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標準
熊貓標準
“熊貓標準”是專為中國市場設立的自願減排標準,從狹義上確立減排量檢測標準和原則,廣義上規定流程、評定機構、規則限定等,以完善市場機制。它的設立是為了滿足中國國內企業和個人就氣候問題採取行動的需求。一些項目實現了減排或者清除,遵循熊貓標準的原則,被合格的第三方機構核證,並通過註冊,可以獲得相應數量的熊貓標準信用額,信用額可以買賣。它標誌著中國開始在全球碳交易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2
在此前的國際碳交易中,項目認定、減排流程、核算方法等標準都由買家制定,賣家只能被牽著鼻子走。值得注意的是,買家是清一色的發達國家,賣家則是清一色的發展中國家,一個由買家單方面制定的遊戲規則,能否帶來對買賣雙方都公平的碳交易?答案顯而易見。事實上,正是由於不掌握話語權,中國、印度等一級碳交易市場達成的每一筆交易,價格都比在歐洲的二級交易低一半以上,以至於到中、印發現及“倒賣”碳減排項目已成為一種新興行業,大批碳交易中介應運而生。
“熊貓標準”的最早提出者是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助理畢建忠。關於“熊貓標準”這個名字的最終確立,還有一個小插曲。因為熊貓的形象可愛,比較環保,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提出用其作為標準的名稱。
但是由於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誌也是熊貓,和北交所聯合開發標準的BlueNext交易所擔心兩個熊貓會有衝突,專門對中國文化進行了研究后,建議套用“女媧補天”的含義,以“女媧”為標準命名。不過,由於女媧的形象和國際接受度不如熊貓,標準最終仍然被定名“熊貓”,但在Logo(標誌)設計時避免了與世界自然基金會標誌的衝突。
熊焰表示,北京環境交易所發起制定“熊貓標準”,儘管只是一個自願減排標準,但它將是中國在全球碳交易領域中爭奪話語權、繼而爭奪定價權的開始。據介紹,“熊貓標準”的發起人除了北京環境交易所外,還有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法國BlueNEXt交易所,參與該標準制定的有買方、賣方、中介、諮詢開發公司等利益相關實體以及能源環保類非政府組織,廣泛的代表性使這一標準更為公平、客觀。
據透露,“熊貓標準”將確立自願減排量的檢測標準和原則,並規定自願減排流程、評定機構、規則限定等內容,從而完善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該標準將借鑒美國杜克法則,大力推動農、林、牧、副、漁業的生態補償類項目,促進市場向工業補償農業、城市補償農村、東部補償西部、高排放者補償低排放者的方向發展。
標準之爭的背後,事實上是利益和市場之爭
有媒體披露,熊貓標準首先是確定交易的範圍和交易的尺度,然後是規定方法學,包括各個行業標準,另外則規定誰有權作為審核機構來檢測,然後一個層次是規定減排的中間商和投資人的權利和義務。北交所在交易平台領域有其優勢,但在規定方法學方面,尤其是碳含量測定的方法學上,面臨眾多的專業機構的競爭,比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國家技術監督局、環保部等都在做這方面研究,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甚至在世界自然基金組織資助下做出了11種超市產品的碳含量。
不同的行業,邊界界定不同,基礎原料不同,數據收集不同,碳含量是一個複雜的測算過程,但它是很多標準的基礎,國家應對基礎原料做一個統一的標準。
2009年12月中旬,聯合國掌管碳交易清潔發展機制(CDM)的執行理事會通過郵件通知中國相關企業,對中國所有“有條件註冊”的風電項目全部暫停審議,稍後又說明,並不會暫停審議,而會針對中國風電CDM項目是否具有投資“額外性”的問題作一個決定。標準博弈,最後的結果一方面看政策制定者,一方面看標準使用者。但是很明顯,如果希望參與競爭,首先必須要有標準。
無論如何,中國國內企業將是各路標準的最終使用者。中石化、中石油都已有了自己標準的碳足跡排放測算公式,但只用做內部研究。更多的企業也在這方面花功夫。作為萬科在這一領域的戰略合作夥伴,零碳中心中國區總裁陳碩表示,企業做相關的碳足跡和碳中和方面的測算,多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目的,在交易層面的基本沒有,畢竟中國碳市場尚未形成。
港交所衍生產品市場部總監黃柏中表示,現時市場做法是透過場外市場雙邊交易,向外國投資者出售核證減排,且按歐洲市價折讓出售,由於市場並不透明,令項目持有人議價能力不高,而港交所則可以提供更透明的平台,透過結算所交易以減少整體對手風險。
“儘管中國還遠未接受《京都議定書》覆蓋的國家所使用的強制性碳限額,但是‘熊貓標準’仍然表明中國可能發現了創建全球碳交易市場的利益關係。”——《時代》周刊評論說。報道還引述了美國環保協會負責人戴維·亞諾爾德的話說:“中國境內的任何碳市場都有可能成為一個遊戲規則改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