴縣為平利縣
東漢(25年—220年)
複名高奴縣,隸上郡。
三國(220年—265年)
屬魏地,居住匈奴等少數民族,未設縣。
西晉(265年—316年)
併入金明郡地。
前秦(351年—384年)
氐入苻健居關中稱帝,都長安。為氐地。
後秦(384年—417年)
羌人姚萇據北地,殺苻堅取長安,自稱秦帝。為羌地。[按:乾隆、民國《延長縣誌》均記為“晉室東遷,(延長)沒入苻秦,為羌地;姚秦又滅苻秦,為氐地”,有誤,據《晉書·帝紀》載:“東晉穆帝永和七年(351年)氐人苻健據關中稱帝,建都長安、國號前秦”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羌人姚萇據北地自稱秦王。殺苻堅取長安,自稱秦帝,國號後秦。”
大夏(徠407年—431年)
匈奴族酋長赫連勃勃自稱大夏天王,龍升六年(412年)發動民眾十餘萬戶,築統萬城作國都。今延長為夏地,介於石城(甘泉縣西年)、因城(安塞縣南年)2縣之間。
北魏(386年—534年)
神麚四年(431年)滅大夏,置廣安縣,屬北華州敷城郡。
西魏(535年—557年)
以廣安析置義鄉縣,屬延州廣安郡。
北周(557年—581年)
延長縣全景
延長縣全景
廣安縣、義鄉縣,屬延州廣安郡,仍西魏故縣;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分雲岩、汾川2縣地設門山縣,屬丹州樂川郡。
隋(581年—618年)
仁壽元年(601年)為避太子楊廣名諱,廣安縣更名延安縣。大業元年(605年)將義鄉縣併入,屬延安郡。開皇三年(583年)門山縣改屬丹州,大業元年改州為郡,門山縣撤銷,轄地劃歸汾川縣,隸延安郡。
唐(618年—907年)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境內兼設北連州,增置義鄉、齊明2縣,貞觀二年(628年)州廢,義鄉、齊明2縣撤併。武德三年(620年)分汾川縣地復設門山縣,隸屬丹州。廣德二年(764年)始改為延長縣,取延水長流入黃河之意,改屬延州。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沿用延長縣、門山縣建置,隸延州。唐末延州被李茂貞佔據,延長為節度使拓拔功所據。開平年間(907年—911年)延州歸後梁,延長隸忠義軍。後唐隸彰武軍。後晉、後漢、後周仍隸彰武軍。
北宋(960—1127年)
設路以轄州,延長縣隸鄜延路延州。元佑中(1089年—1091年)延州改稱延安府。熙寧七年(1074年)門山縣改屬延安府。
金(1115年—1234年)
沿用延長、門山縣舊制,屬鄜延路延安府。皇統二年(1142年)改隸彰武軍。
元(1260年—1368年)
陝西設行中書省,領延安路,轄延長縣。至元六年(1269年)撤銷門山縣,轄地併入宜川縣。
明(1368年―1644年)
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設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改延安路為延安府,轄延長。
清(1644年—1911年)
延長南山
延長南山
實行省、道、府、縣四級行政制。延長縣屬陝西省延榆綏道延安府轄。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
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府、州、廳制,省下設道、縣兩級,延長縣隸屬陝西省榆林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銷道制,省直轄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月30日延長縣城解放,成立延長縣革命委員會,隸屬陝北省蘇維埃政府。當年,國民黨陝西省政府將延長縣劃歸第二區行政督查署(實已不管領年)。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0日原延長縣六區與紅泉縣合併,成立紅宜縣抗日救國政府,屬延宜軍分區管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第二次國共合作,成立延長縣抗日救國政府,屬陝甘寧邊區政府管轄。同時並存國民黨延長縣政府,屬國民黨陝西省政府第二區行政督察署管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紅宜縣改稱固臨縣,屬陝甘寧邊區政府管轄。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陝甘寧邊區分置延屬分區、綏德分區、關中分區、隴東分區、三邊分區5區,延長、固臨縣改歸延屬分區所轄。同年,固臨縣分出南泥灣;設南泥灣墾區、歸延屬分區管轄。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民黨陝西省政府將延長劃歸第一區行政督察署(實已不管領)。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19日陝甘寧邊區政府決定撤銷固臨縣,改設臨鎮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撤銷臨鎮縣,轄區劃歸延長、延安兩縣,同年5月4日延長縣屬陝北行署直屬縣。
1950年2月1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延長縣隸延安專區(1969年改稱延安地區)至今。
延長縣冬景
延長縣冬景
1958年11月延川縣併入,稱延長縣。1961年6月,按合併時的地域分出延川縣。
2018年9月29日,延長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延長縣位於陝西省東北部、延安地區東部,延河下游,東臨黃河,與山西省大寧、永和縣相望,南接宜川以雷多河為界,西連延安,北臨延川。介於北緯36°14′—36°46′,東經109°33′—110°30′之間,東西長73千米,南北寬55千米,總面積2368.7平方千米。縣城西距延安市72千米,南距宜川縣城100千米,北距延川縣城72千米;南距省城西安經延安440千米,經宜川404千米;東北距首都北京繞西安道1652千米,經渭南道1492千米,經太原道921千米。

