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

中國古代天文術語

晨星為水星之古稱。

水星,古名“辰星”。是太陽系裡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從地球上觀測“水星”時,它一般都出現在太陽的兩側,距太陽的距離總保持在三十度內。這裡的“度”,為中國古代的單位,三十度左右約為一“辰”,《新唐書·志第二十一·天文一》中就曾有“十二辰”的說法,所以由運動距離來定“水星”名為“辰星”。“水星”用肉眼是比較難觀測到的,因為“水星”的公轉軌道半徑最小,是地內行星,一般都是隨太陽在天空中劃過,太陽的強光蓋過了“水星”,每年只有很少的幾天的條件,才可成功用肉眼觀測到“水星”。

簡介


眾多古籍有載,如《素問·金匱真言論》:“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膝。其味咸,其類水,其畜彘,其谷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

詳細信息


天體資料詳見百度百科“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