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戰役是解放戰爭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於1947年2月在山東解放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運動殲滅戰。
徠這次戰役歷時63個小時,僅以傷亡6000餘人的代價就俘虜了4萬多敵人,加上被我擊斃、擊傷的部分,共殲敵6萬人左右;解放了13座縣城,打破了國民黨軍南北夾擊的計劃,而且使渤海、魯中、膠東解放區連成一片,穩定了山東解放區大局,為奪取全國解放積累了寶貴經驗。
1947年1月中旬,國民黨軍制訂了“魯南會戰”計劃,企圖消滅華東野戰軍主力,全部佔領華東解放區。蔣介石親到徐州部署,派其參謀總長陳誠到前線督戰,集中23個整編師53個旅的兵力,採取以臨沂、蒙陰為目標,南北對進的部署。南線以整編第19軍軍長歐震指揮8個整編師20個旅為主要突擊集團,由台兒庄、新安鎮、城頭一線分3路沿沂河、沭河向臨沂進攻;北線以第2“綏靖區”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揮的第46、第73、第12等3個軍為輔助突擊集團,由淄川、博山、明水(今章丘)等地南下萊蕪、新泰策應。
萊蕪戰役
1947年1月中旬魯南戰役結束后,山東、華中兩野戰軍合併組成華東野戰軍,下轄11個步兵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主力集結于山東省臨沂地區,2個縱隊位於蘇中、蘇北堅持敵後鬥爭。國民黨軍統帥部判斷華東野戰軍經過宿北、魯南戰役,傷亡慘重,續戰能力不強,遂制定“魯南會戰”計劃:在隴海(今蘭州―連雲港)、膠濟(青島―濟南)、津浦(天津―浦口)3條鐵路線上和魯西南地區,集中23個整編師(軍)53個旅共31萬人的兵力,企圖消滅華東野戰軍主力,全部佔領華東解放區。其中集中11個整編師(軍)30個旅(師)的兵力,採取以臨沂、蒙陰為目標,南北對進的部署,尋求與華東野戰軍在臨沂地區決戰。南線以整編第19軍軍長歐震指揮8個整編師21個旅為主要突擊集團,由台兒庄、新安鎮、城頭一線分三路沿沂河、沭河向臨沂進攻;北線以第2“綏靖”區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揮的第46、第73、第12軍為輔助突擊集團,由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區)、博山(今淄博市博山區)、明水(今章丘)等地南下萊蕪、新泰策應。另以8個整編師(軍)擔負隴海、津浦、膠濟鐵路沿線守備任務;從冀南、豫北戰場抽調4個整編師(軍)集結於魯西南地區,企圖阻止晉冀魯豫野戰軍東援和華東野戰軍西撤。為了實現這一計劃,國民黨政府主席蔣介石親自到徐州部署,並派參謀總長陳誠坐鎮指揮。1月31日歐震集團開始北進,採取“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避免突出”的作戰方針,逐步推進。2月2日李仙洲集團分兩路南下,先頭部隊於4日佔領萊蕪。中共中央軍委根據華東戰場的實際情況,於1月31日指示華東野戰軍誘敵深入。2月4日又指出:“敵愈深進愈好,我愈打得遲愈好;只要你們不求急效,並準備於必要時放棄臨沂,則此次我必能勝利。”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等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和戰場實際,擬訂了3個作戰方案:①以第2縱隊進攻白塔埠,殲滅起義后又叛變的國民黨軍郝鵬舉第42集團軍所屬4個師(相當於整編旅),威脅海州,吸引歐震集團東援,尋機殲其一路。②如敵仍堅持密集推進,則將主力轉移至臨沂以北地區,待歐震集團北進時,再尋戰機。③歐震集團北進緩慢,無戰機可尋,則留1個縱隊在南線迷惑敵人,主力北進尋機殲滅李仙洲集團。華東野戰軍指揮部一面將方案上報中央軍委,一面令第2縱隊於2月6~7日進攻白塔埠,一舉殲滅郝鵬舉部2個師,俘郝鵬舉。但歐震集團不但沒有東援,反而靠得更緊。此時,中共中央軍委批准了華東野戰軍的第三方案,並指示:對外裝作打南線模樣,待國民黨軍第12軍佔領萊蕪,第73、第46軍佔領新泰、博山一線后,秘密移動全軍,首先殲滅第46、第73、第12軍,爾後攻佔膠濟鐵路全線。據此,華東野戰軍指揮部根據李仙洲集團孤軍深入,第46軍已佔新泰,第73軍已佔顏庄,第12軍已佔萊蕪和口鎮等情況,決定立即轉兵北上。