地形地貌

延川地貌
延川地貌
延長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南北高,中間低,呈谷峰型。海拔高度470.6—1383米,相對高差912米。縣城海拔高度800米。

氣候特徵

延長縣屬暖溫帶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冷暖乾濕明顯,夏短冬長。冬季氣候寒冷,乾燥少雨;春季大地回暖,降水增加;夏季雨量集中,多雷陣雨、冰雹天氣;初秋多連陰雨,氣溫驟降,晚秋多高爽天氣,由半乾旱轉乾旱。年平均氣溫10.4℃,年日照總時數2504.6小時,氣溫晝夜溫差大,無霜期170天,降雨量集中在7—9月,年平均降水量564毫米。
冬季:在強大的西伯利亞冷氣團控制下,氣候寒冷,乾燥少雪。從每年10月13日至次年4月10日,平均177天。平均溫度—3.6℃。
春季:極地大陸氣團削弱,熱帶暖氣團北進,氣溫回升,降水增多。因冷氣團的活動,氣溫日較差大,易出現寒潮、霜凍、大風等天氣。風多沙塵暴(黃風)和浮塵,常有春旱。從每年4月11日至6月10日,約61天。平均溫度10—22℃。
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氣溫高,降水多,多雷陣雨,時有冰雹。受冷空氣活動和地形影響,雨量分佈不均,常有伏旱。從每年6月11日至8月10日,約61天。平均溫度23.1℃。
秋季:暖濕氣團與乾冷氣團交替,陰雨多,降溫快。晚秋天氣晴朗,秋高氣爽。從每年8月11日至10月15日,約66天。平均溫度為10—22℃。
由於地形影響,東西氣候差異大。東部黃河沿岸地域,年平均氣溫9.5—11.4℃,≥0℃積溫3662—4556℃,≥10℃積溫3100—3900℃,≥20℃積溫1555—1730℃,無霜期180—190天,年降雨量450—500毫米;西部梢山陰溝地帶,年平均氣溫8.5—9.5℃,≥0℃積溫3000—3800℃,≥10℃積溫2800—3400℃,≥20℃積溫1613.2℃,無霜期160—170天,年降雨量500—600毫米。東西部習慣播種季節相差15—20天,收穫季節相距20—30天。
延長縣濕潤狀況:乾旱5個月(3—6月、11月),嚴重乾旱3個月(12—2月)。半乾旱1個月(10月),濕潤3個月(7—9月)。

