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輪

軍事科學院原院長

宋時輪(1907.09.10-1991.09.17),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湖南醴陵北鄉黃村人。在革命生涯中,歷任萍醴邊游擊隊隊長、湘東南第2縱隊政治委員、紅軍學校第4分校校長、紅35軍參謀長、獨立第3師師長、紅21軍參謀長、中央蘇區西方軍參謀長、江西軍區作戰科科長、紅軍大學第二大隊大隊長、軍委幹部團教員、紅15軍團作戰科科長、紅30軍軍長、紅28軍軍長、八路軍第120師358旅716團團長、雁北支隊支隊長、八路軍第4縱隊司令員、津浦前線指揮部參謀長、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執行處處長、山東野戰軍參謀長、渤海軍區副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司令員等職。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長征、東征西征山城堡戰役、冀東抗日武裝暴動、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梁山阻擊戰宛西戰役宛東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9兵團司令員和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委、軍事科學院院長、中央軍委教育訓練委員會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和軍事卷編輯委員會主任、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主任、中央軍委戰史軍史編審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參與恢復軍隊院校和教育訓練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1年9月17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4歲。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建國之後的宋時輪
建國之後的宋時輪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9月10日,宋時輪出生於湖南醴陵北鄉黃村。曾就讀於醴陵縣立中學。
大革命時期
1923年(民國十二年)冬,宋時輪在長沙入軍閥吳佩孚的軍官教導團學習。
1926年(民國十五年),宋時輪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民國十六年)1月,宋時輪轉入中國共產黨。4月,國民黨在廣州製造了“四一五”慘案,宋時輪作為“共黨嫌疑”被捕,判處1年徒刑。
土地革命時期
1929年(民國十八年),宋時輪出獄後到湖南瀏陽、醴陵和江西萍鄉邊界地區組建游擊隊,任萍醴邊游擊隊隊長,后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
1930年(民國十九年)起,宋時輪任湘東南第2縱隊政治委員、紅軍學校第4分校校長、紅35軍參謀長、獨立第3師師長、紅21軍參謀長兼第61師師長、中央蘇區西方軍參謀長、江西軍區兼東北戰區指揮部作戰科科長、紅軍大學第二大隊大隊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0月,宋時輪參加長征,任軍委幹部團教員。到達陝北后,任紅15軍團作戰科科長。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宋時輪先後任紅30軍、紅28軍軍長,率部參加東征西征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的宋時輪合影
抗日戰爭時期的宋時輪合影
抗日戰爭爆發后,宋時輪任八路軍第120師358旅716團團長,率部進軍雁門關以北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任雁北支隊支隊長兼政治委員。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5月,宋時輪轉赴平西區,任八路軍第4縱隊司令員兼第12支隊司令員。6月,與政治委員鄧華率部挺進冀東,支援李運昌、胡錫奎等組織領導的冀東抗日武裝暴動。8月,兼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宋時輪到延安,先後入馬列學院和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9月,宋時輪隨陳毅到山東根據地工作,任津浦前線指揮部參謀長。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1月,宋時輪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執行處處長,協助中共代表葉劍英同國民黨軍事代表進行談判。在談判桌上同國民黨方面代表進行有理、有力的鬥爭,揭露其搞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期間,處置過多起突發事件,並曾險些遭國民黨特務開槍刺殺。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開始后,宋時輪任山東野戰軍參謀長、渤海軍區副司令員。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2月起,宋時輪任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率部參加萊蕪戰役。4月,在泰蒙戰役中,指揮所部及第3縱隊一部全殲泰安守軍。爾後率部參加孟良崮和沙土集等戰役。8月,為配合劉鄧大軍進軍大別山,組織指揮梁山阻擊戰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2月,宋時輪進軍豫皖邊,先後參加宛西和宛東戰役。6月,在豫東戰役中,為保障主力奪取開封,指揮所部先在上蔡重創國民黨軍整編第11師,爾後又在杞縣東南桃林崗頑強阻擊五晝夜,重創國民黨軍整編第5軍。9月,參與指揮濟南戰役,率西集團擔任主攻,運用炮火、爆破、突擊相結合的戰術,與東集團一起全殲守敵10萬餘人,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奪取重兵堅固設防大城市的先例,並使華北、華東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為其後實施淮海戰役創造了條件。在淮海戰役中,曾指揮3個縱隊阻擊徐州東援之敵,並參加圍殲杜聿明集團。這一系列成功的阻擊戰,使國民黨軍中流傳著“排炮不動,必是10縱”的說法。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2月,宋時輪任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司令員。4月,率部參加渡江戰役,與第7兵團一起首先突破國民黨軍長江防線,爾後指揮所部急行軍,協同第10兵團在郎溪、廣德地區迅速圍殲南逃的國民黨軍5個軍。5月,在上海戰役中,指揮所部實施多路快速穿插,率先攻入市區。上海解放后兼任淞滬警備區司令員。
建國之後
1950年11月,宋時輪率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9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參與指揮第二、第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等。
1952年秋回國,宋時輪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
1955年,宋時輪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7年11月,宋時輪調任軍事科學院第一副院長,曾先後兼任計劃指導部、外國軍事研究部部長等職。
1972年10月,宋時輪任軍事科學院院長。
1978年,宋時輪任中央軍委教育訓練委員會主任,參與恢復軍隊院校和教育訓練工作。
1980年起,宋時輪先後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和軍事卷編輯委員會主任、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主任。
1984年2月,宋時輪任中央軍委戰史、軍史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宋時輪是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和第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和中央軍委委員。在中共第十二、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1991年9月17日,宋時輪在上海病逝,終年84歲。