遂以第2、第3縱隊在臨沂以南,採取寬正面部署,佯裝主力,擺出要與歐震集團決戰的姿態,迷惑敵人;以第1、第4、第6、第7、第8縱隊於2月10日夜分三路秘密北移,並令原駐膠東、渤海地區的第9、第10縱隊南下博山、明水地區參戰;同時,布置地方武裝進逼兗州,在運河上架橋,造成主力將西進與晉冀魯豫野戰軍會合的假象,以迷惑國民黨軍。2月15日,南線國民黨軍佔領臨沂。蔣介石、陳誠聽信其部屬謊報“在臨沂外圍殲滅解放軍16個旅”,並據空軍偵察到人民解放軍正在運河上架橋等情況,判斷華東野戰軍放棄臨沂是“傷亡慘重,不堪再戰”,嚴令李仙洲集團加速南進,儘快實施南北夾擊計劃。華東野戰軍在北移途中,冒嚴寒,踏山路,夜行曉宿,邊走邊動員、邊準備,於19日到達萊蕪周圍地區,並形成對萊蕪城的合圍態勢。2月20日,第8、第9縱隊主力在萊蕪城東北和庄地區設伏,突然向由博山南下萊蕪歸建的第73軍第77師發起進攻,戰至21日拂曉將其全殲。其餘各縱隊於20日晚全線發起進攻,至22日上午將李仙洲集團指揮所、第73軍主力及第46軍包圍於萊蕪城內。在濟南的第2“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為確保膠濟鐵路,令李仙洲向口鎮方向突圍。華東野戰軍採取“圍三闕一、網開一面”的戰法,在萊蕪城以北,利用山區有利地形布設袋形伏擊陣地,準備殲國民黨軍於突圍途中。同時,將新從南線調來的第2縱隊部署在蒙陰寨西北地區,防止李集團向西南逃竄;以第10、第9縱隊分別位於錦陽關、博山以北地區,擔負阻擊由明水、張店方向可能來援之國民黨軍。23日晨,李仙洲指揮第73、第46軍突圍,由於道路狹窄,人員、馬匹、車輛爭相奪路,秩序混亂。此時,早已同中國共產黨有聯繫的國民黨軍第46軍軍長韓練成,經與陳毅派來的敵軍工作幹部研究,決定放棄指揮,秘密脫離部隊,更增加了李仙洲集團的混亂。10時,李仙洲集團先頭部隊進至芹村、高家窪一線,遭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頑強阻擊。12時許,李仙洲集團后尾剛脫離萊蕪,第4、第7縱隊各一部立即佔領萊蕪城,搶佔陣地切斷其退路。與此同時,第1、第7縱隊主力由西向東,第4、第8縱隊主力由東向西,展開猛烈攻擊,大膽穿插,分割圍殲,激戰至17時,將李仙洲集團大部殲滅,俘李仙洲。第73軍軍長韓浚率1000餘人逃至口鎮,會同新編第36師殘部向博山方向潰逃,途中被第9縱隊全殲於青石關、和庄地區。戰役期間,膠東、渤海、魯南軍區部隊積極開展攻勢,牽制膠濟鐵路沿線和魯南的國民黨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在皖北、豫東隴海鐵路沿線及魯西南地區作戰,牽制當面國民黨軍,有力地策應了萊蕪戰役的進行。此役,華東野戰軍傷亡8800餘人,殲滅國民黨軍1個“綏靖”區前進指揮所、2個軍部、7個師共5.6萬餘人,連同南線及膠濟路東段的作戰,共殲國民黨軍7萬餘人。解放博山、淄川等13座縣城,使渤海、魯中、膠東解放區連成一片,粉碎了國民黨軍的“魯南會戰”計劃,取得了打大規模運動戰的經驗。
解放軍19萬:國民黨軍約24萬。
此役歷時3天,殲滅國民黨軍1個“綏靖區”指揮所,2個軍部,7個師,共5.6萬餘人,乘勝解放了博山、淄川等13座縣城,使渤海、魯中、膠東解放區連成一片,打破了國民黨軍南北夾擊的計劃,為爾後粉碎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定下決心、持重待機。魯南戰役后,華野根據中央軍委電示,結合當面敵情,初步定下了保衛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的作戰決心,準備集中兵力運動殲滅南線歐震集團,並以部分兵力阻擊北線之敵。敵為殲滅我華野主力,調集25個旅的兵力大舉向我解放區進攻。華野1月26日電報軍委:“我們可以集結五十個團在魯南進行決戰”,並擬先打右路再打中路,各個殲敵。但敵人向我發起進攻后,採取“集中兵力、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避免冒進”的戰法,一時難以有效調動敵人,我軍未能獲得良好戰機。此時,北線之敵已孤軍深入我魯中解放區腹地,對我戰區後方威脅較大。華野首長為避免與敵打消耗戰,按照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打運動戰的電示,結合當前戰場實際情況,經過綜合分析、全面比較、權衡得失,積極向中央軍委提出建議,改變保衛臨沂、殲滅南線之敵的作戰方針,集中兵力北上運動殲擊李仙洲集團。我軍毅然放棄臨沂這一突然變化,完全出敵意料,置敵南線強大集團於無用之地,迅速抓住戰機並殲滅李仙洲集團。華野緊緊把握哪裡能消滅敵人就到哪裡打的原則,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在初步定下決心的基礎上,密切關注戰場情況,並根據敵情變化適時調整決心,正確處理了“打”和“走”的關係,取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