水文概況

秦晉大峽谷
秦晉大峽谷
延長縣主要河流有黃河、延河。黃河沿秦晉省界過境,境內流長44.7千米。延河從黑家堡鎮蓋頭坪入境,由西向東橫穿全縣,於南河溝鄉涼水岸注入黃河,境內流長144千米,流域面積1724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延長縣過境河(主要為延河)客水總量2.23億立方米;自產水12.72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徑流總量0.598465億立方米,佔總降水量的4.7%;淺層地下水總量0.18926億立方米(地表水重複),佔總降水量的1.5%;補給深層地下水0.03821億立方米,佔總降水量的0.3%。通過土壤、水面、植物等途徑蒸發、蒸騰水量12.1275億立方米,佔總降水量的95%。境內年徑流深由東南向西北遞增,年平均徑流深25.29毫米。

植物資源

延長縣處於東部季風濕潤區與內陸乾旱區中緯地帶的過渡區,植被帶有過渡的特色。華北區系植物佔主導地位,具有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的性質,植被分佈不均,森林稀少,灌木草叢較多。經歷代戰爭,森林嚴重破壞,20世紀40年代,縣內林草尚茂密,后農墾採伐,森林逐漸稀少,境內植被大都是次生植被。

礦產資源

延長縣已探明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鹽等,天然氣成氣面積達2000平方千米,儲氣量千億方,已進入開發階段;煤炭儲量2092萬噸;鹽儲量48.38億噸。
延長是大陸第一口油井誕生地,延長石油的發現利用始於漢代,東漢歷史學家班固所著《漢書·地理志》載:“高奴(轄今延長)有淆水可燃。”後世《夢溪筆談》、《元一統志》均有記載。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五日,中國近代陸上第一口油井在延長縣城西門外開鑽,同年9月10日出油,中國人民第一次用上了國產油。境內年產原油70餘萬噸。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延長置縣較早,置撤分合頻繁,縣境變遷,可追溯至秦漢時代。
秦漢時,今縣境為高奴縣域。時高奴縣轄今志丹、安塞、延長、延川縣及延安市5縣市地。
東漢,今縣境仍隸高奴縣。時高奴縣轄今延安市、志丹、安塞、延長、延川、子長6縣市地。
北魏,今縣境置廣安縣。轄今延長全域及延安市南部、宜川縣北部。
西魏,今縣境中部置廣安縣,西部置義鄉縣,東部隸汾川縣。
北周,廣安、義鄉縣沿西魏,東部分汾川、雲岩2縣地設門山縣。
隋,廣安縣更名延安縣,轄今延長西部;東部廢門山、雲岩2縣,併入汾川縣。
唐,今縣境西部初復設延安縣及北連州州治並設義鄉、齊明2縣;后廢北連州及義鄉、齊明2縣,延安縣改延長縣;東部復設門山縣(屬丹州)。
元,今縣境西部沿唐置為延長縣,東部併入宜川縣。
明清直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前,縣境未變。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月30日,延長縣城解放,成立蘇維埃紅色政權,時原宜川縣第五區,第六區併入延長縣,編為延長縣第六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0日,劃出延長第六區,併入新設的紅宜縣。同時,將延川縣南區(亦稱二區)孫家塌、郝家塌、高家溝一帶劃歸延長。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19日,撤銷固臨縣,新設臨鎮縣。原固臨縣更樂、安泰區劃歸延長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撤銷臨鎮縣,原臨鎮縣赤峰、慶元、洞兒彎3區14鄉劃歸延長;原延長二區五鄉,自西溝門、郝家溝、小張家溝、唐家坪以西地域劃歸延安縣;原延長四區四鄉岔兒上、肖家河至南石寨子、馬家圪台以東村子劃歸延川縣。即今縣境。
1958年11月,延長、延川兩縣合併為延長縣,縣境即今兩縣地域。1961年6月,按合併時轄地分出延川縣。至今縣境穩定未變。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延長縣下轄1個街道,7個鎮。延長縣人民政府駐七里村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610621001000七里村街道辦事處
610621101000黑家堡鎮
610621102000鄭庄鎮
610621103000張家灘鎮
610621104000交口鎮
610621106000雷赤鎮
610621107000羅子山鎮
610621108000安溝鎮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延長縣常住人口12.85萬人,城鎮化率50.73%;人口自增率4.20‰,出生率10.79‰,死亡率6.59‰。
2021年5月20日,延安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延長縣常住人口為117965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延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4.0779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8137億元,同比增長3.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4135億元,同比增長10.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8507億元,同比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0.0:45.1:34.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42066元,同比增長15.4%。實現非公有經濟增加值17.6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32.6%,比上年提升1.7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延長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32.9%。第一產業下降38.4%,第二產業增長81.3%,第三產業下降48.1%。民間投資增長106.2%。 
財稅收支
2018年,延長縣財政總收入4.4797億元,同比增長20.9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417億元,同比增長9.63%;財政支出21.1222億元,同比增長7.89%。 
人民生活
2018年,延長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79元,增長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56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0元,增長9.1%。 

