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陳奐生上城的結果 展開

陳奐生上城

1982年王心語執導電影

《陳奐生上城》是瀟湘電影製片廠、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劇情片,由王心語執導,村裡主演,於1982年上映。

該片根據高曉聲的小說《陳奐生上城》、《陳奐生轉業》改編,講述了農民陳奐生被村裡委派為村辦廠的採購員,在進城為廠子採購原料的過程中目睹種種不正之風的故事。

劇情簡介


國家實行經濟改革政策以後,憨厚樸實的農民、過去的缺糧戶陳奐生才過上舒坦日子。但大隊領導看中他在縣委書記吳楚下鄉蹲點時與書記結下的友誼,硬要調他去隊辦工廠當採購員。奐生無法推脫,勉強上任進城。
在城中旅社,老採購員林真和聽說他與吳楚的交情,立即大獻殷勤,表示願為他跑腿辦事。吳楚得知奐生進城采 購緊俏物資聚乙烯原料,便知此中用意,遂請辦公室劉主任在可能情況下幫他解決困難。奐生按劉主任吩咐,持介紹信前往地區化工廠,王廠長見他空手而來,便一口回絕。后得知奐生與吳楚關係密切,又主動邀奐生到家作客,並將他受賄后已答應批給女採購員劉玉梅的五噸原料轉批給陳奐生。林真和自恃幫忙有功,趁機分得一噸。劉玉梅不知底細,眼看通過請客送禮弄到手的原料突然落空,不禁義憤填膺,在陳、林二人面前大發牢騷,傾述苦衷。
奐生為節約運輸費,借來板車運貨。當他凱旋歸來,大受褒獎之時,會計卻因他無運輸發票拒絕報銷運輸費。這天夜裡,奐生久久無法入眠,回想進城經歷,種種疑問纏繞心頭,百思不得其解。
劇照
劇照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村裡陳奐生
宋春霖吳楚
田英林真和
齊桂榮劉玉梅
劉冠雄王廠長
王書勤奐生妻
張雲芳姨媽
李英劉主任
李史己隊辦廠長
李小力會計
方萌朱書記

職員表

製作人李中偉
原著高曉聲
導演王心語
編劇王心語、高曉聲
攝影劉永泗
配樂徐景新
剪輯戴利
道具胡義林
美術設計李居山
造型設計張競
服裝設計劉學群、盛玲珍
燈光張海山、趙立民
錄音丁伯和
布景師粟慶明(置景)、粟捷紅(置景)、熊建華(繪景)
擬音子牛
演奏上海電影樂團
指揮宋光海
獨唱張世明
其他參加
攝製人員
北京電影學院82屆畢業生(吳子牛、劉苗苗、應旗、胡玫、梁明、趙非、張黎、智磊、鄒成基、王曉燕、霍建起、洪儀、翟明)
演職員表參考資

角色介紹


  • 陳奐生

    陳奐生

    演員村裡

    48歲,沉默寡言,老實巴腳,淳樸正直,為人善良,待人誠懇,勤勞儉樸,雖然窮困,但沒有走過歪路,也沒有起過歹心。他沒多少文化,但飽經風霜,生活閱歷很深,有自知之明,善於精打細算,對人也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 劉玉梅

    劉玉梅

    演員齊桂榮

    35歲,採購員。精明能幹,灑脫潑辣,頗有姿色。作為女性採購員,她在與人打交道時有著難言的苦衷,但她也有保護自己的方法,而且能清醒地掌握分寸,成為採購員中的佼佼者。

  • 王廠長

    王廠長

    演員 劉冠雄

    42歲。表面上正經、氣派,實際上是個偽君子,假公濟私,貪財好色,是四化建設中的禍害和蛀蟲。為了巴結吳楚,特批給陳奐生五噸原料。

  • 奐生妻

    奐生妻

    演員王書勤

    陳奐生的妻子。老實本分,勤儉持家,體貼丈夫,和陳奐生一樣沒文化。她起初堅決反對丈夫當隊辦廠的採購員,害怕他被城裡的女人勾走。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片中插曲 
曲名作詞作曲
《這有啥奇怪》王心語徐景新 
陳奐生上城劇照
陳奐生上城劇照

