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家子鎮

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轄鎮

徠遼寧省凌源市三十家子鎮位於遼寧,河北,內蒙古三省交匯處,三十家子鎮位於凌源市西南部,青龍河上游。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三十家子鎮,屬第五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為第九區。1956年9月,成立三十家子公社。1983年,三十家子公社改三十家子鄉。1985年,三十家子鄉改鎮。截至2020年6月,三十家子鎮下轄1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2018年,三十家子鎮有工業企業2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歷史沿革


三十家子村名始於清朝,清初進關留下三十戶八旗子弟,因此得名三十家子。
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三十家子村,歸凌源縣第五區管轄。該村1945年8月解放,歸松嶺子區管轄,1947年土地改革取消村政府,成立農會,一九五五年成立互助組,一九五四年成立初級社,一九五六年成立高級社,同年九月成立三十家子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成立三十家子鄉,一九八五年撤鄉成立三十家子鎮。

簡介

三十家子鎮
三十家子鎮
遼寧省凌源市三十家子鎮位於遼寧,河北,內蒙古三省交匯處。自古就是連結關內外的重鎮,總面積193平方公里,耕地7.8萬畝,轄17個行政村,4萬人。1992年以來,開發高效農業,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98年社會總產值實現5億元,人均收入超過2000元,被譽為“遼西第一鎮”。
三十家子鎮農業化已具雛形,溫室果菜生產基地,肉牛生產基地,大蔥生產基地,禽雛孵化基地已經形成。
工商業迅猛發展,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業發展200餘家,總產值實現4億元。
三十家子鎮是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城區已初步形商貿開發區,工業開發區,外商投資區,文化娛樂區的新格局。交通發達,通訊便捷,城市功能完善!

地理環境


三十家子鎮位於凌源市西南部,青龍河上游。東與松嶺子鎮和大王杖子鄉毗鄰,南與雹神廟和劉杖子鄉接壤,西靠河北省平泉市,北連宋杖子鎮。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19°3′,北緯41°1′,距凌源市市區45公里,距河北省平泉市45公里。

氣候條件

大陸性氣候
大陸性氣候
本鎮氣候特徵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冬季多為北風。年平均氣溫為8℃,年平均降雨量為450mm,無霜期為145天,結凍期80天,最大凍結深度為1.5m左右。
青龍河在鎮區東部邊緣流過,河水由北向南流入渤海。河床平均比降為0.54%,平時流量為0.65——4.89平方米/秒,最大流速為4.26米/秒。鎮區地勢呈北高南低,西高東低之勢,屬丘陵地區,土壤多為草甸土並有少量褐土,土壤性質含鹼性較高,承載力一般為8——12噸/平方米。

地形地貌

三十家子鎮地處丘陵地帶,地勢呈東南低,西北高之勢。境內山地、丘陵、河谷、盆地相間分佈,平均海拔552.1米,境內最高山峰青石榴海拔1132米。

氣候

三十家子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光照充足,雨量集中。多年平均氣溫8℃,極端最低氣溫-29.51℃(1985年1月13日);極端最高氣溫43.3℃(2000年7月4日)。無霜期年平均145天,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500小時。

水文

三十家子鎮境內河道屬青龍河流域,流域面積15平方千米,佔45%。

自然災害

三十家子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溫、冰雹等。

鎮域面積

鎮域總面積1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5.33平方公里,林業用地面積85.00平方公里,草場用地面積40.00平方公里,保護地面積10.00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三十家子鎮境內已探明礦藏主要有鐵、金、銅、硅石鉀長石珍珠岩、花崗岩、膨潤土石英石等,其中硅石礦儲量600億噸,礦區面積50平方千米,花崗岩儲量主要分佈在裂山樑村,八家村境內、礦藏極具開發潛力。

