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鎮

江西省景德鎮市轄鎮

臨港鎮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樂平市東部,距市區23千米。東鄰洪岩鎮,西毗雙田鎮、浯口鎮,南連高家鎮、鸕鶿鄉,北界涌山鎮。總面積117平方公里,人口24864人(2017年)。轄中堡、九墩、下石、汪家、臨港、下牌、羅家、港邊、百橋、四聯、睦樂、古溪、古田、李邊、下堡、胡家等16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因臨車溪河(亦稱臨港河),故名臨港。解放前夕屬德田、梅溪鄉。1950年1月改屬七區(臨港)鵠山、臨港、古田、和平、新民鄉,睦樂鄉歸蔡家區。1955年2月撤銷古田、董家、柏橋鄉。1956年6月撤區並鄉,屬睦樂、臨港、中堡鄉、五星、四聯等12個高級社。1957年恢復臨港區。1958年10月成立臨港公社(含臨港、中堡、高家、官莊、吾口、龍口)。睦樂劃歸橫路公社。1961年7月復區,屬臨港區臨港公社、中堡公社,睦樂設墾殖場歸耆德公社,同年10月耆德公社劃歸涌山區。1963年12月撤銷臨港區,原轄區劃歸幸福墾殖場。1964年4月睦樂大隊划入臨港公社。同年11月恢復臨港區,屬臨港中堡公社。1968年10月擴社並隊,將臨港、中堡公社合併成臨港公社。1982年8月25日地名標準化處理,紅旗大隊因重名更名胡家大隊。1984年改為臨港鄉人民政府。1988年劃出楊村、中堡、九墩、新店、下石、汪家6個村委會成立樂河鎮。1997年6月撤鄉建鎮,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臨港、下牌、羅家、港邊、百橋、四聯、睦樂、古溪、古田、李邊、下堡、胡家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臨港。2001年,撤銷樂河鎮,劃歸臨港鎮。
[郵編]333326[2008年代碼]360281110:~200臨港村~201下牌村~202汪家村~203下石村~204中堡村~205九墩村~206胡家村~207羅家村~208李邊村~209港邊村~210古田村~211下堡村~212百橋村~213四聯村~214睦樂村~215古溪村
附:樂河鎮位於樂平市東北部,距市區25千米。曾是國營樂河機械廠駐地,國營樂河機械廠遷江蘇常州后,1989年建樂河鎮。1997年,面積47.7平方千米,人口0.7萬。樂巁公路過境,轄中堡、楊村、九墩、下石、新店、汪家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汪家。
臨港鎮
臨港鎮

行政區劃


臨港鎮位於樂平市東部,距市區23千米。面積117.7k㎡,人口27918人。轄16個行政村。樂(平)上(饒)公路、古官公路過境。境內東北鵠山一帶,風景宜人,曾以“鵠岫晴嵐”列為樂平古十景之一。
中堡百橋
九墩四聯
下石睦樂
汪家古溪
臨港古田
下牌李邊
羅家下堡
港邊胡家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臨港鎮為樂平市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臨港鎮擁有耕地面積32170畝,實際利用面積21392畝,其中水田18780畝,旱地2612畝。山地面積9.5萬畝,其中林業面積49485畝。大小水庫136座,可養水面3800餘畝。全鎮四面環山,素有“八面山”之稱,是個以農業為主體的山區集鎮。境內東北鵠山一帶,風景宜人,曾以“鵠岫晴嵐”列為樂平古十景之一。
臨港鎮
臨港鎮

礦產資源

臨港鎮物產富庶,礦藏豐富。已探明的礦藏達18種之多,以石灰石、方解石膨潤土、金、錳最為豐富,鎮域內企業以石灰、片石生產為主體,具有日產石灰800噸,片石2萬噸的生產規模,是贛東北地區最大的石灰生產集散地。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臨港鎮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四季氣候濕潤宜人。
臨港鎮
臨港鎮

交通


臨港鎮交通便捷,樂歷公路、樂德鐵路、樂德公路,穿境而過。隨著湘秧一級戰略公路的竣工,將最短的距離使景九高速、206國道景鷹高速貫通。這裡周邊自然村星落棋部,市場繁榮,工貿興旺,已成為樂平市東部腹地的商貿中心。
臨港鎮
臨港鎮

經濟


農業以水稻為主體,是樂平東部“糧倉”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金鵠生態園,九氏農業科技園,李邊榨菜基地,綠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落戶臨港,生態農業、蔬菜產業在這裡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2014年,國民生產總值1.77億元,同比增長11%;財政總收入4199.3萬元,同比增長17.6%,其中國稅1763.5萬元,地稅1969.9萬元,其他財政收入465.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同比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10217元,同比增長12%。
2016年,全鎮完成財政總收入3868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68萬元,其中國稅總收入1429萬元,地方收入為565萬元,地稅總收入為2064萬元,地方收入為1728萬元,行政收費及其他收入等37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253元。
農業以種植水稻、油料為主,工業以建材、發電、糧食加工為主。石灰、紅磚等行業日趨繁榮。2006年3月以來,臨港鎮黨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注重理順群眾情緒,秉承發展為先,穩定為重,“主攻一號工程”(招商引資),做活兩篇文章(新農村建設、和諧穩定),開展“三項創建”(創“三民”黨政班子、群眾滿意支部;創和諧平安鎮;創衛生集鎮),實現四個增長(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總收入增長13%,工企業收入增長15%,農民人均收入增長9%),打造五型團隊(學習型、團結型、務實型、創新型、廉潔型)的發展思路,通過鎮幹部、群眾的努力,“頭年求穩,二年求變”的目標已基本實現。
臨港鎮
臨港鎮

政治


廉政建設
2008年以來,樂平市臨港鎮黨委、政府結合鎮情,圍繞“六個一”措施,廣開便民為民渠道,搭建連心暖心橋,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當地和諧穩定。
一是堅持一天領導接訪日。產生“領導接訪,群眾放心”好效應。二是村村掛一塊公示牌。將書記、鎮長、綜治幹部的姓名、職務、電話號碼公示群眾。三是發一張“連心卡”。明確告知村民:小小連心卡,情系你我他;告訴你號碼,有事打電話;二十四小時,服務到你家。四是掛一個意見箱。在全鎮68個自然村,村村都有意見箱。五是推薦一名社情民意聯絡員。在春播時,古田電站加高擋板蓄水發電,造成上游農田被淹,聯絡員及時反映,矛盾得到及時化解。六是落實一名責任人。矛盾糾紛按屬地分工,該誰誰上,不講條件,不推不讓,真正做到“維穩重擔大家挑,人人頭上有指標”。
“六個一”措施,讓群眾反映情況渠道多了,幹部在第一時間介入,糾紛在第一地點化解,幹群關係更加融洽。
臨港鎮
臨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