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嫁妝的結果 展開
嫁妝
漢語詞語
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娘家為新娘準備的結婚用品,如房子、車子、衣被、傢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準備的嫁妝也會不同。在古代嫁妝是女人的私人物品,又稱為“陪嫁”。
按照中國傳統觀念,嫁妝乃是女方父母贈送給男方家的財物,全額歸屬夫家所有,由夫家承分支配,即使丈夫去世或夫妻離異,女方也不可將嫁妝帶走,《名公書判清明集》中云:“婦人隨嫁奩田,乃是父母給與夫家田業,自有夫家承分之人,豈容卷以自隨乎”。送嫁妝的目的,一是展示女方家的經濟實力,二是為女方爭取在夫家的地位。
嫁妝多少依據女方家的實力地位而定,嫁妝的數額通常代表著女子的出身和地位,展現這個女子是名門貴女還是寒門貧女,古代大戶人家嫁女,會贈送巨額嫁妝,以向男方家展示自己的實力雄厚。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但是自古以來嫁妝都是遠遠比彩禮豐厚的,到了21世紀,在部分農村地區彩禮和嫁妝的分量出現顛覆性變化,但在較發達地區,嫁妝依然比彩禮豐厚很多,一般是陪嫁轎車和房子。古代嫁妝通常用來補貼家用、資助丈夫讀書或經商,養育並傳承給孩子,也有用妻子的嫁妝給丈夫納妾的。
彩禮嫁妝基本都送到夫妻家裡了,而在傳統社會,夫妻一般住在丈夫家裡,即使到現在過年過節也都是先去丈夫家裡吃飯慶祝。這個問題不單是文化背景的問題,在各個國家是普遍現象,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韓國,印度,中國都是一樣的。
送嫁妝的原因有二:
1. 為了女兒過得更好些,貼補家用,或以備應急。2. 盡量給女兒爭取在男方家的地位,嫁妝多可以顯示女方家有經濟實力(儘管普通老百姓家庭是東拼西湊的)。所以經常看到古代女人非常重視自己帶到男方家的嫁妝:如手鐲、玉器等。以上兩點是符合經濟人成本收益分析或效用最大化的。
嫁妝
近年為了順應做足禮節、細節從簡的潮流,市面上出現了做工考究的微型嫁妝,她以原物為藍本,設計上更富有中國特色喜慶的造型,選用上乘樟木貼切喜慶傳統風俗,深得准婚人士的喜愛。
1、彩禮、聘禮是男方給女方家人的,女方父母有可能將聘禮加上自己積蓄作為嫁妝給女兒。
2、嫁妝是給新娘子的,屬於新娘子的私人財物,婆家是無權動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動媳婦的嫁妝,必須得到媳婦的同意,而媳婦如果不同意也是正當的。在古代,侵佔媳婦的嫁妝是很惡劣的行為,對名聲很不利。
3、女人去世后,她的嫁妝只能由親生子女繼承,如果沒有子女,則要由娘家後人繼承。中國女子實際上有一定的繼承權,而對娘家財產的繼承就是通過嫁妝來體現,所以如果她沒有後人要返還給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佔用的。
4、如果女人被休離或者離開夫家,嫁妝自己帶走,沒有分割一說。
5、古代的現實生活中,很多媳婦還是會因為軟弱被婆家霸佔嫁妝,但這種事情如果有人告或傳出去,婆家是要付出代價的。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妝來補貼家用(小家庭),資助丈夫讀書或經商,養育並傳承給孩子,也有特別賢惠的還用自己的嫁妝給丈夫納妾,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1、婚禮前一天男女兩家大人不宜見面,所以送嫁妝時女方不宜派新娘的直系成年親屬相隨。
2、女方得派一近親男童(一般為新娘胞弟或近親族弟)手執陪嫁之箱櫃鑰匙前往,現在一般只要隨同前往即可,名為“押嫁妝”。
3、所有陪嫁物品以及送嫁妝用的各式車輛工具一律系以紅綢布,以示吉慶。
4、送嫁妝的人員、車輛宜為雙數。
5、男方得給送嫁妝的人員喜煙、喜糖和喜錢。給押嫁妝男童的喜錢應略多。
6、忌陪送床、鍋、鍾。
7、可由新郎新娘分用的物品,如被褥、臉盆、面鏡、茶杯、枕巾、椅凳、花瓶等,宜為雙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