礦產資源

三十家子鎮礦產資源豐富,有鐵礦、膨潤土、珍珠岩、硅石、花崗岩,其中硅石口位高、儲量大,是國家重點企業向東玻璃場的重要原料基地。三十家子鎮地處遼寧河北交匯處,交通便捷,是商貿重鎮,素有“遼西第一鎮”之稱。1995年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9年遼寧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幾年中,小城鎮建設累計投資1.5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4560萬元,基本建設投資1.04億元。完成了鎮區環島改造、中橋改造、北出口和東出口的改造工程,商業大街、住宅小區改造工程、鎮區綠化工程,鎮區居民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三十家子鎮轄南街、北街、八家、裂山樑、東坡子、北宮杖子、北店、小孤山、姜杖子、白油坊、頭道溝、二道溝、三道溝、四道溝、北宮、卧虎山、喇嘛溝17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三十家子鎮下轄1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南街村政府路2000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211382103001121龍源社區
211382103200121南街村
211382103201122北街村
211382103202220八家村
211382103203220裂山樑村
211382103204220東坡子村
211382103205220北宮杖子村
211382103206220北店村
211382103207220小孤山村
211382103208220姜杖子村
211382103209220白油坊村
211382103210220頭道溝村
211382103211220三道溝村
211382103212220四道溝村
211382103213220北宮村
211382103214220卧虎山村
211382103215220喇嘛洞村
211382103216220二道溝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三十家子鎮轄區總人口4052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500人,城鎮化率21%,另有流動人口1246人。總人口中,男性20898人,佔51.6%;女性19627人,佔48.4%;14歲以下人口12563人,佔31%;15~64歲21073人,佔52%;65歲以上6889人,佔1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8499人,佔95%;有滿、蒙古、回、黎、錫伯5個少數民族,共2026人,佔5%;2011年,人口出生率12.4‰,人口死亡率9.1‰,人口自然增長率3.3‰。
2017年,三十家子鎮常住人口35062人。
截至2018年,三十家子鎮戶籍人口40256人。

經濟


花崗岩
花崗岩
幾年來,三十家子鎮黨委、政府依託交通、資源等優勢,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域外有識之士來三十家子投資辦廠。先後引進了遼寧宏達牛業發展有限公司、遼寧牧業發展有限公司、三興畜禽加工有限公司等5家大型企業,總引進資金達3.5億元。到2007年末,全鎮共有機械製造、塑料製品、鑄鋼、建材等民營企業16家,其中鑄鋼產品出口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家。凌源市三十家子鎮以農業綜合開發為主攻方向,爭取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2830萬元,對低產田、荒草地和未開墾地進行綜合開發整理,現已造出高標準水平梯田5000畝。為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2003年,三十家子鎮得到土地部門支持,爭取到2830萬元的國土資源廳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對四道溝、三道溝、二道溝3個村的土地進行開發整理。為既不影響施工又不使農民當年利益受到損失,三十家子鎮組織有關人員於2004年春耕前就完成了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秋後即開始測量施工。通過整理使熟土還原,沙包推倒,大坑填平,荒溝和未開墾地被填平補齊接長,原來的邊角地、大小沙包丘陵、零散地變成了“里兜水外撅嘴”集中連片的小平原。經過綜合開發整理,良田達到5000畝。三十家子鎮抓住農民們開發整理土地熱情較高的契機,因勢利導,又在這3個村建溫室560個,基本實現了戶均一個棚。

綜述

2007年末,三十家子鎮社會總產值實現了6.5億元,全鎮人均收入實現4920元,稅收及財政預算收入實現260萬元。
2011年,三十家子鎮財政總收入2636萬元,比上年增長38.8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76萬元,比上年增長34.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7萬元,增值稅208.1萬元,企業所得稅41.65萬元,個人所得稅11.47萬元。

農業

三十家子鎮有農業耕地面積66900畝。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23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1300萬元,2011年達到6.78億元,比上年增長15%,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5%。糧食作物以玉米、高粱、大豆、穀子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9392噸,其中玉米27730噸,穀子1262噸,大豆214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產量77270噸,其中黃瓜種植面積14000畝,產量71978噸。
三十家子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5萬頭,年末存欄5.6萬頭;羊飼養量5.06萬隻,年末存欄1.59萬隻;牛飼養量9.56萬頭,年末存欄4.66萬頭。2011年,生產肉類15439噸,其中豬肉5640噸,牛肉8794噸,羊肉1005噸;畜牧業總產值4.75億元。
截至2011年末,三十家子鎮累計造林16.97萬畝,其中防護林6.56萬畝,經濟林6.8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56萬畝,林木覆蓋率58.61%,活立木蓄積量25.65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140畝,產量1698噸。

工業

2011年,三十家子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150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14.3億元,比上年增長16.3%。
2018年,三十家子鎮有工業企業23個。

商業

2011年末,三十家子鎮有商業網點1260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5億元,比上年增長19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5億元,比上年增長66.8%。
2018年,三十家子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金融

2011年,三十家子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43.86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實現稅收114萬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67億元,比上年增長45%,是1978年的45倍;人均儲蓄5600元。