第一產業

2018年,延長縣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完成產值17996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2.9%,其中:農業產值156742萬元,增長2.5%;林業產值7360萬元,增長25.8%;牧業產值13963萬元,增長1.6%;服務業產值1900萬元,增長3.6%。 
種植業
延長蘋果
延長蘋果
2018年,延長縣糧食總產量21603噸,同口徑增長3.8%;蔬菜產量74119噸,增長1.4%;全年蘋果產量28萬噸,增長7.7%。 
畜牧業
2018年,延長縣羊出欄24190隻,同比下降1.4%。牛出欄3214頭,同比增長0.4%。豬出欄15945頭,同比增長1.7%。肉類總產量2074噸,同比增長1.7%。奶類產量93噸,同比下降2.1%。禽蛋產量1527噸,同比增長0.3%。

第二產業

工業
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2018年,延長縣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343665萬元,同比增長20.3%。實現工業增加值227950萬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1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21218萬元,同比增長11.5%。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原油產量47.6萬噸,同比增長8.5%;液化天然氣(LNG)產量19.3萬噸,同比下降8.1%;管輸天然氣產量7.8億方,同比增長18.2%。 
建築業
2018年,延長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6185萬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2.5%。

第三產業

延川黃河乾坤灣
延川黃河乾坤灣
國內貿易
2018年,延長縣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1.1024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1.4926億元,增長18.6%。從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為7.6292億元,同比增長11.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4732億元,同比增長10.5%。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9.8543億元,同比增長10.7%;餐飲收入1.2481億元,同比增長13.4%。 
旅遊業
2018年,延長縣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56.3萬人次,增長17.0%;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3億元,同比增長16%。啟動石閣山景區開發建設,建成沿黃公路尚羅、老石觀景台、延長民俗博物館、張義夫子曲頸琵琶非遺傳習所和安溝鎮文體綜合服務中心。“延一井”被工信部公布為全國第二批工業遺產保護單位,“涼水岸河防保衛戰”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舉辦紫丁香文化旅遊美食節和慶豐收美食文化旅遊節。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延長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4.7521億元,比年初增加3.9929億元,增長7.87%。其中,住戶存款餘額36.1446億元,比年初增加2.147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0.9454億元,比年初增加3.4572億元;財政性存款和機關團體存款餘額7.6618億元,比年初減少1.611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9.3336億元,比年初減少1.9247億元,下降9.05%。其中住戶貸款餘額8.3292億元,比年初減少2.3789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1.0043億元,比年初增加4541.52萬元。