主要成就


江西黃陂殲國軍
1933年2月第四次反“圍剿”鬥爭中,在江西宜黃的黃陂地區,宋時輪指揮所部與兄弟部隊並肩作戰,一舉全殲國民黨軍第52師,俘師長李明。隨後,他又率部連續作戰,殲滅國民黨軍第59師並俘師長陳時驥。黃陂一仗共殲國民黨軍近兩個師,俘國民黨軍近萬人。
晉西北對日作戰
1937年底到1938年中旬,宋時輪支隊在同蒲線以西、京綏線以東,同日軍進行大小戰鬥百餘次,擊毀日軍汽車390餘輛,殲滅日軍2000餘人,繳獲各種武器1000餘支(挺);支隊由最初的5個連擴建為3個營、1個騎兵大隊、8個挺進隊,總兵力達2000餘人。成功地在極短的時間內創造了晉西北持久抗戰的根據地,在補充了自身的同時,多次粉碎了日軍的進攻。
抗美援朝打美軍
1950年11月27日,宋時輪指揮第9兵團第27軍全殲“聯合國軍”美第7師第31團(加強團),創造了人民解放軍有史以來唯一一次消滅美軍建制團的紀錄。在第二次戰役中指揮東線作戰,共殲“聯合國軍”1.39萬餘人,給美“王牌軍”陸戰第1師以沉重打擊。
軍事百科奠基人
新中國成立后,宋時輪是中國軍事百科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兼任過全軍軍史暨戰史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和軍事卷編審委員會主任、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主任等職務。在他的組織領導下,高質量地完成了《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編纂任務,填補了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空白,為中國軍事百科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個人作品


編審
《合成軍隊戰鬥條令概則》 、《戰役學》 、《戰役學綱要》 、《游擊戰綱要》 、《戰略學》 、《國家軍制學》 、《司令部工作條例》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選》 、《列寧軍事文選》 、《斯大林軍事文選》 、《毛澤東軍事文選》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及其發展》 等。
專著
《軍事科學院十三年工作的回顧》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及其發展》 、《毛澤東軍事思想初探》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我軍勝利的指南》 等。
論文
《關於戰略方針問題的建議》 、《關於今後反侵略戰爭作戰問題的初步設想》 、《關於今後反侵略作戰的一般戰法的問題》 、《關於我國軍事組織體制問題的幾點建議》 、《關於軍事思想和軍事戰略方面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