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響板的結果 展開
- 響板
- 雲板
響板
響板
碰奏體鳴樂器。流傳西班牙民間的打擊樂器。主要用於歌舞的伴奏,后亦用於歐洲藝術音樂中,以貝殼形的兩塊烏木碰擊發音。最初是將兩塊烏木分別綁在拇指和中指上,后改於握掌心內碰奏,或裝在一木柄上碰奏,或以雙手持板碰擊。響板發出堅硬的噠噠聲,活潑而清脆,富有特色。響板用於西班牙的歌舞音樂,也出現在藝術音樂中。
響板
響板
使用材質:多用紅木或烏木等堅硬木材製成。
樂器特色:屬竹木體鳴樂器類,無固定音高。演奏時將兩片響板像貝殼一樣相對著掛在拇指上,用其他四個手指輪流彈擊其中一片響板,使之叩擊在另一片上發聲。音色清脆透亮,不僅可以直接為歌舞打出簡單的節拍,而且可以奏出各種複雜而奇妙的節奏花樣,別有一番特色。
響板
響板有兩種:一種是舞蹈演員隨身伴舞使用的,另一種是交響樂隊樂器,兩者外形有所不同。響板也是從東方傳入歐洲的,並且主要成為西班牙伴歌伴舞的一種真正的民間樂器,在交響樂隊首先也是用於西班牙舞曲性質的音樂中,如波萊羅舞曲。
響板起源於埃及,現在仍廣泛運用於西班牙民間舞蹈中。早在古羅馬時期與中世紀時起即有此樂器。真正的西班牙響板是縛在手指上演奏的,但要演奏複雜而自由的節奏就很不容易,非有高超的技巧不可。為了便於樂隊演奏員們使用,現代樂隊用的響板加裝了木柄,用手搖即可。當然這種簡化了的樂器不可能與真正的西班牙響板相比。
響板作為樂隊樂器,常被用於富於西班牙音樂特色的管弦樂曲中。如比才的歌劇《卡門》、夏布里埃的《西班牙狂想曲》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還常用來加強樂曲的節奏性,如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及米約的《獻祭的人們》中都是這樣運用這一樂器的。
Wagner,Richard
Tannhäuser,bacchanale scene (scene1)(1845)
Bizet,Georges
Carmen(1875)
Ravel,Claude
Iberia Suite(1906)
Falla,Manuel de
The Three-Cornered Hat(1917)
Prokofiev,Sergei
Piano Concerto No.3(1921)
Varèse,Edgard
Ionisation(1931)
Orff,Carl
Carmina burana(1937)
Nono,Luigi
The Red Cape(1954)
Malec,Ivo
Miniatures pour Lewis Carroll(1964)
如果你對響板不了解,大可以先把它聯想到中國快板。沒錯,也是兩塊放在手中的木板,卻擊打出了西班牙人鬥牛士般狂野激情的生命節奏。響板又稱“西班牙響板”,多用於西班牙、義大利等南歐國家以及拉丁美洲的民族舞蹈之中。它音色清脆透亮,從那各種複雜而奇妙的節奏花樣中,讓我們感受到拉丁民族那無與倫比的熱情與奔放。
響板
早在1807年時,西班牙音樂舞蹈戲劇學院就提出要保護傳統西班牙舞蹈藝術,保持其純正舞蹈風格,並強調在跳這類傳統舞蹈時必須用“響板”來伴奏。由此可見,響板就是西班牙舞蹈的節奏靈魂,只要響板在舞者的手指間擊響,從每個血管中迸發出的激情便一發不可收地肆意到舞者的腳跟,舞者的上下兩端同時發出西班牙特有的強勁節奏。
響板
西班牙響板很有講究,每一對“響板”都有公母之分,母的音高略比公的要高,其聲響的不同得依據兩塊木片中的縫隙決定。舞蹈團對於他們心愛的“響板”使用和保存也非常有講究,在每次使用后,必須把“響板”放在套子中,非常精心地存放,更因為是木製的,所以天氣的乾濕對“響板”的影響很大,有的還可能會造成斷裂。
代表舞曲:《西班牙響板》、《西班牙鼓舞》和《鬥牛士進行曲》。
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