文化


民俗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秦腔
秦腔是在陝、甘民歌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鄉風而辦廿衷秘群眾所喜聞樂見。個劇種。以古樸粗獷的西北秦腔臉譜,別具風格,獨樹一幟,講究莊重、大方、乾淨、生動、美觀。大體可分為白、黑、紅、黃、粉五色,白色表示奸險陰狠,黑色表示勇猛憨直,紅色表示忠義豪俠,黃色表示莊嚴神武,粉色表示廉明爽朗。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黃河戰鼓
延長黃河戰鼓起源於秦漢時期的高奴縣羅子山鄉黃河古渡馬頭關一帶。通常有數十人表演,均為男性,揉進了除鼓外還有釵的打擊樂器組合,表演者動作變化多端,給人一種強悍矯健、粗獷豪放、朝氣蓬勃的感覺,充分體現了陝北漢子們豪爽奔放、熱情洋溢的性格。主要作品有《戰猶酣》、《情系馬頭關》、《出征》等,較為直觀的把古代各色人等那激情燃燒的場景淋漓盡致的再現出來。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皮影戲為木偶戲的姊妹藝術,據《史記》載,皮影起源於漢武帝宮中,以後又流傳到民間,經民間藝人修改,增色不少。皮影是將雕刻精細、色澤鮮明的人像、鬼神、山水、鳥獸等映上白色屏幕,由演員操縱影人作出坐、卧、行、翻轉、武打、提袍、甩袖、吹鬍、抖須等靈活、利落,迅速、熟練的各種動作,並伴以唱,白,可表現出有聲有色的人物形象。皮影戲有功底紮實的七八個人,即可擔任演唱、挑線和樂隊等全面表演,具有淳樸的鄉土氣息和強烈的藝術魅力。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秧歌舞又稱“地秧歌”,是普及全省的傳統集體舞。秧歌舞舞隊一般由11人組成,其中花旦4人、童子4人、老旦、丑角、媒婆各1人。內容多以愛情故事為題材,可以表演出70多個隊形變化,持續時間達2小時之久。秧歌舞除舞蹈外,大場秧歌為一完整的社火隊;小場秧歌只包含說書、唱曲、小戲等內容。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踩高蹺
踩高蹺為平衡技術表現的一種地方藝術,是甘肅各地春節社火中最為精彩的節目之一。根據劇情內容,將具有高超踩高蹺技術的男女演員裝扮成歷史人物、戲劇人物、神話人物,雙足綁在兩根木杆(高蹺)上,邊走邊表演。踩高蹺難度極高,一不留神,就有摔倒和傷筋斷骨之險。因而,它以精湛高超的空間平衡技術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旱船也叫“花船”或“彩篷船”,是從唐代流行的秧歌基礎上演化成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旱船多用竹、木、秫秸紮成船形,上搭彩篷,周圍糊以彩紙,扎以紙花,前後各有一臘花盆,內燃臘燭。表演時,由“船姑娘”鑽入船中,將船套於腰間,如坐船狀,船外,艄公手持槳板,作划水行船狀,和船姑娘對舞,猶如水面行船—般.其表現形式有停止、前行、後退、顛簸和陷泥等姿態,顯得惟妙惟肖。跑旱船時多邊舞邊歌,內容主要反映各族人民的勞動和愛情生活。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曲頸琵琶
延長曲頸琵琶,身高1米左右,音箱呈梨形,面上有九品四相,四弦,腹中有響線,搖動琵琶時鏗然有聲,頸彎曲,頸頂部有一尖角似蠍尾,用於懸掛多餘的牛皮弦。曲頸琵琶音色優美,穿透力強。高音區明亮而富有剛性,中音區柔和而有潤音,低音區音質淳厚。《琵琶行》所描繪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划,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是曲頸琵琶名副其實的演奏效果。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說書
陝北說書是古老流傳下來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它歷史悠久。傳說在三皇時代就留下盲人說書,人們稱三皇為說書人的祖師爺。
民間說書一般有安樂書和還原書兩大類。安樂書其意大約是求人們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口興旺,四季發財,消災免難,吉祥如意;還原書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不幸的之事,但沒發生特大禍災,其意是神靈保佑的結果,所以給某神靈許下一兩場(一場大約四至五萬星,三爐香為一萬星)書文給予回報。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刺繡
在延長農村,刺繡幾乎在農家婦女中達到了普及,家家出能人,戶戶有珍品,恰如朵朵山花,山山窪窪、溝溝岔岔,遍地盛開。
延長刺繡品類很多。早期,一進農家,女主人的衣袖、褲腳、領口、腳尖,都有刺繡;門窗、枕頭、小孩身上、老太太的衣角下面也有刺繡;大姑娘小媳婦的針線笸籃里那更是刺繡的源頭:針夾、荷包、鞋墊、枕頂、老虎鞋。 

地方特產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油桃 延長酥梨 延長蘑菇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蘋果 延長西瓜 延長辣椒 

