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長津湖戰役的結果 展開
- 抗美援朝重要戰役
- 2013年埃里克·布雷維格執導戰爭片
-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戰長津湖
長津湖戰役
抗美援朝重要戰役
徠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
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重要戰役]
第9兵團於1950年11月初入朝後,決心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戰法。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10餘萬官兵翻山越嶺,隱蔽接敵。衣著單薄的志願軍官兵,晝伏夜行,嚴密偽裝,忍受著酷寒、飢餓和疲勞在覆蓋著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中連續行軍,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千難萬險,悄無聲息地抵達了預設戰場,並通過大範圍的穿插迂迴包抄,成功將美軍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截為5段,形成了分割圍殲的有利態勢。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兩支王牌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展開了一場激戰。美軍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簡稱陸戰一師)和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約10萬人;攻擊這支部隊的是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近15萬人。在零下30-40度的嚴寒中苦鬥20天之後,美軍殘部在7艘航空母艦的掩護下,利用海路脫離戰場,這也意味著“聯合國軍”全部被逐出朝鮮東北部。
由於從東南沿海緊急入朝,未能配備禦寒冬裝,志願軍第9兵團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據當時在27軍任營指導員的遲浩田(1988年授上將軍銜)稱,他是全營唯一沒凍傷的。美軍陸戰一師也凍傷7000餘人,凍死數百人。
志願軍參加長津湖戰役的部隊是志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近15萬人。
美軍參戰部隊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簡稱陸戰一師)和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約10萬人。
行軍中的美軍
11月27日夜,西北風卷著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睜不開眼。美陸戰第1師和美步兵第7師,當時正沿著一個山間的小路行進,整個隊形成柱狀,延伸達50公里。一個美國的隨軍記者後來說“總覺著有人在盯著我們”。這句話沒有說錯,他們確實是被隱沒在崇山峻岭中的志願軍戰士牢牢地盯緊了。山林中忽然傳出驚天動地的軍號聲和吶喊聲,宋時輪、陶勇指揮20軍、27軍向美軍發起猛攻,10萬志願軍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美軍,美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擊。在第二天的早上,美7師和陸戰1師被九兵團分割成了5個部分。
11月28日,整個28日白天,美軍都在設法打通被截斷各部陣地。全部機械化裝備的美軍在大部分時間裡,僅能以每小時500米的速度前進。戰鬥間歇,一位美軍記者問一個正在用刺刀從凍硬的罐頭裡挖蠶豆吃的陸戰隊士兵:如果上帝能夠滿足你的一個要求,你最需要什麼?那個士兵頭也沒抬的回答:給我明天吧。
11月30日,27軍集中兩個師5個團的兵力由27軍副軍長兼80師師長詹大南統一指揮,並使用全軍所有炮兵,圍攻新興里的美7師31團。歷史悠久的美第7師第31團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曾參加對蘇俄的干涉作戰而獲得“北極熊團”的綽號,團旗上就有北極熊的圖樣,稱得上是陸軍中戰鬥力較強的部隊。該團藍色的團旗被志願軍班長張積慶繳獲當包袱皮,後來成了北京軍事博物館的展品。這是朝鮮戰爭中,志願軍惟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殲美軍一個團的光輝戰例,但與此同時27軍80師和81師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及非戰鬥減員高達1萬人,全軍凍傷高達22%。
12月1日,當第26軍在距離合窪里還有80公里的時候,美陸戰1師終於突破了志願軍第20軍的包圍,開始向南撤退。9兵團總部隨即命令第20軍余部:追擊美陸戰1師,減緩他們撤退的速度,纏住他們,為第26軍爭取時間,為最終殲滅美陸戰1師創造機會。
12月4日,柳潭裡的陸戰1師5團、7團終於撤回了下碣隅里,他們用3天時間才走完這22公里,一路慘遭志願軍層層截殺,平均1小時只能走300米,22公里道路上有1500多人傷亡。然而,志願軍也傷亡慘重,美軍的一份史料中記述,“中國人在地面戰鬥,空襲,及嚴寒的天氣里傷亡巨大。由於沒有適當的禦寒服裝,志願軍的戰鬥力因為大批士兵被凍死凍傷而被嚴重削弱。大部分中共軍隊耗光了在過江時隨身攜帶的彈藥,而且食品也供應不上。”
長津湖戰役
在徠古土裡的水門橋是架在長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懸空單車道橋樑,橋下是萬丈深淵,水門橋一旦被炸,撤往咸興的美軍可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20軍曾經於12月1日、4日兩次炸掉了這座橋,可每次都被美軍工兵修好了。志願軍乾脆把橋基也炸掉了。但出乎志願軍意料,美國空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組件空投到美軍陣地,然後在懸崖上僅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樑。美國強大的國力優勢和訓練有素的部隊反應能力在這次撤退中得以充分展現。
12日,美陸戰1師終於在咸興與美第3步兵師匯合。美軍的兩個師繼續向南撤退,一直到達東海岸的咸興市。一路上,雖然20軍余部繼續窮追不捨,但是第26軍主力始終沒有能夠趕到投入戰鬥。在美軍士兵的印象中,戰役後期他們並沒有受到什麼有力的阻擊。
1950年12月24日,亞洲時間的平安夜,美第10軍從興南港裝船撤離,次日誌願軍佔領興南,歷時近一個月的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二次戰役東線作戰,同時也是整個二次戰役落下帷幕。
1952年9月,第9兵團從朝鮮回國,車行鴨綠江邊,司令員宋時輪要司機停車,下車後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後脫帽彎腰,深深鞠躬。當他抬起頭來時,警衛員發現,這位滿頭花白的將軍淚流滿面,不能自持。這一頗具悲情色彩的場景無疑是對這場戰役慘烈程度的最好註解。
2011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推出紀錄片《冰血長津湖》,根據史料以及志願軍老戰士們的回憶,詳細記錄和還原了這場改變朝鮮戰爭進程的偉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