幕後製作


創作理念
導演王心語看了高曉聲創作的“陳奐生”系列小說后,覺得當時的銀幕上正缺少陳奐生這種有泥土味、有強烈性格色彩的人物。在著手改編劇本前,王心語曾向高曉生徵詢過他創作“陳奐生”系列小說的主題思想是什麼。高曉聲的回答說他只不過是忠實地反映生活,無意設置什麼概念。由此,王心語意識到概括作品的主題思想是評論家的事,如果作者真的圍繞事先設計好的主題寫作,那作品必然流於概念。而作為影片的編導,他認為按照藝術規律,自己也應該丟掉主題先行的做法,從忠實原作提供的現實生活出發,讓所創造的銀幕形象來發言。
不過,電影是綜合的藝術,攝製各部門對影片的主題思想必須有一個統一認識才能進行共同創作。於是,王心語歸納,影片的主題是通過農民陳奐生為生產隊採購原料的過程揭露和嘲諷社會上的關係學,喚起人們的警醒,共同抵制不正之風。儘管規定了一個主題,但是,在具體創作中,王心語並不尾隨主題走,而是跟蹤主人公陳奐生的足跡,努力把主人公所遇、所聞、所想都展現在觀眾眼前,把主人公的感受傳達給觀眾,以便觀眾能思考和感覺生活中既熟悉又忽視了的東西,能意識到“關係學”的歪風會給經濟建設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同樣是因為基於“忠於生活”的理念,王心語在片尾沒有給出解決“關係學”這個社會問題的方法,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問題就沒有得到解決,如果強行在影片里開出“藥方”,便是在粉飾生活。
此外,由於小說心理刻畫較多,改編成影片會顯得比較平淡,所以,王心語根據電影特點,以小說《陳奐生轉業》為基本內容,吸取《陳奐生上城》等其他小說的有用部分,對情節進行了改動和補充。例如,加強揭露王廠長不正之風的戲,同時增添吳楚的戲,暗示他正在打擊經濟領域的犯罪分子。
人物塑造
對主人公陳奐生,王心語認為他既有社會主義新人的特徵,也有傳統中國農民的傳統美德,所以,在創作中,王心語堅持從生活實際出發,對陳既不拔高也不美化,而是有意識地把他放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人與社會環境的氛圍中去展示其性格。除了通過吳楚、林真和、劉玉梅、王廠長等人的塑造來反襯陳奐生之外,王心語還注意把陳奐生放到特定的社會環境中,比如,陳奐生長期生活在農村,在家鄉他如魚得水,跟老婆一起顯得話多,但一進入城市,就變得拘謹。
在塑造書記吳楚的形象時,主創人員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否讓吳楚幫陳奐生解決原料問題。有人建議不讓吳楚和辦原料的事沾邊,以此來表現領導幹部的正確,凈化領導的形象。而王心語覺得那樣處理固然顯得吳楚清廉,但只懂原則、冷若冰霜的人物沒有可愛之處,一味凈化正面人物,只會失人物失去血肉,而且吳是主管工業的領導,基層單位有困難,他沒理由不管。
幕後花絮
•“陳奐生”系列的故事是發生在江蘇農村,但該片拍攝時正值冬天,當時江蘇農村的景象不符合片中設定的情境,所以攝製組“移花接木”,到廣東等地拍了一些“春色濃郁”的外景。
•劉玉梅這個角色原作中沒有,編導在影片加入她是為了開拓社會面,陪襯主人公。
•片中陳奐生要求會計把汽車票換成船票,為隊里省下四分錢,原作中本來沒有這段戲,是導演兼編劇王心語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加入的。他在農村參加“四清”工作時,看到貧困的農民連買鹽的幾分錢也掏不起,所以他認為有過貧困經歷的農民對幾分錢都很在意,也會看不慣有人大手大腳浪費公家的錢。
陳奐生上城劇照
陳奐生上城劇照

作品評價


該片的編導致力於人物性格的豐富性的描繪,片中的人物被塗上了多種色彩,像多形水晶一樣被陽光一照晶瑩剔透,從各個側面看去,都閃耀著自己的光彩。該片對陳奐生的心理刻劃維妙維肖,真實地刻畫出一個純樸而又那麼一點阿Q氣的農民形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評)
該片中與陳奐生的兩頂帽子有關的情節讓人回味無窮。兩頂帽子不但是情節發展的媒介,而且使人物性格展現有了依託,同時隱含著深刻的社會內容,深化了主題。陳奐生買帽子,由於前後情節鋪墊不需要多渲染就反映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面貌的變化。吳書送帽子給陳奐生,刻劃了地委書記和平民百姓之間的真摯的友誼,給觀眾留下寬廣的聯想餘地。對照林真和對陳奐生的巴結以及劉玉梅與王廠長之間的“關係學”,不同身份的人可以從這頂帽子上想到更多的問題。(《電影新作》評)
陳奐生上城劇照
陳奐生上城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