風味小吃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陝北大燴菜
陝北的最有特色的一道風味,雖然此菜源於內蒙,但是隨著在陝北的落地生根加進去了許多陝北獨特的風味,其主要有粉條、瘦肉、土豆、蔬菜等組成,味道鮮美。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蕎面餄餎由精製蕎麥製作成粉條狀,與陝北羊腥湯相配食用,味道鮮美可口,在陝北,民間有“蕎面餄餎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之說。此外,蕎麥有減脂降壓的功效。延安的吳旗縣和志丹縣盛產蕎麥,兩地的蕎面餄餎味道最佳,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各賓館飯店、小吃店、夜市均有售。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燒肘子
“紅燒肘子帶把把,香透腸子誰不誇。”兩句民謠,道出了延長紅燒帶把豬肘子的奇異所在。紅燒帶把肘子的製作程序並不複雜,將豬肘子刮洗乾淨,放入加有食鹽、大茴、花椒、薑片、草果(丁香或琵琶)等佐料的湯鍋,煮至八成熟撈出,晾乾水分,用蜂蜜遍抹,人油鍋炸至起泡為止,再放入原湯中煮至皮軟取出備用。食用時用象眼(縱橫)刀法將肘肉贅切成菱形塊狀(切到骨頭為適),將蔥節、蒜瓣、薑片、全椒放入盤底或肘子上,撒少許精鹽、味精、醬油,人籠蒸50分鐘后取出去湯,以木耳、西紅柿、玉蘭片燒羹湯,勾芡汁后澆肘子上便成。其形狀完美,色紅味正,肥而不膩。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羊雜碎,又名羊雜燴。是由羊的頭、蹄、血、心、肝、肺、腸、肚等羊副產品經處理混合燴制而成的一種地方傳統美食,久負盛名。西北各地均有製作,以延安、榆林兩地最為有名。延長也有吃羊雜碎的習慣,且口味獨特,別俱一格,集羊內臟於一鍋,加佐料烹制而成。肉質各異,形色繁多,味道酸辣兼宜,不膩不膻,湯鮮味美,入口生津,回味無窮,且營養豐富。既經濟實惠,又食用方便。尤其在天涼偏冷時節,食用可御冷逐寒,吃者往往半碗未下肚,則遍體生熱,一碗吃完,熱汗淋漓,舒暢無比,是延長人民最喜愛的食品之一。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洋芋擦擦是陝北傳統飯食之一,又名“洋芋不拉”、“洋芋庫勒”。洋芋就是土豆。此菜加工時將土豆用擦子擦成寸長的薄片,拌入花椒、蔥絲、姜粉、鹽末等,同麵粉攪勻,上籠蒸熟。食用時,盛入大碗,調入蒜泥、辣面、醬、醋、蔥油或香油。若用炒鍋快火炒出,其味更佳。洋芋擦擦屬天然綠色食品,一年四季均可食用。洋芋其實就是土豆,擦擦是一種工具,用來擦土豆絲的。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涼粉
“風味小吃撲鼻香,陝北涼粉美名揚”。說起涼粉,全國各地均有製作,也各具特色,而陝北涼粉為上佳。有句俗語叫“不吃涼粉騰板凳”,意指不要空佔位子,別人還等著呢。說明了涼粉的美味和人們的喜食程度。在陝北,涼粉是一種傳統風味名吃,有蕎麥涼粉綠豆涼粉和洋芋莰涼粉,以蕎麥涼粉最為廣泛,且歷史久遠。到了延長,涼粉是一定要吃的。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陝北年糕
陝北年糕,又叫油炸糕,喜糕。黃竹糕,年糕以軟黃米為原料。軟黃米經過碾磨成面,再蒸制,油炸。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色澤金黃,口感軟、甜、香,是一種低糖食品,老少皆宜的傳統名特產品。陝北年糕大系屬北方年糕,用大軟米,也叫軟黃米、軟糜子為原料,有些地方也用糯米也叫軟稻米做年糕。所以就有了象徵金銀的黃白兩色,亦有了象徵吉祥如意的寓意。由於使用黏黍穀物不同,便有了各種各樣的做法、叫法、樣式和吃法。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陝北羊肉肥嫩鮮美。質量上乘。延長縣清燉羊肉,更具特色。其做法是:帶骨羊肉1千克,薑片、蔥段、干辣椒、精鹽、花椒面、香菜、蔥花適量。
(1)鍋山添入清水,將帶骨羊肉(1千克)切成小塊,投入鍋內,用旺火燒沸,撇去油污血沫,加入薑片、蔥段、干辣椒、精鹽,改用微火燉熟,將肉撈出。
(2)鍋內添入原湯,加水稀釋,投入精鹽、花椒面,薑末、蔥花、香菜,調成湯;冉投入羊肉塊,稍燉,舀入碗內即成。
湯鮮肉真,醇香可口,營養豐富,冬令補品。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烙餅
將白麵粉一半用開水燙,另一半用溫水和,再一塊和成麵糰,然後在面板上撒適量的乾麵粉,將和好的麵糰放在面板上,擀成薄皮,撒上適量的油、蔥花,精鹽、花椒粉,抹勻后,將麵皮捲成卷,然後將卷好的面卷揪(切)成小麵糰,將小麵糰擀壓成圓形的薄餅,鍋中加適量的油加溫,待油溫升至100度左右時將壓好的薄餅放入鍋中烙,待一面烙至金黃色時翻餅將另一面用同樣的方法烙,兩面翻覆烙二至三次即可出鍋食用。烙出的餅色澤金黃,薄而酥軟,味香可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黃饃饃
用硬糜子去殼,加入浸泡、瀝水、磨粉、過籮,四分之一麵粉用開水燙成糊放在鍋中蒸熟,將蒸熟的麵糊和剩餘的麵粉和成麵糰,放入盆中發酵,發酵好后加適量鹼水,取一小塊麵糰(和蒸饃般大小),用兩手掌擠壓成餅狀,包入備好的豆沙餡,放在籠上蒸熟取出即可食用。色澤金黃、細膩軟甜,味道甚佳。 