城鎮建設

三十家子鎮是遼寧進關的西部要塞,素有“遼西第一鎮”之稱。錦承鐵路、長深高速公路101國道、三溝線。均從鎮內穿過。設有錦承鐵路三十家站,三十家子大集是方圓百里聞名的大集,輻射周邊7個市縣。為發揮這種集鎮效益,1992年,三十家子鎮趁101國道拓寬改造之機,啟動了小城鎮建設。先後投資1億多元拓道建樓,建起樓房30多萬平方米,新上了給水設施,使街容鎮貌煥然一新。然而,樓多了,城鎮人口並未顯著增加。街寬了,產業也未得到有效擴展。尤其是將集市由鎮中心遷到鎮外后,交易規模反而縮減。經濟實力的不足,使小城鎮後續建設舉步維艱,處於騎虎難下的態勢。為扭轉這一被動局面,三十家子鎮確定了以市場發展牽動產業發展,以經濟振興促小城鎮建設振興的發展思路。他們征地160畝擴建市場,變原有的綜合性大集為大牲畜交易、蔬菜批發為主的專業性市場。狠抓市場環境建設的同時,積極走出去招商,在鎮內舉辦大型交易會宣傳自己的市場,從而恢復並擴大了市場的知名度,使南起廣州、北至黑龍江的客商紛至沓來。火起來的市場拉動了產業迅猛發展。全鎮當年新增蔬菜大棚2000多個,養畜戶成倍增加,僅養牛大戶就達六七百戶。市場還拉動了第三產業發展,新增個體私營業戶83家,2000多農民入場就業,僅各類經紀人就達1000多名。
產業發展使小城鎮建設由冷變熱。過去是政府出政策鼓勵農民建樓,現今農民買地搶著建樓,使地價由原來的每畝幾千元上升到五六萬元,最高達10萬元。儘管如此,還檔不往群眾出資搞建設的熱潮,3年新增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產業發展使財政收入增加了。三十家子鎮把主要財力用於城鎮基礎設施配套上,改水、改電、辦通信、搞綠化,並投資50萬元建了文化娛樂中心,使城市功能增強,品位提升。2000年被遼寧省評為小城鎮建設綜合整治先進單位。

生態建設

棉槐
棉槐
凌源市三十家子鎮把打造園林生態鎮做為重點來抓,採取有利措施,使2008年植樹造林規模不斷壯大,質量不斷提高,三十家子鎮新栽植綠樹面積達7000畝,栽植各類樹木65萬株。三十家子鎮針對2008年造林面臨乾旱、勞力不足和時間緊、任務重等不利條件,做出切合鎮情的周密安排。一是把植樹綠化當做頭等大事來抓,在3月中旬召開造林協調會,同時印製3000份關於造林的“明白紙”發放到農民手中,使造林補貼政策入腦入心;二是成立主要領導參加的造林指揮部,實行領導包村包地塊、職能部門蹲在現場督促落實造林進度、質量責任追究制度,三十家子鎮對苗木統一發放,嚴格執行包裝、運輸、栽植等操作規程,並爭取駐鎮單位支持,調劑水車給苗木喝足“活命水”;三是對造林地塊提前規劃定點,做到不規劃不栽樹,及時給所栽苗木“上戶口”,形成群眾自覺監督造林質量的氛圍,調動群眾參與關心造林能動性。造林過程中,採取了專業造林、集體造林和各戶分自為戰多種方式。三十家子鎮先後在101線、四三十線、三溝線和高速公路兩側沿線64公里,栽植棉槐30萬株,楊樹20萬株,大扁杏9萬株,饅頭柳等風景樹1萬株,三十家子鎮各村農民還自發在河灘房前屋后栽植生態經濟林5萬株。

交通


徠三十家子鎮境內有101國道、S323省道三溝線、長深高速公路、錦承鐵路過境,其中鐵路過境10千米,設有三十家站,年客運旅客15600人次。高速公路過境10千米。101國道過境20千米。有往返凌源和過境客車18車次,日客運量320人次。
2011年末,三十家子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89.5千米;道路鋪裝面積29.25萬平方米;鎮內橋樑4座,總長度200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三十家子鎮有幼兒園14所,在園幼兒1056人,專任教師23人;小學10所,在校生2266人,專任教師16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55人,專人教師1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三十家子鎮教育經費達112.6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82.85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8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88.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23%、34%、3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附加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5%,比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1995年1月,三十家子鎮開通有線電視。2011年末,有線電視信號覆蓋17個村、169個村民組,有線電視用戶8500戶,有線電視入戶率為70.83%。
2011年末,三十家子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電影院1座,俱樂部1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328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8個,藏書20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三十家子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個,其中村級衛生所30個。

社會保障

2011年,三十家子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5人,支出27.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908人,支出267.3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63人,支出38.7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村醫療救助107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71人次,共支出32130元,比上年增長24%;農村臨時救濟465人次,支出42萬元,比上年增長6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6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9萬元。

環境保護

2011年,三十家子鎮本級財政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5萬元,占財政支岀的5.5%,空氣質量一級天數300天,二級天數65天。城鎮綠化率達到50%,全境林木綠化率達到45.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三十家子鎮有郵政網點18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50千米,投遞點18個。設有電信業所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0000門,固定電話用戶78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67.7%;行動電話用戶80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80.1%;網際網路埠總數2000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1600個,寬頻接入用戶13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