徠示形於南、決戰於北。此次戰役,華野主要領導人陳毅和粟裕遵照毛澤東的指示,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辦法迷惑敵人。一是在主力撤出臨沂北進之前,全軍原地休整,對外作出必打南面之敵的態勢,並派華野二縱南下,先殲滅反覆無常的叛軍郝鵬舉部,同時令渤海軍區部隊停止對當面之敵的襲擾,以示“決戰南線”之意;二是在主力北移之後,嚴密封鎖消息,並在臨沂以南構築三線陣地,擺出決戰架勢,留下一部分兵力偽裝華野主力,在南線積極阻擊敵人,以示“決戰南線”之形;三是我軍主動放棄臨沂,同時派遣地方武裝和民兵進逼兗州,並在運河上架設浮橋,在黃河邊籌集船隻,聲言與晉察冀豫野戰軍會合,造成我軍作戰不力,疲憊不堪的假象,以示“失利西退”之舉。敵先是以為我固守臨沂,決戰南線,命令北線之敵快速前進,后又錯誤地判斷我將放棄山東,西逃渡黃河,復令龜縮萊蕪的李仙洲集團再次南下,使敵處於完全被動狀態。我軍在定下殲滅北線之敵的決心后,迅即整備全軍,夜行曉宿,隱蔽急行,迷惑敵人,當我大軍突然出現在北戰場時,敵倉促應戰,被我全殲。
集中兵力、運動殲敵。殲滅戰是我軍作戰的基本指導思想。為了殲滅敵人,必須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這次戰役,我軍始終貫徹和掌握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殲滅敵人的原則。2月11日,華野首長根據戰場實際,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迅速將原在魯中、魯南、渤海、膠東的主力部隊集中於待機位置,並令其抓緊時間調整。當北線戰場具備良好戰機時,迅速移兵北上,除部分兵力結合地方武裝牽制南線各路敵軍外,首先集中53個團的兵力,解決第73軍和第12軍1個師,而後再轉移兵力,解決駐守新泰的第46師,並向膠濟線進攻。2月19日,我軍在偵察得知敵第77師南下歸建的情況后,即先以2個縱隊4個師的兵力,進至和庄附近地區隱蔽,乘敵在運動中一舉將其殲滅。並於2月20日晚發起全線進攻,集中了21個師的優勢兵力對付李仙洲集團的7個師,在殲滅李仙洲集團時,同樣採取了集中兵力、運動殲敵的戰法。而後轉用兵力,集中6個縱隊、16個師的優勢兵力,於22日在萊蕪以北設伏,布成袋形陣地。23日,向北突圍之敵進入了我預設的“口袋”后,我即以攔頭斷尾、兩翼猛烈出擊的手段,迅速將該敵殲滅於運動中。粟裕評價道:“四五萬人擁擠在東西六七里,南北三四里的狹小區域內,無法展開,在我炮火殺傷后迅速為我殲滅。”實踐證明,集中優勢兵力,以伏擊手段,在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就能保障戰役的速決和全勝,使我軍始終處於主動地位。
依靠群眾、支援有力。“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此次戰役,我軍充分利用在山東解放區作戰的有利條件,動員魯中人民支持參加後勤工作,大力組織地方武裝力量、民兵團參戰,廣泛動員人民群眾支援前線,充分展示了人民戰爭的鮮明特色。在山東解放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廣泛號召下,動員支援服務前線的民工就達60萬,為我軍幾十萬的作戰人員供應糧草、運送武器裝備彈藥和傷病員,及時搶修道路等。積極組織地方民兵團和偵察襲擾分隊,協助作戰部隊偵測敵情動向,封鎖我軍消息。廣泛開展敵後騷擾破襲、破壞道路交通,同時對敵散發宣傳手冊,宣講我黨我軍政策、開展強大的政治攻勢,有力地保障了此次戰役的勝利。
萊蕪戰役
2017年6月22日上午,社會各界在山東萊蕪舉行萊蕪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老一輩革命家陳毅之子陳昊蘇、陳小魯,粟裕之子粟寒生、之女粟惠寧,譚震林之女譚涇遠等60餘名參戰將帥後代代表,民政部、國防大 學、濟南軍區善後辦、山東省軍區、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負責同志,萊蕪市黨政領導及人大政協負責人,支前模範代表、解放軍官兵、萊蕪市民以及中小學生代表1200多人參加了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