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盪雞頭米

南盪雞頭米

南徠盪雞頭米是水生作物芡實的別稱,芡實果實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雞喙,在全國廣泛分佈,莖葉果實上遍布尖刺,果實小,其果肉色呈玉白,顆粒如珠,甜潤軟糯,是由農婦手工從果殼中剝出來的。

名稱由來


雞頭米,與雞無關,是水生作物芡實的別稱。由於芡實果實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雞喙,所以大家就給了它“雞頭米”這個親切也貼切的俗名。

特徵介紹


芡實有南芡和北芡之分。北芡在全國廣泛分佈,莖葉果實上遍布尖刺,果實小。而南芡,則是北芡經過千百年來培育而成,除葉子背面仍有尖刺外,莖、果實的刺已消失,便於栽培。果實比北芡大幾倍。只有在蘇州葑門南塘種植。南塘也叫南盪,固此稀有特產,也稱南盪雞頭米。

食品介紹


其果肉色呈玉白,顆粒如珠,甜潤軟糯,即稱雞頭肉,是由農婦手工從果殼中剝出來的。由於費人工,雞頭米本身又是可與銀耳相媲美的滋補品,所以價格相對較貴。桂花雞頭肉,用雞頭肉、桂花糖徠、綿白糖為主輔原料,製成后香甜可口,是當地老百姓十分喜愛的甜品。以前,雞頭米都在時令的秋季上市時才吃的到,現在,在一些南貨店也可以買到一些曬乾的雞頭米,以方便遊客旅途攜帶。