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坡村
錢坡村
錢坡村是福建蘇氏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著名的僑鄉。現錢坡村有人口5230人,以蘇姓居多。2000年9月,錢坡村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特色藝術之鄉(書法藝術)”。
全村常住人口1433戶,5388人(男2720人,女2668人)旅居海外及外省縣市近萬人。
錢坡村
全村土地面積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00畝,山地面積5000畝,村址設在村中綜合樓三樓。全村常住人口1433戶,5388人(男2720人,女2668人)旅居海外及外省縣市近萬人。
晉江市一都錢坡,古時稱前埔,是福建蘇氏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著名的僑鄉。蘇氏始祖自宋徽宗政和年間就於此擇地安居。其一世祖蘇展居一都槐市(又名石埕市,今錢坡槐市山),蘇展(1111-1190),家富殷實,然樂於捐厚貲以廣結善緣,有高士風采,宋紹興十六年建梅溪橋,隆湖柄橋,獻金數千,事載於郡志。其子孫先後分支同安、永春、南安、漳州、仙游、金門、台灣以及晉邑各地。
蘇展十一世孫聯生,字聯芳,號敬齋,明永樂年間遷居前埔(今錢坡),是為錢坡蘇氏開基始祖。后該地其他姓氏徙居他邑,漸至零落,而蘇氏獨盛,繁衍興旺。
蘇氏源出顓頊,居昆吾受封於蘇,因地命氏,秦為六國相,武乃漢忠良,四代四宰輔父子三學士,此皆功垂竹帛之蘇氏佼佼者。錢坡蘇氏秉先賢遺風,英才輩出。錢坡六世孫蘇守一、七世孫蘇宇庶於明萬曆壬辰科同進士,朝遷特賜“奉天敕命”聖旨牌懸於蘇氏祠堂,“一榜雙龍”,名噪京華;衣錦還鄉,澤及故梓。緣此,錢坡步入閩南名鄉之列。其間,六世孫蘇守藩高中武舉,之後,八世孫蘇更生、文浚、孫龍,九世孫蘇啟蒙等先後中舉,“兩科四鳳”,再為名里增光,可謂山川毓秀,祖德裕后。
蘇氏宗祠鼎建於明萬曆年間,為蘇氏後裔於祖居舊址新建。祠坐西朝東,中為主祠,左右稍退10米各有一小祠,為開基二世長房、二房之家廟,三祠呈金鵬展翅狀,和諧生動。
主祠為三進三落式建築,世謂“三才天地人”,一進留有開闊庭院,二進留有大天井,一改封閉沉悶的祠院構式,豁然開朗,頗具特色。祠前有上、下二埕以烘托祠堂之壯偉。自下埕始,到上埕,到正廡廊庭院,到二落三仙門中廳,三層地坪各遞增1米;而二落大天井到三落正廳,則加高0.50米,層次有序迭進,漫步期間,令人頓生肅穆敬重之念,有步步登高之感。
祠堂飛檐翹角,雕樑畫棟,山牆台階,木石窗諸般構件,或渾厚凝重,或古雅細巧,莫不精心設計,力求和諧自然,且富有地方特色。尤其是正門兩側一對“螭虎窗”,系用整塊青石雕琢鏤空而成,四隻螭虎造型奇異,首尾呼應,渾然一體,工藝精湛,實為古石雕之精品,故泉南有“青陽石鼓,錢坡螭虎”之譽。
光陰荏苒,時降迄今,錢坡蘇氏已繁衍壯大,人口已達萬餘眾,在歷史上曾有徙居海外的族親,今主要分佈於菲、新、印尼、緬、泰、越、柬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澳、加等西方國家,香港、澳門同胞亦不在少數。
有《錢坡蘇氏族譜》等譜牒。
錢坡素有“龍眼之鄉”的美稱,是全國龍眼乾果集散地。錢坡埕前厝后、田邊壠頭,漫山遍野都是龍眼樹。錢坡龍眼不僅數量多,品種全,且栽培的歷史也早,溪東山西麓的四棵明萬曆年間種植的龍眼樹,曾被專家確認為樹齡最長的龍眼樹。為此,1958年,福建、兩廣和四川等南方四省果業現場會議曾在錢坡召開。
錢坡也是閩南陶瓷發源地之一。錢坡翰林山、坡邊、曾竹山和狗尾山等地尚有多處古窯遺址。市府勒碑於翰林山金交椅古窯址,視為重點文物加以保護。近年來,錢坡的建築陶瓷暢銷國內外,所形成的陶瓷建材市場聞名全國。
錢坡歷來以重視教育而四鄉聞名,子弟勤勉好學蔚然成風。1913年即假址祠堂創辦私立尚志小學,1988年又籌資創辦尚志中學。近幾十年來,錢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其中,有數十人取得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在不同的崗位上,有高級編輯、高級經濟師、教授、工程師、教師、醫生和身負重任的領導幹部等一百多位,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貢獻。
錢坡村
錢坡村農民公園
錢坡的成就是輝煌的,輝煌的成就有千百旅外僑親的一份份心血。
錢坡是著名的僑鄉,散居在菲、新、印尼、緬、泰、越、柬、美、澳、加等地的僑裔以及港澳同胞有三千多人。錢坡僑親素懷跪乳返哺、滴水湧泉之美德,身在異鄉,心繫故土,事業有成,即紛紛還鄉建屋置產,返報桑梓。僑鄉面貌日新月異,村容民居欽譽泉南。六十年代,蘇世爐先生等僑親建下的豪宅洋樓,使錢坡面貌一時更為之光彩奪目。
僑親愛國愛鄉,熱心公益事業。1964年,旅菲僑胞蘇國雲、蘇立池、蘇立淵、蘇人杉諸先生牽頭,偕錢坡諸僑親與鄉人通力協作,建成當時在晉江僑鄉堪稱一流的尚志小學新校舍。
菲華樓
僑親勤奮工作,成績斐然,亦為家鄉贏得聲譽。蘇世慶先生深孚眾望,被推選為世界蘇氏宗親會理事長。蘇世華先生經營有方,斥巨資參與泉州塗門街舊城改造建設,並著手籌建家鄉陶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