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橈骨雙骨折

尺橈骨雙骨折

尺橈骨雙骨折是指尺骨幹和橈骨幹同時發生的骨折,易發生移位。尺橈骨雙骨折多見於青少年。直接、間接(傳導或扭轉)暴力均可造成尺橈骨雙骨折。骨折后局部疼痛、腫脹、畸形、前臂和手部的功能受損,完全骨折者可捫及摩擦感,聞及骨擦音。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要求達到解剖複位。常合併或併發血管神經損傷、骨筋膜室綜合征、骨折不癒合、畸形癒合、前臂旋轉功能障礙等。及時、有效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前臂受到不同性質的暴力,會造成不同特點的骨折。
● 直接暴力:打擊、碰撞等直接暴力作用在前臂上引起的尺橈骨骨折,骨折線常在同一水平,骨折多為橫形、蝶形或粉碎性。
● 間接暴力:暴力間接作用在前臂上,多為跌倒時手掌著地,暴力傳導至橈骨,並經骨間膜傳導至尺骨。橈骨中上1/3處骨折常為橫形、短斜形或帶小蝶形片的粉碎骨折。骨折常向掌側成角,短縮重疊移位嚴重,骨間膜損傷較重。骨折水平常為橈骨高於尺骨。
● 絞壓扭轉:多為工作中不慎將前臂捲入旋轉的機器中致傷,此種損傷常造成尺、橈骨的多段骨折,易合併肘關節及肱骨的損傷。軟組織損傷常較嚴重,常有皮膚撕脫及挫裂,多為開放骨折。肌肉、肌腱常有斷裂,也易於合併神經血管損傷。

癥狀


● 在成人,無移位的尺橈骨骨折罕見。癥狀和體征包括疼痛、腫脹、畸形、前臂和手部的功能受損,完全骨折可有骨擦音。
● 兒童常為青枝骨折,有成角畸形而無骨端移位。
● 合併血管、神經損傷或骨筋膜室綜合征時會出現相應的癥狀。

檢查


● 診斷尺橈骨雙骨折,主要依據體格檢查及X線檢查。
● 體格檢查
●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損傷的部位和程度,可初步判斷病情。
● X線檢查
● ● 主要是為了觀察骨折的部位和程度,可明確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尺橈骨雙骨折,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體征及X線檢查。
● 有暴力打擊或跌倒等外傷史。
● 受傷部位出現疼痛、腫脹、畸形、前臂和手部的功能受損,完全骨折可有骨擦音。
● X線表現決定於損傷機制和所受暴力的程度。低能量損傷的骨折線通常為橫斷或短斜形,而高能量損傷的骨折線常為嚴重粉碎或呈多段骨折,常合併廣泛的軟組織損傷。對可疑前臂骨折,至少應拍攝前後位和側位X線片,有時需要加拍斜位片。X線片上必須包括肘和腕關節。準確的影像學判定可能需要拍上下尺橈關節多視角的X線片,以決定是否存在關節的脫位或半脫位。

鑒別診斷


● 需與尺骨骨折、橈骨骨折相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石膏制動
● ● 對無移位的骨折用塑形好的長臂石膏制動於肘關節屈曲90°,前臂中立位。無論多麼理想的石膏外固定,無移位骨折都有可能發生移位。因此,在骨折后的4周內應每周拍攝1次X線片,嚴密隨診,一旦發生移位,應切開複位內固定。
● 手術治療
● ● 對有移位的成人尺橈骨雙骨折應儘早進行內固定,最好在傷后24~48小時內。除非合併其他嚴重損傷不允許手術。手術方式一般採用鋼板螺絲釘內固定術,以實現尺橈骨雙骨折的解剖複位。髓內針固定僅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應用,其適應證:節段性骨折;皮膚條件差(如燒傷后)的患者;加壓鋼板術后內固定失效及不癒合;多發骨折患者的前臂骨折;骨質疏鬆患者的前臂骨折等。

危害


● 前臂出現疼痛、腫脹、畸形、功能受損等癥狀,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尺橈骨雙骨折可合併或併發血管、神經損傷、骨筋膜室綜合征、骨折不癒合等,嚴重危及患者健康。
● 尺橈骨雙骨折未達到解剖複位會遺留前臂旋轉功能障礙。

預后


● 絕大多數的尺橈骨雙骨折能夠通過解剖複位、穩定的鋼板內固定及早期的功能鍛煉而得到有效治療。預后一般較好。

預防


● 尺橈骨雙骨折主要是由於外傷所導致的,故注意生產、生活安全是預防的關鍵。
● 運動要適度,預防跌倒。
● 避免暴力行為的發生。
● 注意自身出行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