交通


2018年,延長縣共實施縣鄉公路改造項目87.43千米,其中續建項目59.43千米,新開工項目28千米。實施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工程71.6千米。建成硬化道路38條193千米,維修改造28條281千米,行政村道路硬化率100%。省市重點項目延馬二級公路建成通車,榆藍高速延長至黃龍公路開工建設。 
省道205線縱貫延長縣東西,經馬頭關黃河大橋通往山西,省道201線貫穿南北。

社會


教育事業

延長縣教育事業,據現有資料,可上溯到宋朝。崇寧年間(1101年—1106年)在縣治東,建儒學。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知縣吳宗梅建廟學。
清乾隆十年(1745年),沈堡創立書院。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廢書院,改設高等小學堂。
民國初,有縣立完全小學、初等小學和女子初等小學各1所,有鎮立初等小學、私立初等小學各3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月,魯迅師範學校由延安遷至延長,並附設幹部子弟小學班。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有學校50所,學生1224名。
1951年學校發展到75所,學生增至1437名。1960年有普通中學5所,農業中學1所,初級師範學校1所,函授師範1所。1961年與延川分縣后,僅有完全中學、初級中學、農業中學各1所。
截至1989年,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10所,八年制學校3所,小學617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小學生13164人,為1949年1021人的12.9倍,在校中學生4675人,為1954年創辦第一所初級中學時180人的26倍。
2017年末全縣各類學校45所,公辦學校33所,民辦學校12所。其中:幼兒園27所(含民辦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5010人(其中民辦1803人);小學14所(包括九年制小學部),在校學生8696人;九年制學校1所,在校學生543人;初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2428人(包括九年制初中部);高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47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職業中學1所。全縣共有在校學生共17613人,在職教職工1370人。
截至2018年末,延長縣擁有各類學校48所,其中:公辦學校34所,民辦學校14所。公辦學校有高中1所、職中1所、初中2所、九年制學校1所、小學13所、幼兒園15所,聾兒語訓學校1所;民辦學校有幼兒園14所。共有在校學生19016人,其中:高中1405名,初中2751名,小學9175名,幼兒園5685名;在職教職工1276人。
延長縣初級中學
延長縣初級中學

醫療衛生

2017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205個,其中縣級醫院3個、衛生院11個,村衛生室165個。衛生技術人員1094人,病床位466張。

基礎建設

2016年,延長縣共實施縣鄉公路改造項目73.36千米,其中續建項目46.9千米,新開工項目26.46千米。新改建通村公路65.77千米。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155.1千米。省市重點項目延馬路芝王川至張家灘段8千米已完成,沿黃公路延長段路基工程全面完成。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延長縣共有文化館1個,從業人員11人;公共圖書館1個,從業人員8人,藏書1.1萬冊。全年創作戲劇作品1部,曲藝5個、小品5個,歌曲20首。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延長縣共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203個,其中縣級公立醫院3個,民營醫院1個,衛生院11個,衛生室158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03人,病床位612張。 

勞動就業

2018年,延長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76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0%。 

社會保障

2018年,延長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4677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732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8226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1657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延長縣擁有敬老院2個,床位216張。全年城市低保對象2080戶、3981人,補助標準實行差額救助的方式,即月補助金額=555元-家庭人均月收入;農村低保對象8017戶、14035人,救助標準分為215元/月·人、235元/月·人、255元/月·人、270元/月·人、295元/月·人等五個檔次。

旅遊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翠屏山景區
翠屏山位於延長縣城南山,面積1.57平方千米,北望寨山,南依董家牙原旅遊新村,姚白二級公路從山中隧道穿山而過,延河蜿蜒從山腳流過,山高谷深,風景秀麗。椐縣史記載,早在明清時代就被列為延長古八景之首,取名“翠屏南峙”。相傳此景為唐時所建。
翠屏山景區是集園林、宗教、人文旅遊為一體的陝北風情園林景區,依山傍水。翠屏山景區,由四部分組成:即翠屏山園林旅遊區、張家山植物園景區、雷家山特種養殖區、孫家河水上遊園區。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狗頭山自然風貌景區
狗頭山,又名石閣山。位於延長縣雷赤鎮境內,晉陝黃河大峽谷西岸,距縣城62千米,長3千米,寬2千米,海拔1220.6米,有“站在狗頭山,伸手摩著天”的說法。遠眺峰似狗頭,雄偉高大,以險著稱。站立山頂,四望群眾山環抱,狼神對峙,石雞靜卧,巍巍呂梁其貌可觀,黃河大川隱隱可見,是具有陝北地理風貌特色的一座石山。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位於延長縣城西,由清末候補知縣洪寅聘請日本技師等人,於1907年勘定鑽采成功,獲得工業流油,名曰“延一井”,結束了中國大陸不產石油的歷史。延長石油始於秦漢,最早見於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高奴有淆水,可燃”。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第一次提出“石油”這個科學命名,比1556年德意志人喬治·拜耳對石油的命名早了600年。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功蓋華夏,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列為“中華之最”。延長油礦譽為“中國石油工業之母”、石油界的“黃埔軍校”。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延長[陝西省延長縣]
馬頭關黃河大峽谷
馬頭關,是黃河上的古渡口,位於延長縣羅子山鄉黃河西岸,距縣城80千米,背靠巍巍群山,隔河與山西大寧相望,有“雞鳴二省”之說。
馬頭關黃河峽谷段,處在晉陝黃河大峽谷的中部,河岸寬800米,水面寬600米,谷深100米,流長44.7千米,流域面積2295平方千米,北從安河鎮馮家坬接延川入境,南至南河溝鄉周家坬出境到壺口,流經3鄉25村,途經馮家坬、畢家山、馬頭關、涼水岸四個古渡口,沿線群山連綿,黃河湍急,景象豪邁。這裡曾是紅軍東征的首先地,河防保衛戰的主戰場,也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一現場。 

獲得榮譽


2019年3月,延長縣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1年8月,延長縣是陝西省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